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外科治疗方>骨伤科>正文

刘完素疮疡证治特色 张从正疮疡证治特色

疮疡为中医外科尤其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如痈疽,疔疮,疖肿,流痰,流注等。笔者通过对金元四大家著作的研读,发现其中不乏有关于疮疡的论述,且治疗各有特点。现经整理,将其择要探讨于下。
 
1
刘完素疮疡证治特色
论疮疡病因病机,乃因怫热郁结
 
对于疮疡的病因病机,刘完素根据《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疮疡的产生,是因为阳热怫郁于内,而致疮疡发于外。即“人之疮肿,因内热外虚所生也,为风湿所乘,则生疮肿”,故“其原在里,发于表也。受入持虚,言内结而发诸外”[1]。可见,刘完素因以火热立论,故他认为疮疡发生的根本病机也在于怫热郁结于内。
 
论疮疡治疗,确立托里、疏通、行荣卫三法
 
由于刘完素认为,疮疡的发生因其原在里,发于表也,为火之属,故治疗上须分内外,以治其本。具体又分为治内之外者,外之内者,内外之中者。如内之外者,表现为脉沉实,发热烦躁,外无焮赤痛,为邪气深于内,故治当疏通其内,以绝其原;外之内者,表现为脉浮数,焮肿在外,形证外显,因恐邪气极而内行,故先托里;内外之中者,表现为外无焮恶之气,内亦脏腑宣通,因知其经,当和荣卫也。此即为他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疮疡论第二十六》中所说:“治疮之大要,须明托里、疏通、行荣卫三法。托里者,治其外之内;疏通者,治其内之外;行荣卫者,治其中也。” [1]故“用此三法之后,虽未差,必无变证,亦可使邪气峻减,而易痊愈”[1],如他所用的内疏黄连汤、内托复煎散即是根据这三大法则所立。他所确立的这治疮疡三大法,对后世医家如李东垣、汪机等影响很大。
 
此外,刘完素还详细论述了以针灸方法治疮疡。认为凡疮疡可灸可刺者,须分经络部分,血气多少,俞穴远近。若疮疡从背而出,当从太阳,选穴如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若从鬓而出者,当从少阳,选穴如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泉;若从髭而出者,当从阳明,选穴如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等。
 
 
2
张从正疮疡证治特色
张从正对于疮疡证治,未从理论上进行专篇深入论述。但仍可从《儒门事亲》中所记载的医案,寻找出他对疮疡证治的一些特点。
 
在疮疡的治疗上,张从正使用的方法较多,但比较有特色的主要有:第一,针放血疗法,如在《儒门事亲·卷四·背疽四十六》中他认为“背疮初发,便可用藏用丸、玉烛散,大作剂料,下脏腑一二十行。以针于肿焮处乱刺血出,如此者三”[2];又如治“一省掾痤疖”案,即是“先令涌泄之,次于委中以针出紫血”[2]。还有如治“十余岁一富家女子背疽”案,“以针绕疽晕,刺数百针,去血一斗。如此三次,渐渐痛减肿消,微出脓而敛”[2]。第二,心理疗法,如《儒门事亲·卷五》中“疮疖瘤肿五十一”、“疮肿丹毒五十二”、“金疮五十四”即介绍了采用心理疗法治诸疮肿的方法。第三,吐下之法,此法在上面的放血疗法中已有叙及,故不再重论。此外,张从正还在《儒门事亲·卷十五》中创立了许多治疗疮疡的外用方,也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疮疡,张从正还提出了饮食禁忌,如忌鸡、猪、鱼、兔、酒、醋、热面等所谓“动风之物”。
 
 
3
李东垣疮疡证治特色
论疮疡病因病机,则之于脾胃失调,营气不从
 
对于疮疡的发病机制,李东垣根据《内经》“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作了进一步发挥。他认为,荣卫者,皆营气之所经营,营气即胃气,故“营气为本,本逆不行,为湿气所坏,而为疮疡也。膏粱之变,亦是言厚滋味过度,而使营气逆行,凝于经络为疮疡也”[3]。“今富贵之人,不知其节,以饮食肥之类,杂以厚味,……逆于肉理”[3]等。可见,李东垣认为疮疡之所以发病,是因为恣食膏粱厚味,或醇酒炙煿,或辛辣刺激之品,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脾不运化,气机阴滞,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致。
 
论疮疡治法,遵刘守真托里、疏通、行营卫三法,强调循经用药
 
对于疮疡的治疗,李东垣遵循刘完素托里、疏通、行营卫的治疗大法。在其《活法机要·疮疡证》中也指出了“治疮之大要,须明托里、疏通、行营卫之三法”[3],这在前面刘完素的证治特色中已有阐述,在此不再赘叙。
 
