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案
刘某,女,52岁,初诊:1990年9月9日。
患者主诉上半身躁热,下半身冰凉已半月。患者自感上半身烘热出汗,腰以下寒凉如冰,非常难受,伴面红,唇红干,头晕,躁烦,失眠,腰困痛,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黄,脉寸关浮弦,尺沉细。
此为肝阳上亢,经络阻遏,阴阳不交,上热下寒;治以平肝心之阳,温两肾之水,兼活血通络,交通阴阳。
处方: 钩藤15克,夏枯草20克,草决明15克,葛根15克,牛膝15克,地龙15克,莪术20克,大黄10克(另包后下),淫羊藿15克,阳起石30克,苍术15克,石膏30克。水煎服,一剂,早晚服。
方解:肝阳上亢带动心阳上亢,则上焦烘热出汗;亢阳壅滞,经络阻塞,心火不能下温于肾,则肾水寒凉而下寒。故以钩藤,夏枯草,草决明,葛根,平潜肝阳并带动心阳下潜于肾;牛膝,地龙,莪术,大黄,活血通络,通降腑气;淫羊藿,阳起石,温补肾阳,温暖寒水;苍术,石膏,健脾清热,枢利上下之气。上药共奏清上温下,交通阴阳之功。
9月10日:服上药后上热下寒大减。现上半身烘热出汗止,面红,烦热,失眠均显减,腰以下已不感冰凉,一般活动腰不困痛,大便已软,小便已正常,苔薄黄,脉弦。药已中的,继以上方主之。二剂。
9月17日:服上药后,上半身已不热,下半身已不凉,腰困显减,但已不痛,苔薄黄,脉弦。仍以上方,变通用药,以巩固疗效。三剂。
按 此病例为阴阳不交,上热下寒之证,在治疗中除了清上温下外,通经活络,疏通上下交通的渠道,也很重要。
左寒右热
王某,女,60岁,初诊:1985年6月13日。
患者主诉左半身寒,右半身热已六月,加重一月。白天较轻,晚上重,左半身感寒冷痛,晚上得盖厚棉被,不敢透一点风,右半身发热,晚上不敢盖东西。此外,左半身肌肉关节痛,不敢触碰,一碰就得痛半个小时,阴天加重,伴面色青暗,记忆力减退,易嗜睡,苔薄黄腻,舌质暗红,脉沉细涩微弦。该患者曾到几个医院诊治,都诊断不清,治疗无效。
此为气虚弱,经络阻滞,治以益气补阳,活血通络。
处方:生黄芪30克,附片10克,桂枝12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鸡血藤30克,莪术12克,三棱12克,牛膝12克,地龙12克,苍术12克,车前子15克。开水煎,一日一剂,早晚服。
方解:该患者左寒右热,相比较左边寒著,右边热轻。由于左边阳虚阴盛,盛阴阻遏经络,导致右边阳气不能输布于左侧经络,以致右边阳气郁积而化热。故本方以生黄芪、附片大补阳气;桂枝、川芎,温经通络;当归、鸡血藤、莪术、三棱、牛膝,活血通络;地龙通络;佐以苍术辛温燥湿散寒;车前子利水除湿。上药合奏益气补阳,活血通络之效。
6月19日:以上方服十剂。现左半身已不寒不痛,右半身已不热,晚上盖的是毛巾被,左边侧睡受压也不痛不难受,面色已明亮,精神好,体力增加,已恢复正常。
按 半边出汗,半边不出汗少见,而半边寒半边热更少见。此病阳气虚弱为本,经络阻遏为关键,左寒右热为表现。通过补气活血,通经活络,使气血全身周流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