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皮肤病治方>带状疱疹>正文

温通法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疱疹期以湿热毒邪蕴结为主要病机,所以疱疹红肿与疼痛俱作,当湿热毒邪外泄,疱疹干结,红肿已消,而疼痛不止者,其病机转化为“经络瘀滞”致剧痛难愈,难愈之因必与认识病机与治法不当有关。今用病例来说明。

  病案1

  张某,男,77岁,2011年6月4日诊。

  患者2月前右季肋下及前后两侧疼痛,内科不知何病。当起了水泡,皮肤科诊为“带状疱疹”,疼痛仍剧,经输液周余,疱疹已消,痛仍不止,又服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等中西成药治疗,两月不效。

  刻诊:患者述由心口沿右肋至背部皆痛,一会儿刺痛,一会儿灼痛,时有片状交替痛,昼轻夜重。诊见右季肋前后有散在浅褐色斑点,触之疼痛,按之痛减,抚之无热。唇舌紫暗,舌苔白腻厚,脉象弦紧迟,心脏支架已8年。

  证属余邪蕴结,经络淤滞,营卫不畅。治用辛温宣通法,药用:柴胡20克,桂枝20克,赤白芍各20克,生姜30克,威灵仙20克,乳香、没药各6克,细辛5克,全虫粉6克,分冲,5剂水煎服。

  众药几乎皆属辛芳易挥发之品,特嘱患者先把药用凉水浸泡1小时;第一煎煎10分钟,取其气;2煎要30分钟,取其味。两煎合并,再分两次温服。

  6月9日复诊,述服药2剂,灼痛好转;服药5剂,已能安眠。舌苔已退,脉迟,已无弦紧。效不更方,再进5剂。

  6月14日复诊,共服药9剂,疼痛全止,停药,改治旧疾。几天后患者登门道谢。

  按  患者疱疹后,疼痛不止,多方治疗2月不效,说明药证不符,故难取效。笔者以前对此症常用益气扶正,如用参芪术草类合活血化瘀止痛药,如芎归、桃仁、丹参、元胡类药,或清化肝胆湿热、解毒止痛法,效果均不佳。

  因此引起笔者对本病的证候分析、病机探讨、用药法则研究,结论即如上述。笔者体会,活血化瘀方药与温通经络方药,补剂扶正与和剂扶正,效果不同,适应证有异,后者切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机,效果显著。如桂枝配芍药,宣通营卫,通行气血;柴胡配生姜,通达表里;柴桂相合,宣通内外,运转枢机,行扶正之理。与辛温通痹力强的细辛、威灵仙、全虫合用,温通经络,通阳散结,促营卫之气行,络脉之血通,共奏瘀通正安,故2月痼疾,9天告愈。

  病案2

  吴某,女,51岁,2012年4月20日诊。

  患者于一月前左季肋前后疼痛几天,始起水疱,经皮肤科诊为“带状疱疹”,经输液用克林霉素、阿昔洛韦针、片膏等治疗周余,疱疹干结,仍刺痛、灼痛、串痛,服三七伤药片等药十几天未效。诊见痛处紫褐斑,触之疼痛,抚之无热,四诊未见寒热偏颇之象。因吃药发怵,要求简药治疗。

  拟方:全虫40克,柴胡40克,赤白芍各20克,桂枝35克,威灵仙35克(洗净),细辛25克,共为细面(出渣16克),每次8克,日3次。

  服药2天好转,7天痛止,停药。

  患者病情与病案1相似,但体质较好,病程较短,只用其日用药量的1/7,改汤为散,效果依然显著。

  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疼痛为主证,要辨别疼痛的特点和性质,辨出病机才有正确的治疗方法。如刺痛为血瘀;灼痛似乎属热,但触之不热,视之不红,当排除热郁,属过重的瘀滞,这种证候与“痛痹”相似;其窜痛、痒痛和交替痛又与“行痹”相似。笔者认为,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痛痹行痹合病”,为内发外达的“痹证”。与“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痹”的外因之痹证,病机相同,病因有异;其表面触之痛重,按之痛轻,为邪滞在皮表。舌苔白厚腻为湿郁,因火郁易外达,疱疹期以发泄消散;湿郁易留滞,亦为致痛一因。脉象弦紧属“寒”,寒则凝滞,为用温通法的依据。《金匮》有“肋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用温通法与经旨相合。

  带状疱疹,病因是“病毒”,消灭病毒,本应痊愈,但事实并非如此,其遗留神经痛即是例证。反之,单用梅花针加拔罐通泄瘀滞,在疱疹期治疗,不用任何药物,治疗几次,多在旬内治愈,用此法治疗此症从未发现遗留神经痛者,为笔者30年经验。因为带状疱疹首先是患者机体的气血聚集以抗病,所以众多患者疼痛几天始起疱疹。疱疹是本病的外在表现,也是诊断依据。疼痛是邪正交争、经络瘀滞的结果,因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病位在一侧的肌表,气血营卫之气运行阻滞,不通则痛(非不荣则痛)是主要病机,用温经通络法可取良效。

上一篇:民间外治法治带状疱疹不花钱疗效好

下一篇:通腑泻热治愈带状疱疹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