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中医理论>正文

继承家学 一专多能

  本期名老中医

  李今垣

  1937年生人,中共党员,农工党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首席专家。1957年至1965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工作8年,1965年应邀至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院至今,从事中医已56年了。

  视书为宝   通晓各家

  我最喜欢藏书,不完全统计,我藏书数千册,包括文学、历史、诗词歌赋、国画、字帖、中西历代名著。在中国医学史上,1962年始有中医大学毕业生,这些大学生多数停留在其所读之大学教材上,通读历代原著者少,我建议中医工作者要通读中医历代名著。中国医药学与古代文学、史学有密切关系,如《五经》、《四书》、《二十四史》、《易经》、《史记》等都是为大医者必备必读之书。

  中医是国粹,学习中医基本功要扎实,学习中医之道有二,一是浅入深出,先背四小经典《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然后读四大经典《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就学习四部经典,我有如下经验和建议,如《内经》要读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明张介宾《类经》、明马莳等《素问·灵枢注证发微》、清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日本人丹波父子的《素问识》、《灵枢识》等,近人注解者颇多,在必读之列。《伤寒论》方面如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明方有执《伤寒论条义》、明喻昌《尚论篇》、清柯琴《伤寒来苏集》、清张志聪《伤寒集注》、清陈修园《伤寒论浅注》、明陶华《伤寒六书》、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等等,都是应读之内容。

  《金匮要略》方面:宋林亿等《金匮要略方论》、清徐彬《金匮略论》、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清陆渊雷《金匮要略今释》等均是应读著作,《神农本草经》是中药学之祖,是必读之书,后世《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备要》、《本草从新》等也是必备之书。

  此外金元四大家之刘河间《六书》、李东垣《十书》、朱丹溪《丹溪心法》、张子和《儒门事亲》、清代温病四大家叶天士之《温热论》、薛生白之《湿热条辨》、王孟英之《温热经纬》、吴鞠通之《温病条辨》也是必读之书。

  在临床各科方面:《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三因方》、《医学纲目》、《景岳全书》、《医宗必读》、《杂屏广要》、《徐灵胎医学全集》、《沈氏尊生》、《唐容川医书五种》、《陈修园医学全集》、《妇人大全良方》、《女科证治准绳》、《济阴纲目》、《傅青主男女科》、《经效产室》、《达生篇》、《胎产心法》、《小儿药证直诀》、《婴童百问》、《幼科证治准绳》、《外科精义》、《外科正宗》、《洞天奥旨》、《疡医大全》。至于伤科、眼科、口齿、咽喉、针灸、按摩、外治法诸科等从略。

  总之,上举各书为基本要求而已,欲大医者,读以上诸书,乃必由之路。一言以蔽之,学中医难,学好中医更难。值得一提的是凡专科医生必须学好内科,否则不会是优良的专科医生。

  中西结合  左右逢源

  西医传入我国,始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从此产生:1.汇通学派,如王宏输、唐宗海、张锡纯等,主张中西医学沟通,也即中西结合之意,符合实际,也很科学。2.改进与科学派:如恽铁樵等主改良,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实则有中医西化之意;陆鹏年主科学化,意即凡中医吻合西医者为科学,这种把中医摆在不科学的位置上是不科学的。3.消灭中医派:如余云岫附翼反动统治势力大煽消灭中医之谬论,这股歪风近年仍有死灰复燃之迹,这显然是极其错误的。

  1957年~1965年,我于天津医大总医院内不仅结识了杨达夫等中医大师,还结识了国内外著名的心血管和胸外科张天惠等专家,获益良多,我在中医科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时,以及在到西医内科工作之机,使西医知识又有飞跃,举凡除内科工作外,他如静脉输液、胸穿、腹穿、骨穿等均运用自如,我主张中西医结合,数十年临床教学、科研均以此为本。

  中医是朴素的宏观科学,与西医微观者不同,中医的核心是辨证论治,在无“证”无“症”等情况下,更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党和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关键是西医学习中医”的指示,有条件的中西医大夫要系统、认真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继承家学   一专多能

