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男科治疗方>阳痿>正文

门成福辨治阳痿经验

门成福 ( 1930—) ,男,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 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指导老师。三世业医,幼承祖训,学贯古今,术德兼备。 从事中医妇科及男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60 余载,在治 疗男科疾病方面善于从中医经典入手,辨证思路开阔,用 方遣药不拘一格,临证效果优良。

阳痿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的常见疾病,我国阳 痿发病率约为 10%,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 增高 [1 -2 ] 。中医药诊疗本病历史悠久,具有独特优 势。河南中医药大学门成福教授治疗阳痿有独到见 解,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辨治本源

关于阳痿的相关论述最早见于 《黄帝内经》 , 如 《素问·痿论》载 :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 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 。此时 阳痿病名尚未形成,多称之为 “阴痿” “宗筋弛 纵 ”“筋痿” 。隋代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虚劳阴 痿候》指出本病多由劳伤及肾虚所致,即 “劳伤 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痿弱也” 。至宋代 《济生方·虚损论治》提出真阳衰惫可致阳事不 举,从此确定了温补肾阳的基本治疗原则。明代 《景岳全书》正式提出 “阳痿”这一病名,并以 “阳痿”立篇,系统提出了该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 法。张景岳承接 《黄帝内经》之意,将阳痿分为 命门火衰型、血气薄弱型、惊恐伤肾型、湿热型, 并附方药,至此古代医家关于阳痿的认识已趋于全 面 。《素问·五常政大论》云 : “太阴司天,湿气 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埃冒云雨,胸中不 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 ,指出了阳痿与脾 肾二脏的关系,并明确肾气衰这一致病根本 。《灵 枢·经筋》云 : “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 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 ,说明外邪侵袭亦可致阳 痿 。 《素问·痿论》载 :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 意淫于外” ,指出了情志这一致病因素,又载 “入 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 ,说明房劳致阳痿 的病理机制。

2 辨治要点

阳痿是由于宗筋之络失养或阻滞而致的以阴茎 痿软不举,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以无法进行 房事为主症,常伴有神疲倦怠,腰膝酸软,畏寒怕 冷,四肢不温,夜寐不安,精神郁闷,胆怯易惊, 多疑善忧,或小便涩滞不畅,阴囊潮湿,小腹及睾 丸坠胀疼痛等症,或有久病体虚,房劳过度,手淫 频繁,郁证,惊悸等病史。

临证一般分为肝气郁滞、湿热下注、痰瘀互 结、肾阳虚衰、惊恐伤肾、心脾两虚六型。肝气郁 滞者,治当疏肝理气,方宗逍遥散之类。湿热下注 者,治当清热利湿,方用茵陈蒿汤合四妙丸等。痰 瘀互结者,治当化痰通络,方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 汤等。肾阳虚衰者,治当温补肾阳,方宗右归丸之 类。惊恐伤肾者,治当益肾安神,方源桂枝加龙骨 牡蛎汤。心脾两虚者,治当补养心脾,方源归脾 汤。然门老师强调,阳痿病变证机复杂多样,常多 个脏腑、数个证型相兼为病,临证之际当审证准 确,数证合参,数方合用,灵活加减。

3 临证经验

3. 1 辨治阳痿,当先辨虚实两端

阳痿病变证机复杂,门老师指出,临证之际当 先辨虚实两端。肝气郁滞、湿热下注、痰瘀互结者 多属实证; 肾阳虚衰、惊恐伤肾、心脾两虚者多属 虚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体质虚弱者多虚证。若 其病迁延不愈,由实转虚,实中夹虚,虚实夹杂; 虚证日久,由虚转实,虚中夹实,亦致虚实夹杂。

3. 2 独重肾阳,然不伤及肾阴

阳痿多由肾阳虚衰引起,故临证多以温补肾阳 之品兴阳起痿而求其效。然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 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故遣方用药时常在大 队温阳补肾药中佐以滋肾养阴益精之品,防止温补 太燥伤及肾阴,又有阳从阴生、生化无穷之妙。

