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汤河畔的“赤脚医生”
任开益,副主任医师、研究员,湘潭市中风偏瘫研究所所长、金侨医院院长;全国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全国“治未病”试点单位领导小组组长;国家青年干部“调研实践基地”联系人。
此外他还有各种荣誉记载在他的履历表上,这其中,任开益一直装在心里的称号是1979年获得的“赤脚医生”。
任开益少年多舛,因为父亲以前当过临时保长,“文革”时候被打成了“黑五类”,上到初中就没再读书了。想当兵、做漆匠、做泥瓦工,大队也不批,他偷偷跑到邻近的望城县跟着夏懋炎老先生学中医。夏老先生是当地有名的中医,不过出身也不好,父亲当过秀才,他也犹豫要不要收这个“黑五类”出身的徒弟。任开益默默递上自己抄的《脉诀》,老先生从那工整的字迹看出一种品质,在抄写本封面用毛笔写上了“任开益”三个字,算是收下这个徒弟了。任开益还记得当时晚上看书防蚊子的秘诀,“找个木桶,灌上柴草灰,把脚埋进去,这样蚊子就咬不到了”。如此防蚊为读书,让人不禁联想到“凿壁借光”的精神。
含辛茹苦10年之后,任开益享有一定的声誉,被聘为大队赤脚医生。终于可以堂堂正正行医了,任开益一直都以此为荣。即使今天他成为享誉一方的防治中风病专家,他依然牢记——“我是赤脚医生”。他在家乡的烧汤河桥上拍照明志——河水取不尽,烧汤济苍生。
他到北京去汇报
一直在医疗第一线工作,任开益最知道农村的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苦。“以前谁家有病人,就在诊所留条或是带话,我就马上赶过去。人家一听到单车铃铛响,就知道是我来了,马上跑出来接我。”患家的信任和拥戴,使得经历过“黑五类”子弟冷遇的任开益格外暖心。他对患者的疾苦感同身受,总是尽心尽力去救治病人。1990年,70岁的乡邻周六公突发中风,在省城大医院治疗1个月后,医患双方都认为没什么希望了,抬回家卧床挨日子。后来家属经亲戚介绍找到了赤脚医生任开益。任开益骑单车赶山路到了患者床前,详细诊察后开出药方。7天后复诊,病情有好转。家属非常高兴,任开益也大受鼓舞,继续用心诊治,3个月后,周六公终于可以生活自理了,后来还能下地摘菜除草,健康地活到90岁。患者和家属的欣喜,让任开益看到了中医药的魅力。
农村远离大城市的高端医疗资源,加上经济能力有限,遭遇危急大病非常困窘。任开益从此主攻中医药治疗中风病,20多年来,他发明了两个中风病专用专利处方,治疗过的中风病患者以万计,以致残率低、死亡率低、复发率低、治疗费用低而享誉一方,并借助特色专科的良好疗效,把一个负债十多万、只有12名职工的乡卫生院发展为有200张病床的综合医院,并已动工扩建到1000张床位。届时医院将成为以中医药防治中风病为核心技术,具有特色治疗、保健疗养、示范培训、中医药文化观摩体验等多功能的新型实体。
2013年6月,任开益作为中医兴院的优秀代表,到北京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做专题汇报,王国强仔细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任开益坚守基层临床一线的情操和用中医药防治中风病做出的成绩,鼓励他建立湖南中医“治未病”防治中风病健康服务中心,之后欣然合影留念。任开益把这些合影挂在他的学习室,作为鞭策自己不断进取的动力。
任氏理论假说——“661体质”中风高危综合征
任开益在20多年中风病诊疗中,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同时也深感现行医学诊断救治中风病的被动性。他要求自己“在未知领域不断探索,在已知领域重新发现”。《黄帝内经》主张“上工治未病”。任开益对“未病”和“治未病”都有自己的心悟,认为“未病”不等于“无病”,而是一种可能发生疾病的趋向状态。“治未病”就是采用合理的干预方法改变这种疾病趋向,使之“不生病、少生病、生轻病”。任开益经过长期研究和临床观察,创新性提出了“661体质高危中风综合征”假说。
“661体质”是指30岁以上劳动力人群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高尿酸血症、高体质量“6高”和颈椎病、冠心病或(和)心脏手术史者、脑动脉硬化、血管性痴呆、帕金森氏综合征、脑萎缩“6病”及有中风病史和中风家族史者。
高危中风综合征则是指:有“661”因素的人偶然或经常出现头痛、头晕、头胀、头脑不清爽、视物昏花、耳鸣耳聋、胸闷心悸、心烦易怒、肩颈不适、手足甚或唇舌麻木、易感冒、易疲痨等精力、体力、听力、视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免疫力等“7力”减退,导致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的亚健康临床症候群。
以上6高、6病以及家族史,这些现代医学上各自独立的病、症、因等,其实具有共性,即血液或血管的生态改变,家族史者这种改变来自先天的因素更多。任开益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和病症学说,将其全部归结到中风病的视野下,他认为,就中风病而言,高血压不是独立的病,而是中风病欲病期的一种症,其他高血黏、高血糖也同样道理。如同伤风会有咳嗽、鼻塞、流涕、声嘶等症状,如果伤风病根不除,单纯施以止咳、通鼻、止涕、润喉等,可能会久药不效。与此相反,如果及早疏风,这些症候群都将迎刃而解。任开益采用纠正病因消除病症的临床思想,创设了用于改善中风高危症状的纯中药制剂——任氏心脉康,并获得国家专利和省药监局核发的医院制剂批号。
突破“时间窗”的任氏脑脉苏
任开益认为,一个好的中医,要把开方治病当做一门精益求精的艺术,让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都渐趋完美。带着这样的境界,他对中风病常规治疗后居高不下的残疾率难以释怀,他希望躺着进院的患者都能自己走着出院,治疗中风病如何最大限度保全功能成为他殚精竭虑的追求。他对自己治疗过的病患会细心体察症状的发展变化,琢磨如何从治疗环节上找着力点,从药方上修正功效。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探索实践,任开益发明了治疗中风病的纯中药个人经验处方——任氏脑脉苏,经过临床应用,患者意识、语言和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者,而且能突破常规的6小时时间窗,通常在发病一个月之内就诊,都有较好的疗效。但任开益没有满足于这种胜人一筹的疗效,他观察到少数患者服用任氏脑脉苏会伴有少量渗血现象,通过广泛查阅“活血不外溢”的相关文献,尤其是不同活血中药对血液流变方向影响的报道,研究相关药物的性能差异,加上丰富的临床实践,任开益调整了处方中的一味药物,果然获得了他所想要的结果——活血不外溢,祛瘀以生新。任氏脑脉苏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和省药监局核发的医院制剂批号。经过20多年临床应用,任开益多次发现他的脑脉苏中药方对功能康复有良好效果。2003年4月,湖南邵阳一位患脊髓空洞症15年的患者,右髋关节以下感觉全无,多年辗转各大医院治疗无效。后求诊于任开益,采用中风后遗症治疗方法,方用任氏脑脉苏为主,3个月后患者恢复生活自理。2014年6月,一位退休的副部级干部坐轮椅从北京到湘潭金侨医院找到任开益,这位老干部2013年春节突发脑梗中风,在北京顶级的西医院住院1年,出院后又经中医院治疗近半年,仍然需要家人推轮椅。任开益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1个月,老干部高兴地走着回北京了。他嘱咐亲人从北京制作署名锦旗带到湘潭,感谢并鼓励任开益:国医好传人,烧汤济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