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中医内科>心脑血管>中风>正文

中风 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理论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的理论分析
 
缺血性中风属于心脑血管外科多发病,具有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等特点,其病机较多且复杂,如中风急性期病理产物一氧化氮、钙离子超载、兴奋性神经毒、花生四烯酸、氧自由基等可对脑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导致神经细胞出现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等,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
 
1 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理论
脏腑功能失调受多种病机因素的影响,气虚最为常见,气虚易致痰阻、湿停、血瘀,多种病理因素又可与气虚相互夹杂。《黄帝内经》认为中风与血瘀、气虚有关[1],如《灵枢·刺节真邪论》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表明人体一旦正气亏虚,则邪气易乘虚而入,其中痰、瘀等是病理产物。《金匮要略》云:“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病邪无由入其腠理。”“脉络空虚,贼邪不泻。”认为人体五脏虚羸,脉络空虚,外邪易乘虚致病。《诸病源候论》言:“中风半身不遂者,脾胃气弱,血气偏虚,为风邪所乘故也。”表明中风半身不遂的重要内在因素为脾胃气虚。瘀血与缺血互为因果,瘀血阻络,新血不运,可加重血瘀[2]。李东垣认为:“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愤怒伤其气着,多有此疾。”气虚为本,气虚易致血瘀,气血不行,脏腑功能失调,营卫虚衰,发为中风
 
2 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
脏气不足易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头晕目眩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肢体痿废。五脏气虚,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瘀气阻,阻碍水液输布,久之痰湿内生。气虚多于中风发病前形成,火、痰多于中风后形成。老年人正值气虚之际,愤怒忧喜导致气伤者罹患中风的风险亦随之升高;痰、火等形成后,脏腑正常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气虚加重,痰阻湿停,阻碍脾胃运行,中气生成不足,耗气伤津。气虚与痰、火、瘀等病理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夹杂,导致气虚病机缺乏典型性。中风病机为本虚标实,虚损为病本,瘀、痰、火、风等均由本虚而成[2]。
 
3 气虚病位在脾、肾、心
缺血性中风气虚主要体现在心、脾、肾等脏腑。心为君主之官,为血之主。《灵枢·经脉》云:“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可见心气充沛,方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若心气不足,则血流滞缓,进而出现血脉空虚,血流不畅,严重者可导致气血瘀滞,进而加大中风风险。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升降之枢、后天之本,脾土健运则气血生化充足、气血充沛、经脉及血流通畅。若脾胃气虚,则中土阳气不运,气血瘀阻,无法四达,经络不畅,郁而化热,进而引发中风。肾为元气之所系、先天之本,元气为推动气血运行及脏腑功能活动的重要动力。肾虚则元气不足、脑髓失养,五脏生血、行血无力,血脉不充。《景岳全书》云:“元阳亏损,神机耗败,则水中无气,而津凝血败,皆化为痰耳。”《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肾主水,肾亏则蒸腾气化功能障碍,痰湿内生。”痰瘀内阻,可生风化火,并导致缺血性中风形成[3]。可见,缺血性中风气虚病机在心、脾、肾。
 
4 血瘀为缺血性中风发病关键
中医认为,气与血在生理上关系密切。气虚则血液运行受阻,瘀血阻络,精血不充,则血行不畅,湿热痰生,导致经络阻滞;痰热生风,风助火热,造成血滞津伤。瘀血一旦形成,不但影响新血生成,还会造成脑髓失用,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及病理变化。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瘀血阻滞或外渗,易形成脑水肿;郁而化火生痰,气机升降逆乱,导致急性中风。此外,血瘀与肝风关系密切,瘀血阻滞,肝风内动,可导致络破血溢腹中,进而引发混合性中风。因此,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与瘀血形成及相关病理变化关系密切[3]。梁春阳等[4]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脑卒中后并发症原因多与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王新志教授认为气虚络脉血瘀致病,瘀留于脑则为中风,留于肢体则为偏枯[5]。
 
5 血瘀病位在脑
《备急千金要方》云:“头者人神所注,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黄帝内经·太素》云:“头者,心神所居。”可见,脑为诸神之聚,对人体意识、思维及精神等具有统帅作用。《灵枢·经筋》云:“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跷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脑可通过筋脉对人体感觉及运动功能产生支配作用。脑为元神之府,完成感觉、运动等生理功能需气血津液濡养,一旦出现血瘀,脑络受阻,清气不入,浊血不出,脑髓失养,引发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症状表现为四肢麻木、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口眼㖞斜、偏身疼痛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示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痉挛、硬化、管腔变窄、弹性减退或血管堵塞等表现,提示为脑络血瘀型缺血性中风。CT检查可见病灶,可用于明确脑内血瘀的主要部位。卢明春等[6]应用CT灌注机造影和CT造影观察脑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管狭窄情况,对明确病灶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中医理论及医学影像检查相结合,可明确血瘀病位及其病机,有利于临床诊断。
 
6 血瘀、气虚相互影响
《景岳全书》云:“血无气不行,血非气不化……血者,神气也,然则血之与气,诚异名而同类,而实唯气为之主。”气虚则行血无力,遇外邪,血脉凝滞成瘀;气虚则痰湿内生,经络受阻,血液运行受到影响,久则成瘀;瘀而化火,耗气灼津;气虚则新血不生,血脉空虚而为瘀。瘀血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随着病情迁延,气虚随之加重。《张氏医通》云:“盖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气随血脱,若血瘀严重,造成气脱,则可见脉微欲绝、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症状[7]。喻腾云等[8]认为中风以元气亏虚为本,气虚生瘀,血瘀生痰,痰瘀化火,火极生风,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7 小结
缺血性脑卒中病机具有非线性及复杂性等特点,病机中气虚血瘀与毒损脉络有密切关联,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的日趋完善,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指导,对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贺娟.《黄帝内经》本体论自然观:真气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3):181-184.
[2] 谢青,郭冬梅,顾力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证候要素与体质类型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9):36-38.
[3] 张业昊,姚明江,刘建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35(9):1185-1188.
[4] 梁春阳,张强,王斌,等.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试验在缺血性脑卒中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关联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8):790-795.
[5] 孙永康,王新志.王新志教授中风补气理论探究[J].吉林中医药,2019,39(10):1272-1274.
[6] 卢明春,曹真真.CT灌注和CT造影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161-162.
[7] 文天保.卢万义名中医治疗脑梗死经验[J].光明中医,2019,34(1):34-36.
[8] 喻腾云,吴艳华,孙寒静,等.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病因病机的层次关系[J].吉林中医药,2016,36(4):328-331.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郭永红
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上一篇:醒脑调衡针刀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