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多数居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或半高山地带,境内峰峦重叠、河川纵横、地形复杂、海拔悬殊、气候多变,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差异极为明显,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历史沿革
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燧人氏部落祖居昆仑山,为古羌戎的一支,发祥于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公元前2万8千到公元前10万年之间。司马迁《史记》中说:“禹生于石纽,兴于西羌”,大禹治水出西羌,分九州定中原,在茂汶、北川与石纽山相连的大业山上还有采药亭、大禹塑像,相传是为纪念禹幼年随母亲在此采药制药而建造的。羌族聚居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区域内常见骨伤病、肠胃病、头痛、惊厥等,此外还有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黑热病、高山病等,羌族的羌医药是在同这些疾病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公元2世纪初,羌族就懂得用羚羊、鹿胎、麝香、鹿粪、鸡胆等动物药治病。梁代《本草经集注》明确记述了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药物近20余种,同时对产地和效用也有明确记载,如羌活、独活产于茂州和威州(今茂县和汶川县)。进入秦汉时期,羌族人民已积累了较丰富的药物知识。《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有羚羊可疗毒。又有食药鹿,鹿麂有胎者,其肠中粪亦疗毒疾”。《茂州志》记载“药则羌活、大黄、贝母、雪莲花……”并详述了其民间用途。此外,《山海经》《华阳国志》《文海》《神农本草经》《羌族史》《西夏史》《西夏医学》等古籍也收载了不少羌族羌医药应用的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后,羌医药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羌族羌医药工作者先后收集、整理出羌族医药单验方集,制作了羌药标本1000多种,出版羌医药专著《羌族医药》《尔玛思柏·羌药谱》《羌药志》《羌医外治法》《羌医验方精要》《羌医基础理论概要》等。羌医手法结合绒塔尔王骨痛膏治疗膝石病技术、羌医雏鸡接骨法治疗骨折技术、羌医药外敷羌药治疗慢性结肠炎技术、羌医骨科手法配合羌药治疗凸索·克斯尔哈尔饶基技术等多项羌医药适宜技术通过了推广和应用,为羌族羌医药的继承和发扬奠定了一定基础。20世纪60年代之后,羌族地区的医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民间羌医到各县乡村的医务工作人员,大力为人民群众服务,充分运用羌医手法、银针治疗、羌药及中羌药草等体现了广大羌区治病求药特色。20世纪90年代后期,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层面加强了对民族医药(包括羌医药在内)调查研究和扶持政策,使我国羌族的羌医药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
特色医理
羌族羌医药以羌族文化为背景,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特有的羌文化基本理念、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羌族习惯、临床积累和探索发现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包括羌医“饶·依基”(石病学)、“赛米萨喜居·依基”(赛米管道学)、“革日杭”(四相学)、“尼核砒石依基”(黑白学)、“峇斯得·科斯层·吖扎特异”(三间学)、“峚苏·德尔思”(生命学)、苏卅(羌医辩算学)、“禾朵尔牟合·克尔嘎”(六脏八腑学)、没依基则氜思(预防学)等羌医药理论。
羌医认为,人体由石、水、火、气、血以及吉纳(精微物质)构成,外为躯体,内为脏腑,由粗细不同的管道相连通。人的生命活动主要依靠脏腑之间相互协调与自然界和谐共处来维持。自然界的基本物质是石、水、火、风,它们相互作用而构成世界,亦构成人体,化生气血水精微。同时,石水火风也是导致人体产生疾病的主要病因。
羌医主要通过看诊、问诊、听诊、闻嗅诊、脉诊、摸诊、思想诊、峚实(体质诊)等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将上述诊病方法所搜集到的信息,运用羌医理论,分析其症状、体征,弄清病因病机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判断出病变部位和性质。根据诊断和辨证结果,最终确定相应治法。
特色疗法
羌医常用治疗方法有尼姑批扑车(挑刺)、依基萨德希斯(放病血)、部德系(打通杆)、鉌僖依基布尔禌(针灸)、依把悟依基赤贝(手法)、斯贝摸木玛(外敷羌药)、砂特(刮痧)、氜嚜斯贝悟赫露瓦(羌药浴)、氜嚜斯贝悟福吸得(羌药熏香)、滋·悟赤部(羌医水疗法)等,用药风格独特,医药合一是其特点。
采用内治法和外治法,其中外治法特别丰富。外治有放血疗法、刮治法、爆灯火疗法、气角疗法、滚蛋疗法、发泡疗法、佩戴药疗法、熏蒸疗法、抹酒火疗法、烧药火疗法、针挑疗法、外洗法、外敷法、拍击疗法、体育疗法、热烫疗法、精神疗法。
用药特色
羌药资源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山峡谷区,种类十分丰富。据统计,羌族地区有草药2301种,民间习用药510种,其中民间常用472种,包括植物药238种,动物药44种,矿物药190种。羌药中用于风湿、跌打损伤和温补类居多,很多药材针对骨病有特效。羌族用药以鲜药为主。
羌药剂型有丸、散、膏、丹、药酒等。酒剂在羌药中使用广泛,药酒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软坚散结等作用,如“戎塔尔王·喜”“波斯·喜”“布日格·喜”等药酒。羌医与中医在用药方面存在许多同物异用。如漆姑草,羌医用鲜品治疗烧烫伤,而中医用于治疗漆疮等病;山桃,中医用种仁,而羌草医使用果实和叶。羌医与中医的常用药不一样,如中医常用的鹿茸、红花、桃仁、白芍等,羌医少用;羌医常用的鹿胎、鸡胆、羊皮、接骨丹、羊脑髓等,中医则少用或不用。
发展概况
目前羌医药机构发展已经取得较大发展:如茂县中医院/民族医院(羌医科)、茂县羌医药研究所、成都市金牛区尔玛诊所羌医骨科、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羌医骨伤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民族医药研究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羌医药学会、成都市金牛区羌医药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药物研究所、阿坝师范学院藏羌医药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学会民族医药专委会、北川中羌医医院、北川羌医药研究中心、北川羌医药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羌医药分、成都大学羌医药协同研究中心。开展了多项活动,羌医药科研项目近20项,组织学术会议和小组会议近100余次,推动羌药材种植近万亩。
羌医药标准相关基础工作得到推动,梳理出50余项特色诊疗技术的规范,整理出羌医药相关文献资料近200万字。(杨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