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学中,人体被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中医学充分利用这种密切关联,发现了许多有效且有趣的治疗方法,取嚏法即是其一。
取嚏法是指通过给鼻腔以刺激,出现打喷嚏反应,从而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一种方法。这种疗法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的《灵枢·杂病》中就有记述:“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 其后东汉时张仲景有“以薤捣汁灌鼻中”以及“吹皂荚末鼻中”以救卒死的记载。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许多以葱茎、皂荚等催嚏开窍治疗“卒死中恶”的方法。金元时朱丹溪用通关散(细辛、皂角)吹鼻取嚏,治疗“卒中风邪昏闷不醒,牙关紧闭,汤水不下”,危亦林也用通关散(细辛、薄荷叶、皂角、雄黄)取嚏治疗“卒暴中风,昏塞不省,牙关紧急,药不得下咽喉”。清代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说:“太凡上焦之病,以药为末,口畜鼻取嚏发散为第一捷法,不独通关急救用闻药也。”
为啥人会打喷嚏?现代医学认为是鼻黏膜受刺激所引起的防御性反射动作。中医认为,喷嚏是人体阴阳二气和顺畅利的表现。如《灵枢·口问》说:“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张仲景也认识到“欲嚏不能”是因腹内寒盛,他在《金匮要略》中说:“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对此,清代尤怡在《金匮要略心典》中体会到:“中寒而下利者,里气素虚,无为捍蔽,邪得直侵中脏也;欲嚏不能者,正为邪逼,既不能却,又不甘受,于是阳欲动而复止,邪欲去而仍留也。”吴谦则在《医宗金鉴·金匮心法要诀》中说得更为明了:“盖喷嚏者,雷气之义也,其人内阳外阴,阳气奋发而为嚏也。今欲嚏而不能嚏,是阳欲出而复留,阴气盛也,故知腹中寒也”,并提出“阳和则嚏”的观点。由此可知,喷嚏是人体阳气宣通的一种反应形式,而当体内阴寒之气太盛时,即难以打出喷嚏。
关于取嚏的作用,吴尚先详细指出:“嚏法,开也,在上在表者也,可以宣发阴阳之气也”,“嚏法,达之、发之、泄之,可以解木、火、金之郁”,“嚏法,泄肺者也”,“连嚏数十次则腠理自松,即解肌也;涕泪痰涎并出,胸中闷恶亦宽,即吐也。盖一嚏实兼汗吐二法……前贤治伤寒、中风、时疫、温病、喉风、赤眼、牙痛等证皆有口畜药。”概而言之,本法具有宣畅气机、驱邪辟秽、通关开窍、行气活血等功效。
取嚏疗法能解决哪些问题呢?由于其简便易行,可在以下病症中试用。
呃逆 呃逆是胃气上逆、冲动膈肌而形成的一种反应。由于“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隔属肺”(《灵枢·经脉》),说明肺胃相连,其气相通,同主于降,而取嚏可宣利肺气,因此肺气降胃气亦降,胃降则呃止。
感冒 感冒是由风邪引发的一种外感病证。当风寒侵袭时,人体的正气即会奋起抗争,继而作出鼻塞、流涕、喷嚏的反应。此时取嚏,即可通过激发肺之阳气,进而把侵入体内的风寒之气宣发出来加以驱除。这种方法也同样可用于预防感冒,尤其是对于常处空调房间,或者平素阳虚、手脚怕冷的人,在遇到季节转换或气温骤降时,自行取嚏,就可以有效激活正气,防止邪侵。此外,取嚏法还可用于与风寒有关的落枕、肩周炎、头疼及过敏症(如鼻敏感或花粉症之类),这些病症常常是过往感受寒邪,造成了积压滞留,取嚏则可助阳以促使寒气排出。
癃闭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或不出者,谓之癃闭,可见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功能性的尿潴留。采用取嚏法治疗小便不利,是基于肺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能“通调水道”的作用。当邪壅于肺致肺气郁闭,或肺脾气虚时,均可使肺不能把水液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对此,朱丹溪借用生活中的现象,形象地说明了“提壶揭盖”的道理。他说:“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焉。”这种方法对于产后尿潴留、前列腺增生症,及寒、热闭肺、或肺脾气虚等引发的小便不利均有立等之效。
便秘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就会影响大肠的传导,使得大肠推动乏力而致便秘。取嚏法可以助肺气之宣,促肺气之降,从而增强大肠的推运之力,使糟粕外排。本法的治疗原理与“提壶揭盖”相似,可用于邪闭于肺或肺气亏虚导致的便秘。
痛经 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小腹疼痛,谓之痛经。其发病常由血虚寒凝,气滞血瘀所致。取嚏法可迅速宣畅气机,改善血运,进而消除“不通”的状态,而“通则不痛”。
神昏 厥证、痫病、中风闭证等均可见卒然窍闭神昏。由于病势紧急,治疗刻不容缓。可辅以用一些辛香走窜药物如皂角、冰片等以取嚏,强力激发气机,开窍醒神,并应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至于如何取嚏,其方法甚为简便易行,可根据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所用药物等而定。一般说来,对于病情较轻、体质较强者,用草棍、纸捻、羽毛等刺激鼻腔,或仰视太阳光线即可;而对于病情较重、体质较弱者,可采取药物吹鼻法(用药前让患者口含清水或屏气,取0.3克左右药未置于细竹管或细纸管一端,吹入鼻腔),抹药入鼻法(将药物细末以手指蘸取适量抹入鼻腔),滴鼻法(将适量药液滴入鼻内),塞鼻法(将药物细末以布包适量塞入鼻腔)等。至于取嚏次数,用于急救者,以得嚏气通苏醒为度;用于病情较缓者,一般每天l~2次或2天1次等。
取嚏是聚集或激发人体阳气所作出的抗邪反应,付出的代价是正气的耗散,因此应准确把握其适应病证。一般说来,卒中、痰厥等急证属脱证者禁用,高血压、脑出血、脑外伤等所致昏厥者不宜用,体虚及孕妇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