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湖南省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在著名的“中国长寿之乡”麻阳召开,我谨代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致以衷心的祝贺!向会议的主办者、组织者、协办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讨论苗族传统医药,首先要了解苗族的生存史和奋斗史。人民创造了医药,一方水土提供了苗医药发展的良好条件。于是有了“三干苗药”,“八百单方”。苗族是医药知识最丰富的民族之一,也是行医卖药最富有创造性和进取性的民族之一。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总结弘扬的民族精神。
因此,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中,我们有责任千方百计地保留苗医苗药民间医生队伍,保留苗族传统医药的火种,用比较宽容的政策允许他们继续执业。这不仅仅是一种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权宜之计,而是为了保护这一份珍贵的原创性的民族医药文化,为现代人类的医学创新提供资源和借鉴。同时,我们要考虑如何把发展苗族医药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合起来,使民族医药成为“新农合”的组成部分,让民族医药为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健康做出贡献!
其次,我再一次呼吁民族地区的医药工作者特别是中医药工作者要自觉地学习当地民族医药。昨天我看到龙家堡乡龙家堡村苗医陈代学的苗医诊所,他那里.自采自种自制自用的草药约120种,其中有些是纯粹的苗药,有些是中医和苗医交叉使用的草药,但药用部位的选用和性味功能的认识不尽相同,这就形成了知识互补的空间。我还看到像滕建甲先生这样的科班中医,他既遵循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又不断吸收苗医药的知识经验,有时把苗医融合进了中医学体系,丰富了中医学;有时则仍然照苗医的理论体系灵活运用,坚持了苗医特色,使苗医从中医那里受到启迪和借鉴,最后使中医和苗医都得到丰富和提高。俗话说,“放着河水要洗船”。在民族地区工作的中医药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现成的学习条件,例如在湖南麻阳工作的中医就可以向苗医学习,并把这作为发展中医学的途径之一。现在一提起发展中医,只是强调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注意眼睛朝下,向民间草医吸取营养,忽视了少数民族对中医学的贡献。居庙堂之高而不思其民,这应该说是现代学院式教育的弊端之一。
第三,苗医药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任务是恢复临床活力,提高临床水平。一是苗医药人员本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二是要为苗医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使他们具有舒展才能的舞台。麻阳县有41位百岁以上长寿老人,全是苗族。认真研究与跟踪观察这些长寿老人与苗族医药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因此,我倡议在苗族聚居地区可建立若干研究型的苗医药临床基地,改变日前苗医无医院(连门诊部都极少)的状况。苗族地区的中医院或综合医院也可设立苗医科或苗医专科。这是使苗医臻于当代医林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大力扶持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这就是贯彻中央精神的具体措施之一,我相信一定会得到当地中医药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