  一专多能是医家的高标准,一专也是极难之事。先祖父子玉公,凭着史无前例的“臌症丸”和经验闻名天津、享誉国内。其创造的“臌症丸”由甘遂等四味药组成。臌症是腹水水肿的总称,包括现代医学多种疾患,如肝硬化、心脏病、肾炎等引发的腹水等病。1955年我应天津市卫生局、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之邀任中医科顾问,由先祖和中医科主任杨达夫及内科朱德民、皮肤科边天羽、外科刘自宽、妇科张志城等名家组成“臌症”研究小组,老人家无私地公开秘方,传授经验,传为佳话,不少外地学者纷纷来院交流学习,如北京西苑医院之施奠帮即其代表。后杨达夫、邢锡波、赵恩俭等皆撰文在各地杂志上发表其研究成果。臌症丸疗效是肯定的,但它是治标不治本的方药,且存在剧烈的呕吐和峻泻的反应,有些患者很难承受。为此,我开始以此为契机的两项研究,一是如何稳妥消除腹水水肿,二是如何恢复肝肾功能等以求根治。期间,本人对金人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之楮实子丸做了几十年的研究。刘河间曰楮实子丸(楮实子、白丁香、茯苓组成),曰:“楮实子丸治水气、蛊胀(蛊同臌),洁净府……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度。”查以楮实子治疗鼓胀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文献中楮实子多用于虚损,一补一利大相径庭,实则利大于补。类似车前子之保肾利尿作用。楮实子丸中之白丁香无用药价值,故在楮实子、茯苓的基础上伍以猪苓、泽泻、车前子、防己、半边莲、郁李仁、木香等,更名楮实汤。此方广泛用于腹水、水肿的治疗,解决了臌症丸的巨吐峻泻的反应,达到了臌症丸应达到的目的。

  此外,肝炎、肝硬化乃臌胀之根,当肝硬化腹水消失之后,设法修复肝功能。肝硬化之肝脾肿大《内经·素问·大奇论》曰“肝满…即为肿”,早有古训,必须用消癥破瘕之剂,我在明孙文胤《丹台玉案》磨平饮(红花、桃仁、山楂、苏木、三棱、莪术、枳壳、香附、乌药)“治血成块,奔走作楚”的启示下,结合五十多年的经验,新磨平饮(三棱、莪术、木鳖子、水红花子、水蛭、桃仁、红花、急性子、丹参、丹皮、木香、茵陈、猪苓)创立成功,它对修复肝功能,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癌疗效显著,涤痰汤治脂肪肝,转阴汤治疗乙肝病毒大小三阳疗效显著。

  中医工作者不得分科过细,应在效仿古、前人精于内科的基础上通晓妇儿科,不仅要通晓,而且也要有一招先之医技,我在妇科有通乳饮治疗产后缺乳,外科方面有清凉膏治疗烧伤,亦为一招之先经验。

  善用毒药  疗效显著

  中药约分三类,古称三品,《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三品何谓?……所以名善恶之除贯矣。”清代医家张隐庵解释说:“善恶贯谓药有毒无毒,上品主养命,……无毒久服不伤人……欲活病补虚羸者主中品,……下品多毒,不可久服,欲除热邪气,破积聚,除痼疾者本下品。”实践证明,大凡有毒之药具有除恶病,急救之效。1965年在天津中医学院孔庆祥院长、二附院马统三院长的信任支持下创办纯中医急诊室,那时我拟定:1.以蟾酥为主的“心衰散”,以应急慢性心衰。2.以天仙子为主的“腹痛散”以治胃炎,溃疡病等胃肠疼痛。3.以麻黄为主的“发汗散”以治疗发热等外感病。4.以冰片、羚羊、牛黄、寒水石为主的“止热散“用于发热。5.以曼陀罗花为主的“喘灵”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收到良好效果,此事受罗圣水院长指定,王士福先生执笔在健康报上报道。大凡有毒之药,乃治顽疾特效药如硫黄治久痢久利,附子之强心,甘遂、芫花、大戟、商陆、千金子治腹水水肿,信石定喘,巴豆、泻叶、大黄、芒硝通下,急性子、水红花子、水蛭、三棱、莪术、木鳖子等治疗肝炎、肝硬化、肿瘤等均有一定作用,为大医者多善于使用毒药。

  推崇经方  药少力专

  清代医家尤在泾《金匮心典·徐序》曰:“唯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唯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言外之意,仲景《伤寒》、《金匮》以后的方剂为时方。时方药味偏多,或杂药乱投,每帖药味达数十种之多,其实制方之道早有古训,如《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可见,小处方应是三味药物组成,中等方剂应由九味药物组成,最大处方应是十三味药物组成。清代医家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谓“药专则力厚,自有奇效”。又曰“古圣人之立方,不过四五味而止,审其药性至精至当,其查病情,至真至确,方中所用之药,必准对其病,而无毫发之差,无一味泛用之药,且能一药兼治数症,故其药味虽少,而无症不赅?”当然,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地应用古方,正如张元素所讲“古方新病不相能也”。

  此外,还要注意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并且教学相长,教学、科研反过来也会促进临床的总结和提高

上一篇:读“损谷则愈”有感

下一篇:广汗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