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内科治疗方>咽喉疾病>正文

胡幼平针罐结合治疗梅核气临床经验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赖小燕,胡幼平,张琪,梁凡,艾虹静,王卓慧

关键词 针刺;拔罐;梅核气;胡幼平

梅核气是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或痰气互结、停 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为主要表现。 [1] 梅核气属中医“郁证”范畴,大多数学 者根据“七情郁结,痰滞气阻喉中”,认为本病的病因 是“肝郁气结,气机升发疏泄失常而致脾胃运化失职, 聚湿生痰,气痰上逆咽喉而为病” [2-4] 。目前西医对本 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而中医针灸治疗梅核气简便 安全,疗效明显 [5] 。导师胡幼平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 践探索,运用针罐结合的方法治疗梅核气,明显改善 患者的咽部不适感。

针灸理论

1 分经与辨证取穴

“咽喉为经脉循行之要冲”,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 后,上入頏颡;足太阴脾经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足阳明胃经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任脉循腹里,上 关元,至咽喉。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选取任脉 腧穴廉泉、膻中、天突、疏通局部气血。心主神志,脑 为元神之府,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活动。足太阳膀胱 经上巅,从巅入络脑;督脉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这些 经络同人体情志活动密切相关。临床上取穴常配肝 经、膀胱经、督脉穴调情志。如百会、神门、内关、安眠、 太冲、三阴交。祛痰要穴丰隆可消一切有形、无形之 痰与足三里相配可健脾化湿、除痰降浊、正合脾虚痰 阻之病机。通过分经与辨证取穴,达到开郁散结、疏 通经络气血之功效。

2 综合针灸疗法

畅洪昇等 [6] 认为郁证属形神失调疾病,而情志失 调是主要病因,五脏的气机失调是基本病机,气郁是 诸郁之源,肝气郁结是郁证最基本的发病机理,而且 多虚实夹杂。目前临床上梅核气的治疗多辨证采用 综合针灸疗法,标本兼顾。毫针刺法、灸法、刮痧、拔 罐等,从治疗原理上讲都有疏通经络的作用,但又各 有侧重。毫针刺法可深层次疏通经络,灸法重于温阳, 刮痧可调血祛毒,拔罐法重在行气活血、扶正祛邪。 侯献兵等 [7] 研究表明综合针灸疗法调治气郁体质疗 效明显。虽然关于针罐结合治疗梅核气的报道较少, 但临床上用的较多,且疗效明显。

3 注重整体观念,调阴阳气血脏腑

《类证治裁·郁证》云:“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 气,继降及血,终乃成劳”。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 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郁病总的发病机制。《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 引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提出灵活通变的治疗 法。神志病如梅核气,“阴病行阳”时,可按五脏的不 同疾患,取背部相应的膀胱一侧线的五脏腧穴及膀胱 二侧线所藏神的腧穴,以调整经气而引邪外出,诱导 外泻内补的效应。背为阳,腹为阴,因此治疗过程当 中针刺背部腧穴,以振奋阳气,调体调神为治则,调理 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以“统一身之阳”。再刺胸腹四 肢腧穴以调理脾胃中焦,调理全身气机。这样不仅发 挥阴阳学说的整体观而且能提高临床效果。

4 治神调气,提高疗效

梅核气的病因主要与情志因素、气机不利有关。 治神调气是治疗的关键。这与针灸治病的治神调气 总则一致,故临床针灸治疗此病疗效明显。针灸理论 认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金元著名针灸学家窦汉 卿在《标幽赋》中写道:“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 治”。而得气的关键在于“治神”,治神是得气的先导, 得气是治疗的关健。正如张志聪在《灵枢集注·得针 篇》中说:“气行则神行,神行则气行,神气之相随也, 夫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

选穴用方

1 针刺方法

主穴:廉泉、膻中、外关、合谷、太冲。配穴:痰气 互结型:内关、丰隆、足三里;肝郁气滞型:阳陵泉、期 门;心脾气虚型:神门、阴陵泉、心腧、脾腧;虚火灼津 型:太溪、复溜,三阴交。

操作:常规皮肤消毒后,选取(28 号)1 或 1.5 寸 毫针针刺,以上诸穴均施以平补平泻法,以使患者产 生酸、麻、胀、重感为宜,留针 30min,隔日 1次,10 次 为 1 个疗程。

