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中医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老中医学本《内经》、仲景,凡病皆以六经辨证论治,尊火神郑钦安之论,重阳轻阴,为仲景之经方重剂之第一传人,起重疾沉疴,实为天下可师可法之大师,以下简述其学术思想。

  李可学术思想的核心

  疾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李老认为人之所病,内因不外乎阳衰和阳虚,而外因多是寒凝、寒湿,总结其病因病机为:

  1.人身皮毛筋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2.阳虚者十占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

  3.寒湿为害,十占八九。

  李可学术思想的内涵

  1.阳气不化——凡一切有形之邪皆阳气不化所致.凡一切阴血之亏皆可以阳化阴。

  2.阳虚可助阳,阴虚也可以助阳。

  3.阳气可以助人身之一切气化。

  4.助阳可以治人身一切病证。

  李可学术创新点

  1.六经伏寒;2.三阴同病;3.统杂病于六经;4.培源固本;5.创立新方;6.破格用药;7.注重煎服法。 

  李老学术思想的具体体现

  1.理论上:沿袭《易经》、《内经》、《伤寒论》之学术思想,特重阳气、元阳、真气,特重六经气化。

  2.诊断辨证上:首辨阴阳,重辨六经,万病总在阴阳之中。

  3.论治上:“但扶真阳,内外二邪皆能治”,“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治疗上但求回阳,扶阳,救阳。

  4.用药上:承袭仲景六经用药特点。简方重剂,大辛大热。多用四逆、理中类,重用附子、干姜、肉桂。遵六经以治万病,绝不拘于伤寒。
 

  国医大师邓铁涛十分惋惜地说:李可的去世,中医界痛失了一位大将!的确,李可是中医界比较有特色、比较有品格又敢于担当的人,也许人们不能全部认同他大剂量用附子救急的学术特点,但他在当时给相对沉闷的中医学术气氛带来的震憾,以及此后产生的深远影响,却毋庸置疑。这就是为什么李可作为一个县级民间名医,却会受到如此的关注和爱戴的原因。    

  2008年初,我辗转在山西太原对李可先生做了短暂的采访,带着极浓的个人感情采写了《参透玄机 道在江湖》一文,主要是觉得民间中医和官方的中医专家和学者迥然不同,当时采访的情景至今难忘。

  李可先生个子不高,十分清瘦,满头银发倔强地直立着,脸庞瘦削而棱角分明,感觉就是个性格非常固执、凡事都很坚持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很强意志力的那种人。可惜李可先生太不注意保养,烟抽得很凶,饮食随意,凡有求诊,不管多晚,必爽快应诊,从不顾劳累,到后来耗尽了生命的能量。

  附子有毒,用多了会出问题的,会死人的,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当时采访完毕在饭桌上,李可的学生们都很激动,大家似乎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共鸣,李可直接问我,有一天碰到这种情况,你会这么用吗,我回答得相当含糊其辞,大意是说当医生应当剑胆琴心,但实际应用起来恐怕顾虑是很多的,现在的医患关系,这样的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

  “胆子太小、顾虑太多是没办法救急的。”李可先生的声音非常大。李可说救人如救火,他从不多想,尽量努力就是。出现了古代认为死证的雀啄、釜沸脉的情况也多有救活的。

  “那有没有失手的时候呢,是否担心会惹上麻烦,缠上官司?有没有考虑过中医大夫治好了99个不算有功、治坏了1个便毁了一世英名?”

  李可当时就非常坚定地说:“本来就是西医放弃抢救的患者,万一死了,病人也会通情达理的,农村的百姓非常淳朴。”

  李可的大弟子郭博信曾告诉我,很多医生听了病情后断定救治无望,掉头就走,但这时只要叫上李可,必赶往救治无疑。李可的性格就是这样的。

  李可也对我讲:“有朋友说我是二百五,一根筋。我也开玩笑地说,大不了我再回去蹲监狱。其实我心里当然有数,又不是一例二例,是几百例、几千例,这么多年来,我翻山越岭,差不多跑遍了灵石县100个大小村庄。用过的附子超过5吨。”

  中医用药大抵有两种风格,一类用药温和平稳,一类敢于创新,用药峻猛而出奇制胜。孰优孰劣,很难定论,但李可先生是中医史上独树一帜的人,他把致命的毒药变成起死回生的仙草,就很值得敬佩的,不管以后怎样评价李可的学术思想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李可的生活状态也迥然不同:已经习惯了简陋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没有任何的课题经费,也从不考虑自己的职称和身份,更没有任何的包装和经营,只是在市井乡间快乐而充实地自生自灭。

  就是在采访李可先生之后,我强烈地意识到中医在大都市和民间基层的不同,我常常想,在自认为繁华而充满现代文明的大都市,中医可以很时尚,很高档,很文化,甚至很变形,很泛滥,但似乎不像民间那样真挚,而像李可这样如此尊重生命、赤诚赴救、甘担风险的民间医生,从某种意义上,比某些资历和身份更见分量。

  李可先生的这种胸怀和胆略,非常难得。

上一篇:对“中医”的本意应该探本寻源

下一篇:健康人人中整齐位置正中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