3. 3 强调从肝论治

随着现代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情志内伤,肝 气郁结而致阳痿者日益增多。肝肾同源,肝肾常同 治之。从肝论治,主要是调理气血,或疏肝理气, 或解郁清热,或清热利湿,或柔肝养血,或活血通 络。其常用方为四逆散、逍遥散、丹栀逍遥散、柴 胡疏肝散等。常用药对为柴胡- 郁金疏肝理气,柴 胡- 白芍疏肝解郁,白芍- 当归柔肝养血,栀子- 黄连 清泻湿热,赤芍- 牡丹皮活血通络等。常用单味药 蒺藜,常用量 15 ~24g,多取其疏肝解郁、兴阳起 痿之力 [3 ] 。

3. 4 重视调摄心神同时顾护脾胃

临证中应重视调摄心神,使君主安位,同时注 意心理调摄与疏导,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对于心神 不定者,常佐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养血安神, 重者佐生龙骨、生牡蛎、煅龙齿等安神定志之品。 脾胃乃后天之本,且为气血生化之源,补后天以资 先天,并使气血生化有源,同时顾护中焦,又防补 益药滋腻之弊,临证常佐二陈汤、四君子汤等。

3. 5 久病入络当活血通络

韩善徵 《阳痿论》云 : “盖跌仆则血妄行,每 有瘀滞精窍,真阳之气难达阴茎,势遂不举” ,提 示对于阳痿久病入络者当活血通络。临证除常用活 血通络之品如赤芍、牡丹皮、丹参、桃仁、红花 外,还喜少佐虫类药如制蜈蚣、炒水蛭等,并主张 小剂量冲服,常用量 3 ~6g。

4 用药特色

4. 1 必用桂枝和白芍

对于阳痿患者,不论归属何种证型,桂枝和白 芍是必用药对。门老师指出,调和阴阳乃治病大 法,对于男科疾病诊治更是如此,阴阳调和,乾坤 咸宁。阳痿,古称阴痿,其发病不离体内阴阳变动 之范畴,故桂枝、白芍为必用药对,取调和阴阳大 法之意。桂枝辛甘而性温,通阳化气; 白芍苦酸而 性寒,和血益阴,两药配伍,一阴一阳,既辛甘化 阳,又酸甘化阴。一般常用桂枝 12g,白芍 12g; 偏于阴虚者,桂枝配白芍比例为 3 ∶ 4,常用量桂 枝 9g、白芍 12g; 偏于阳虚者,桂枝配白芍比例 为 4 ∶ 3,常用量桂枝 12g、白芍 9g。

4. 2 大剂量运用黄芪

门老师临证尤重补气之法在阳痿治疗中的应 门老师临证尤重补气之法在阳痿治疗中的应 用,而黄芪补气之功最优。黄芪初始运用剂量为 35g,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可重用至90 ~ 120g, 而为求肝气至,黄芪常配伍当归、徐长卿、蜈蚣; 为求心气至,黄芪常伍配党参、制何首乌、桂枝; 为求肾气至,黄芪常配伍熟地黄、菟丝子、巴戟天。

4. 3 善用风药

门老师认为,阳痿病变属于内风范畴,遣方用 药时若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加入风药可有增效之 功。如风药配伍补肾填精药,能鼓舞气化,以收阳 生阴长之功 [4 ] ,常用肉桂、细辛,常用量 3 ~ 6g; 风药配伍益气养血药,起补气扶正、养血生血之 效,常用制何首乌、黑豆、阿胶,常用量 12 ~ 18g; 风药配伍理气药,可增强行气疏泄之力,常 用柴胡、炒枳实、薄荷梗,常用量 9 ~ 12g; 风药 配伍活血药,可增强化瘀通络之功,常用制蜈蚣、 九香虫、炒水蛭,常用量 3 ~6g。

4. 4 自制三味方治疗兼症

门老师推崇 《黄帝内经》 “君一臣二”之义, 创立了很多疗效肯定的三味方。在阳痿的临床表现 中可见诸多兼症,采用自制三味方治疗常获良效, 如腰膝酸软,常佐益肾强腰散 ( 菟丝子 24g、续断 18g、桑寄生 18g) ; 畏寒怕冷,常佐温阳煎 ( 巴 戟天20g、肉桂12g、干姜12g) ; 夜寐不安,常佐 安眠饮 ( 炒酸枣仁 24g、合欢皮 12g、夜交藤 12g) ; 精神郁闷,常佐疏肝散 ( 醋北柴胡 12g、 白芍 12g、炒枳实 12g) ; 小便清长、夜尿多,常 佐固元缩泉汤 ( 炒山药 24g、乌药 6g、益智仁 15g) ; 阴囊潮湿,常佐清湿化浊饮 ( 败酱草 15g、 薏苡仁 15g、黄柏 5g) ; 睾丸坠胀疼痛,常佐安子 祛痛汤 ( 当归 15g、荔枝核 12g、盐焗橘核 12g) ; 大便溏泄,常佐健脾除湿煎 ( 茯苓 15g、麸炒白术 15g、炒白扁豆 15g) ; 如伴有早泄,常佐培元固精汤 ( 炒山药 24g、炒芡实 18g,沙苑子 15g) 。

