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草药>中药产业>正文

甘肃是中药材资源大省 致力于推进“陇药”

以“聚芪心、扶正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黄芪论坛6月11日~12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办,定西市人民政府、甘肃扶正药业承办。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可冀、孙燕、黄璐琦,法国肿瘤内科专家JP Armand教授、鞠丽雅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东西医学中心主任许家杰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国内有关医疗机构和企业负责人3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共同探讨黄芪最新研究成果,为陇药走出国门建言献策。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刘维忠,党组成员、副主任杨陇军,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甘培尚出席论坛。
 
探讨黄芪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有效性
 
目前,在承认和使用中医药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黄芪以原药材、中药饮片、功能性食材等多种形式被广泛应用。为促进黄芪的研究与利用,将黄芪开发成应对全球老龄化,防治慢性病、老年病等多方面的功能性产品,推动中医药走向全世界,中国知名学者陈可冀院士、孙燕院士共同组织发起了世界黄芪论坛,并于2014年10月在兰州举办首届论坛,形成了《黄芪的基础与临床》一书,对黄芪的药用传承、药学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了全面总结。
 
本次论坛上,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院长梅之南、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承德、法国中医专家鞠丽雅等多位业内学科领头人、专家做了《黄芪的临床应用》《贞芪扶正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黄芪种属和分子鉴定》等专题报告,展示了现代科学对黄芪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法国肿瘤内科专家JPArmand指出,黄芪在中国是非常有名的,但是在国际上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知名,随着肿瘤在免疫治疗上的推进,黄芪在免疫调节上的重要作用,可以给黄芪带来一个新的机会。黄芪在分子水平上对免疫的调节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样的结果就可以说服西方的学术界来认可黄芪。
 
中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开创者孙燕院士表示,多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是起辅助作用,最新研究表明扶正中药能抑制肿瘤释放的麻痹体内防卫系统和功能的因素,这将成为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走向国际必然会做出重要贡献。
 
《道地药材 定西黄芪》标准获权威部门认证公布
 
黄芪作为常用的扶正固本、补中益气药物,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应用历史,其在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降血压等方面的功效已为世人熟知。最新研究表明,黄芪中蕴含的黄芪多糖(APS)在抗肿瘤方面有显著成效。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黄芪在药物疗效上是有区别的,这个结论也符合中医里道地药材优于非道地药材的阐述。
 
道地药材是指在某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其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规范,较其他区域生产的同种药材品质更佳、药效更好。本次论坛期间公布了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的《道地药材 定西黄芪》标准。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院士说,甘肃定西是黄芪道地产区,是经过审慎研究得出的论断。甘肃定西不仅是传统黄芪产区,当地生产的淡紫花黄芪在药效上也优于普通黄芪。今年上半年,甘肃扶正药业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合作进行了黄芪药材道地产地认证项目,6月1日已经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认证。
 
会议披露了中国黄芪道地药材认证结果:甘肃定西及周边地区生产的黄芪认证为“道地黄芪”,其在药理价值上高于其他黄芪。
 
夏红民说,甘肃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而定西是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是“短板中的短板”。此次定西通过“黄芪道地产地”认证,对当地药农无疑是一大利好,有利于道地黄芪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甘肃扶正药业董事长杨军表示,中国是黄芪最早也是最大的生产国,但目前在黄芪的研发和应用上却是意大利走在世界前列。一直以来,扶正药业都在不遗余力地推介定西黄芪。2014年,首届世界黄芪大会在兰州召开,国内外众多医药界同行针对黄芪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业内产生较大反响。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可以让我国在黄芪的研究和应用上更上层楼。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承德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南朝著名药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上记录:“黄芪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此处的陇西、洮阳指的就是今天甘肃省定西市的安定区、陇西、渭源、通渭、岷县、漳县,以及宕昌、临潭一带。这里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均适合黄芪生长。
 
据统计,2015年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388万亩,产量99万吨,均居全国第一。全省有持证药品生产企业134家,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80万吨,年周转量100万吨以上,以兰州为中心的医药商贸物流配送网络初步形成,物联电子交易平台初步完善。特别是黄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利用陇西的道地产区优势,引领全省规范化栽培黄芪50万亩以上,产量15万吨左右,以“贞芪扶正”为代表的黄芪精深加工产品,产值近10亿元。
 
陇药走出国门是甘肃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重中之重
 
作为中药材资源大省,甘肃有探明的中药材品种1600多个,特别是黄芪、当归、党参、大黄、甘草并称“陇药五金花”,在国内外负有盛名。近年来,甘肃省着力打造“陇西道地黄芪”品牌,以定西市陇西县为引领,全省规范化栽培黄芪50万亩以上,产量达15万吨左右。2015年,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388万亩,产量99万吨,均居全国第一。
 
定西市市长唐晓明介绍,定西常年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2015年种植面积是139万亩,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第一。目前,全市将打造“中国药都”作为加快脱贫的重要举措,农民通过种植中药材,人均纯收入提高25%以上。同时,定西市还将继续延长中药材产业链,以中医药带动养生旅游,拓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和医疗功效,建设中医药养生旅游大市。
 
夏红民在本届论坛上指出,甘肃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中医药品种达1600多个。近年来,甘肃致力于推进“陇药”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实现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全面促进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的有机结合,并探索总结了一条财政承受得了、群众支付得起、社会各界满意,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使广大群众从医改和发展中医药中切实享受了改革的红利。
 
夏红民表示,此次世界黄芪论坛在北京的成功举办,是对中医药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论坛上公布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的《道地药材 定西黄芪》标准的公告,对稳定定西市道地药材质量,推动甘肃黄芪产业链发展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夏红民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为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问诊把脉、传经送宝,将甘肃作为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研发基地,共同推动中医药及其相关产业向前发展。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目前已在丝绸之路沿线七个国家创办了中医中心。下一步,中医药、尤其陇药走出国门是甘肃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夏红民说。(方剑平 李锋 王耀)

上一篇:蒲黄开始产新 党参近期走动不错 白芍货少

下一篇:从古方中创新:研制“壳聚糖”系列产品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