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累性心绞痛: 易在劳动、运动、急走、爬山、登楼、骑车时发生,休息片刻可逐渐缓解,如不能缓解,可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
饱餐性心绞痛: 餐后血液流向胃肠,心肌血液供应相对不足,有碍心肌氧运输,餐后立即劳作或快步行走易引发心绞痛,故饮食不宜过饱,饭后应休息,以避免心绞痛发作。
情绪性心绞痛: 喜、怒、忧、悲、恐等七情均能引发心绞痛,此类病人应保持乐观开朗,情绪稳定,并由医师辅以药物治疗。
饮酒性心绞痛: 过量饮酒会使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而诱发心绞痛,平时应少饮酒。一般无需服药治疗可自行消失。
排尿性心绞痛: 伴前列腺肥大的冠心病患者,因排尿不畅或用力排尿而反射性地引起心绞痛,此类患者排尿不畅时应及时就诊。
排便性心绞痛: 排便用力也可引起心绞痛。这类患者平时应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多运动,必要时服通便药,以保持大便通畅。
性交性心绞痛: 心绞痛频发者不宜性生活,或性交前30分钟服长效硝酸甘油或贴硝酸甘油膏。
睡眠性心绞痛: 有些冠心病患者易在夜间发病,最好的防治方法是将患者床头抬高或垫高25厘米。
寒冷性心绞痛: 气候突然过冷或迎风行走可导致周围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此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就可减少发作。
牵涉性心绞痛: 不少冠心病患者发作时疼痛部位不在胸前区,而为颈项痛、咽喉痛、牙痛、肩胛痛、指尖痛、腹痛,极易引起误诊和漏诊,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自发性心绞痛: 胸痛的时间较长,程度较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常无效,有时类似心肌梗死症状,但心电图检查并无心肌梗死。
无痛性心绞痛: 常无胸痛,仅为胸部感到不适,继之出现气短、乏力、头晕、恶心,使用心绞痛药物后,以上症状可得到消失。
腹痛性心绞痛: 患者常常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诉,容易误诊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石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与情绪有关。
卧位性心绞痛: 一般在卧床休息时发生,出现胸前剧烈疼痛,甚至大汗淋漓,迫使下床走动或坐位,并能就此缓解,一般无需用药。
贫血性心绞痛: 当血色素过低时,血循环中红血球携氧能力降低,可产生心肌缺血。及时纠正贫血后,心绞痛即可消失。
进行性心绞痛: 在3个月内,发作次数增加,时间延长,甚至休息时也发作,必须引起注意,及时医治。
变异性心绞痛: 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多发生子夜间,常为定期发作,发作时间常在15分钟以上。逗常症状较重,心绞痛时间延长,及时口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趋好转。平时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30天内的心绞痛,容易使心肌坏死面积增大,其预后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