5 临证举隅

患者,男,49 岁,2015 年 4 月 3 日初诊。主 诉: 阴茎勃起欠佳 8 个月。被诊断为功能性阳痿, 服用万艾可等药,服后能举,停药复发。无高血压 病、糖尿病等既往病史。刻诊: 性欲尚可,阴茎勃 起不坚,勉强房事,偶有晨勃,腰膝酸软,疲惫乏 力,易汗出,动则加剧,四肢畏寒,情绪低落,胸 闷不舒,善太息,饮食尚可,大便可,夜尿频多。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诊断: 阳痿,辨为肾阳 虚损,肝郁血瘀证。治当益肾温阳,疏肝解郁,活 血通络。处方: 熟地黄 24g,菟丝子 24g,仙茅 15g,淫羊藿 15g,黄芪 35g,桂枝 12g,白芍 9g, 续断 18g,桑寄生 18g,醋北柴胡 12g,炒枳实 10g,丹参 18g,制蜈蚣 2 条 ( 打粉冲服) ,乌药 6g,益智仁 15g。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嘱患 者树立信心,3 周内不宜房事。2015 年 4 月 10 日 二诊: 服药期间有 2 次晨勃,自汗出、畏寒喜暖等 症明显改善,仍疲惫、腰膝酸软,时太息,原方加 黄芪至 60g、当归 15g、制巴戟天 20g,继服 7 剂。 2015 年 4 月 17 日三诊: 有 3 次晨勃,情绪低落、 胸闷不舒、腰膝酸软等症明显缓解,四肢觉暖,汗 出止,夜尿正常。原方去乌药、益智仁,继服 10 剂。2015 年 4 月 27 日四诊: 偶有太息,晨勃可, 情绪好转,效不更方,继服 10 剂。2015 年 5 月 7 日五诊: 诉房事时勃起可,心情愉悦,余无明显不 适,原方去柴胡、枳实,加蒺藜 24g。后以此方加 减继服 1 个月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勃起可,房 事满意。

按语: 本案患者主要病变脏腑责之于肝肾,乃 肾阳亏虚、肝郁气滞、血瘀阻络相合而病。方中重 用熟地黄、菟丝子补肾填精,培元固本,佐用仙茅、 淫羊藿温肾兴阳,以达 “阴中求阳”之妙 。 《汤液 本草》载黄芪 “气温,味甘,纯阳。入手少阳经、 足太阴经,足少阴、命门之剂” ,其能益元气而补五 脏,配伍熟地黄、菟丝子等品,以求肾气充达。调 和阴阳气血乃治病大法,故用桂枝、白芍,且桂枝 量重于白芍,取其温升阳气之意。续断、桑寄生为 培补肝肾、强腰健膝常用之品。醋柴胡、白芍、炒 枳实为疏肝达郁、理气养血之药,既能直入宗筋, 又能疏肝解郁,布运肝血。丹参、蜈蚣善活血通 络,且蜈蚣直入宗筋,辛窜走散,为引经良药。乌 药、益智仁为温下焦、固元气、止遗尿之佳品。二 诊时,增黄芪用量,加当归既补益气血又固表止 汗,加制巴戟天以温肾强腰。三诊时,下焦元气温 达,夜尿可,故去乌药、益智仁。五诊时,肝郁已 大减,故去柴胡、枳实,重用蒺藜,取其一药多功 ( 疏肝解郁,兴阳起痿) ,以善其后。全方配伍严 谨,用药精当,以益肾温阳、疏肝解郁、活血通络 为主,后随症加减,亦不离所立大法之要。

中医杂志 作者:李鹏超 孙自学 门波 门成福

上一篇:通痹振痿治阳痿

下一篇:中医病机详解糖尿病阳痿 中医单味药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