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痂疹,是一种较常见的化脓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本病具有接触传染的特点,通过自家接种或互相传染,夏、秋季常在儿童中流行。本病临床特征:(1)由葡萄球菌引起者,初为少数散在丘疱疹或水疱,迅速扩大成脓疱,以后数目增多,脓疱壁薄、松弛,周围有红晕,脓疮破后其糜烂面上覆以黄色或灰黄色厚痂。有的损害向周围扩大,中央渐愈,周围皮损可融合成环形,称环状脓疱疮。(2)由链球菌或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者,初起为红斑,迅速发生水疱、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脓疱破裂结黄绿色脓痂,四周不断有新的皮损出现。本病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重则可蔓延全身。自觉瘙痒,常因搔抓而不断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损。(3)本病发生于新生儿者称新生儿脓疱疮,多发生于出生后4-10天婴儿。表现为臀、下腹或大腿上部等尿布区,突然发生大疱,疱液开始澄清,迅速变为脓疱,疱破后可露出糜烂面,病变发展迅速,有的可伴发败血症、肺炎、肾炎或脑膜炎而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亦可两者混合感染。细菌分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第Ⅱ组71型最多见。其次为80/87型,同时在患者鼻腔中也培养出同型的葡萄球菌。一般认为脓疱疮继发急性肾炎者,多由于链球菌49型及M型2所致。本病的诊断不难,常须与水痘、丘疹性荨麻疹等相区别。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对皮疹广泛者给予磺胺或抗菌素制剂全身治疗。 祖国医学所称之“天疱疮”、“黄水疮”或“滴脓疮”者相当于本病。《外科启玄》谓之“黄水疮亦名滴脓疮,疮水到处即成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黄水疮》曰:“初起如粟米……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本病之病因病机为脾湿内蕴,膳理失固,热毒外袭肌表而发病。治疗宜清暑利湿或清热泻火、益气解毒。(向熙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