此外,李东垣在此基础上,还十分强调循经用药。因疮疡发生的部位和经络不同,故用药也应选取相应的归经药物,使药力直达病所。他在《东垣试效方·卷三·疮疡门》中曰:“宜于所见部分,用引经药,并兼见证药,中分阴证阳证也”[3]。如:手足太阳经证,用羌活、独活、防风,方如内托羌活汤;足阳明经证,用升麻、葛根、真漏芦,方如救苦化燥汤;足厥阴经配柴胡,如内托黄芪柴胡汤;少阳经配伍柴胡、黄芩,方如内托黄芪酒煎汤等。此外,又如“连翘此一味,十二经疮药中不可无,乃结者散之”[3];黄芪亦疮家圣药;肉桂阴证疮疡须用之;在于上焦加黄芩,在于中焦加黄连,在于下焦加黄柏等。这些都体现了其根据经络及部位循经用药的特点。
 
 
4
朱丹溪疮疡证治特色
论疮疡病机,为气血本虚,火热气结,乘虚而发
 
对于疮疡的发病,朱丹溪认为乃是气血本虚,而火热气结之毒,乘虚而入所致。如在《脉因证治·卷下·三十七痈疽》中所说:“火之毒,气结之毒,从虚而出也”,“盖厚味之火,气郁之结,壅滞经络,或引痰饮,血为之滞,气为之乱,积久从虚而出其经也。”[4]《丹溪心法·卷五·痈疽八十五》也有“痈疽只是热胜血”[4]之说。可见,丹溪对疮疡病因病机的认识,其核心也在于“火”。
 
论疮疡治疗,注重整体,内外兼治,善辨经络,巧用外治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最后一位,他集金元医学之大成于一身。故对于疮疡的治疗,他总结了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治疗方法。首先,他注重整体,内外兼治。对于疮疡,朱丹溪因认为是气血本虚,火热气结之毒乘虚而发,故治以当补益气血,泻火散气为法。一般认为,补法常用于疮疡后期,但丹溪应用补法不分先后,但凡有虚弱见症即可补气血以固其本。如对于漏疮之治疗,他认为“须先服补药,以生气血,即参、芪、术、归、芎为主,大剂服之”[4]。朱丹溪在临床践中还体会到,疮疡虽生于局部,但往往是全身病变的表现。故对于疮疡诸疾的治疗,他认为应内托外散,表里兼治,尤以调理脏腑,使毒外发之内托法为主,他指出了“内托之法,河间治肿焮于外,根盘不深,形证在表,其脉多浮,病在皮肉,非气盛必侵于内,急须内托以救其里,宜复煎散,除湿散郁,使胃气和平”[4]。
 
其次,他注重经络辨治。疮疡痈疽诸症发生的经络部位不同,不仅说明受病的部位不同,还可以根据经络气血盛衰的性质,推测疾病的预后。故他在《格致余论》中专列《痈疽当分经络论》一篇进行论述。他说:“六阳经、六阴经之分布周身,有多气少血者,有少气多血者,有多气多血者,不可一概论之。”[4]若疮疡生于多气多血之经则易治,如生于多气少血之经则难治。故他强调少阳、厥阴为多气少血之经,如患痈疽,预后不良,即“诸经惟少阳厥阴经生痈疽,理宜预防。以其多气少血,肌肉难长,疮久未合,必成死症”[4]。故治疗当补益气血,使“血气无亏,可保终矣”[4]。并在《格致余论》中举成败两方面的病例,来说明分经络辨治的重要性。
 
最后,丹溪还能灵活运用外治之法,强调内治而不局限于内治,常结合外治法取效。如在《丹溪心法》中除记载有内治之药外,尚有灸法、外敷法、熏法、洗法等方法。
 
总之,刘完素论疮疡,乃因怫热郁结,创托里、疏通、行荣卫三大法,并提出可用针灸方法治疗疮疡;张从正用放血疗法、心理疗法、吐下之法治疮疡为其特点;李东垣从脾胃失调,营气不从病机出发,治疗宗守真,并强调循经用药;朱丹溪注重整体,以补益气血、泻火散气进行内外兼治,尤重托内。强调经络辨治,灵活运用外治法。可见,金元四大家对疮疡的认识,各有特点而又日趋完善,至今仍值得我们总结与学习。

上一篇:易筋经锻炼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从肝论治强直性脊柱炎应用探讨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