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保健滋养方>滋补>正文

补法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方法

补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主要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或补益某一脏腑虚损的一种治法,可达到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恢复健康之目的。即《黄帝内经》中“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之义。因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补法首先要重视照顾脾肾。
 
补法一般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而选用:
 
补气(益气)之法适用于气虚所致的气短、懒言、四肢倦怠无力、自汗、心悸、失眠、脱肛、子宫脱垂等症,常用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山药、莲子、白术、茯苓、大枣等。
 
补血(养血)之法适用于血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心慌心悸、面色萎黄、唇甲苍白、舌淡、月经后期、月经量少或闭经等症,常用药物有当归、何首乌、阿胶、熟地黄、龙眼肉、白芍等。
 
补阴(滋阴)之法适用于热病后期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津液亏损,主要表现为口干口渴、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眼干涩、眩晕、遗精、舌红少津甚至有裂纹等,常用药物有生地黄、麦冬、沙参、玉竹、百合、女贞子、玄参、银耳、西洋参等。
 
补阳(助阳)之法适用于阳虚之症,阳虚虽有脾阳虚、心阳虚、肾阳虚之别,但肾阳为元阳,故补阳主要应从补肾阳入手,肾阳虚主要表现为全身功能衰退,症见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白带清稀等,药物可选择鹿茸、附子、肉桂、干姜、肉苁蓉、杜仲、锁阳、胡桃肉、海马、狗肾、羊肉等。
 
此外,补五脏还有养心、益肺、健脾、调肝、补肾等不同补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气血阴阳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即所谓“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临床阳虚多兼气虚,而气虚也易致阳虚;阴虚和血虚都可表现为机体精血津液的损耗,阴虚与血虚往往互见。因此,补气与补阳,补血与补阴之品往往相须为用。
 
至于气血两亏、阴阳俱虚之症,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气血双补或阴阳兼顾的办法。然而进补又有快慢急缓等不同,所以又必须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针对病情轻重缓急、体质强弱而采取不同的进补方法。
 
平补法:主要适用于一般的体质虚弱、无病以及病后气血虚损患者的进补。一般而言,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病去则食养之。药物宜选择气味甘淡、其性平和、不热不燥、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之品。如补气可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血选四物汤,气血双补选八珍汤等。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特别推崇《金匮要略》中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的薯蓣丸。此方重用补益脾肾的山药为君,还有八珍汤的气血双补,外加干姜补阳、阿胶补阴以及桔梗、杏仁升降气机,还有柴胡、防风等驱除风气,此方不壅不腻、补而不滞,对多数人都比较适合。
 
调补法:全身功能衰减的年高老人和久病之人,或脾胃过于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往往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对这些患者最忌蛮补,而宜采用“调补法”。正如《寿亲养老新书》中说:“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大体老人药饵,正是扶持之法,只可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治之。”所以,药物不宜选用滋腻、壅滞、阴寒、破利、大辛大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和气血。一般可选缪仲淳的资生丸(汤)为基础方。方中用参、苓、术、草、扁豆、薏苡仁、山药、芡实、莲子补脾健脾,并佐以陈皮、山楂、神曲、砂仁、白蔻仁、藿香等,理气醒脾、开胃助消化,补中寓消,以防发生滋腻碍胃等情况。
 
清补法:主要适用于阴虚体质、病后邪热未清以及夏季、秋季的进补。常用药物可选择西洋参、沙参、麦冬、生地黄、白芍、枸杞子、百合、玉竹、黄精、太子参、莲子、山药等滋阴清热或药性平和之品,即所谓清滋法。其用药的原则是清而不凉,以免阴阳俱伤;又要滋而不腻,以免妨碍脾胃的消化吸收。一般可选叶天士的养胃汤,重症可选大补阴煎,夏季可选竹叶石膏汤、清暑益气汤等。
 
温补法:主要适用于阳虚之人以及冬季的进补,可选附子、干姜、肉桂以及杜仲、胡桃肉、羊肉等。温补法特别要注意分辨脏腑:如脾阳不足者,用理中汤;肾阳不足者用金匮肾气丸(汤)或张景岳右归丸(汤)。此外,还可用温灸足三里、神阙、气海等穴进补。
 
峻补法:对极度虚衰、病情垂危的患者需要峻补法。临床主要见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产后、大失血后、极度劳累或大汗亡阳等。一般可选独参汤、参附汤(人参、附子等量)、六味回阳饮(当归、熟地黄、人参、附子、干姜、甘草),阴虚者可用生脉散加味。不少动物药适用于峻补,如阳中之阴极虚,可用龟板胶、人乳、牡蛎之类;阴中之阳极虚宜选鹿胶、海狗肾、海马等。
 
总之,“药症相符,大黄亦补;药症不符,参茸亦毒”,所以进补一定要“辨证施补”,采取适合自己的剂型,按规定的剂量进补。注意对“单纯邪实者(患病而正气不虚)不补”,谨防“虚不受补”。对于体虚而兼有实邪的患者,也可酌情采用补泻双施或补中寓消等法则治疗。

上一篇:覆盆韭子茶能补肾壮阳 黄酒煮猪皮补虚治贫血

下一篇:秋季滋补 枸杞虫草鳝鱼汤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