2 拔罐方法

取穴:肝腧、心腧、脾腧、膻中。 操作:针刺结束后,闪火法,在穴位留罐 10min。

3 方析

廉泉为阴维、任脉之会,功可降逆化痰,又配合吞 咽运动,助气机条畅。天突能宽胸和中,理气降逆为 治疗梅核气的经验效穴;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居胸 中,为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与任脉交汇穴。《行针 指要歌》中说“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一切气虚、 气逆、气滞之症均可用之”。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主 气所生病。《灵枢·经脉篇》说“是动则病、嗌肿、喉痹”。 合谷配太冲称“四关”穴,为解郁特效穴,有理气行气 之功。罐法主要在膀胱经上选取,调五脏虚实,扶正 祛邪,加强治神调气的作用,发挥针罐结合的最大疗 效,开胸膈、散郁结。

病案举隅

李某,女, 45 岁, 2015 年 4 月 3 日咽部梗阻不适 伴失眠 3 年余。自诉平素易生气, 2012 年因过度生气 焦虑后发现咽喉部似有物梗阻、吐不出来、吞不进去, 胸闷、胸前区灼热不适,失眠。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 绪波动有关,生气时上诉情况加重,心情愉悦时缓解, 经中西医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不显。刻下症:正常 面容,咽喉部有痰梗阻、咯吐不出来、吞不进去,胸闷、 胸前区灼热不适,偶有黄痰咯出,失眠,纳可,二便调。 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中医诊断:梅核气。证型:痰 气互结证。治以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养心安神。取 百会、合谷(双)、太冲(双)、膻中、内关(双)、公孙(双)、 廉泉、丰隆(双)、足三里(双)。操作:针刺,以患者有 明显酸麻胀痛为度,得气后留针 30min ,间隔 10min 行 针一次。针毕,在膻中、肝腧(双)、心腧(双)、脾腧(双) 留罐 10min 。隔日 1 次, 1 周 3 次,治疗 10 次后,患者 诉睡眠好,咽中不适感已明显减轻。巩固治疗 5 次后, 症状基本消除。

按 患者肝气郁结,脾胃宣降失常,津液不布,聚而 成痰,痰气相博,阻于咽喉,故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 出,吞咽不下;气机郁滞,肺失宣降,故见胸闷。忧郁 伤神,故失眠。百会镇静安神,合谷配太冲为“开四关” 之法,醒神开窍;膻中为病变所在位置,又为气海,内 关、公孙均为八脉交会穴,三穴同用宽胸解郁;廉泉、 丰隆清咽喉化痰;足三里健脾除湿。诸穴合用,起到 疏肝理气,健脾除湿,养心安神的作用。梅核气为七 情内伤,病程缠绵,久病必虚、久病入络,患者病程已 有 3 年,故需内外兼顾,火罐法有行气活血,驱邪扶正 作用。针毕,在膻中、肝腧、心腧、脾腧留罐治疗,加强 了宽胸理气、健脾除湿、活血祛瘀、养心安神的作用。

小  结

梅核气为临床多见病,病情缠绵,容易反复,久病 必虚,久病入络,易导致瘀血内生,故本病多属本虚标 实。针刺取穴遵循理气化痰通络的原则,选取廉泉、 膻中、合谷、太冲为主穴,并随症加减。拔罐取穴以调 五脏神为主,取肝腧、心腧、脾腧,膻中。针罐结合既 可通调气机,活血祛瘀,又可健脾养心,标本兼治,达 到攻补兼施、驱邪不伤正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熊大经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 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 9 版).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76-178.

[2] 孔德林 . 辨证诊治梅核气 [J]. 光明中医,2011,26(5):1036. [3] 崔翔,彭心,马冉,等 .“梅核气”咽部梗阻不适病因新探 [J],光 明中医,2013,28(8):1542-1543.

[4] 周家璇,王浩,陈晓宇,等 . 中医对梅核气的认识、治疗思路和 研究现状 [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5-27.

[5] 夏秋成 . 循经感传针法治疗梅核气的临床疗效观察 [D]. 成都: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0.

[6] 畅洪昇,段晓华,梁吉春,等 . 中医郁证学说源流探析 [J]. 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0):653-658.

[7] 侯献兵 . 综合针灸疗法调治气郁体质 53 例 [J]. 中国针灸, 2012.32(3):227-228.

上一篇:“梅核气”类似于西医的咽异感症

下一篇:主治牙疳喉蛾喉间溃烂 喉科散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