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是指女子月经的期、量、色、质发生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月经不调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国医大师王绵之结合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理论和女子生理病理特点,对月经不调的治疗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本文将综述王绵之治疗月经不调的治则、方药加减和用药特点,学习王绵之独到的临床治病经验。
辨证立法 治标先治本
王绵之集前贤观点,认为女子的月经主要涉及肾、肝、脾三脏。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化为血,故只有肾精充盈才能不断化生阴血,促使月经如期来潮;脾为后天之本,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气健旺,气血充盈与月经来潮密切相关。脾肾为月经行血提供物质基础,而对月经按期而至起决定作用的是肝。肝藏血,主疏泄,可以调畅气机、调节情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女子疲于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发展,常常忽略自身的健康保养,容易造成阴血损伤。加之其坏情绪发泄途径少,郁结于肝,致使肝的疏泄失常,影响经血的正常来潮。王绵之治疗月经不调,主要从肝、肾、脾论治,用药侧重疏肝理气,补脾肾,同时将养血调肝作为治疗月经不调的先决条件,兼顾后天之本。
•由肝论治月经不调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喜条达,恶抑郁。肝郁气滞易生肝热,横逆犯脾导致脾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而易致血虚,因而月经不调患者常常出现肝郁血虚之症,王绵之提倡四物汤加减主之。四物汤是中医补血调经第一方,常用于补肝虚,疏肝滞,清肝热,调经血。肝热血虚时,四物汤除去熟地黄,加生地黄、牡丹皮、地骨皮,或用姜芩四物汤;肝热血多时,采用芩术四物汤;肝郁血亏时,采用胶艾四物汤;肝郁血行不畅时,采用香桂四物汤;肝虚血瘀者,用桃红四物汤。若肝虚严重,需加用补血药,如当归、生地,且因肝本身气血互用,故补血的同时需加和血药,如麦冬、石斛。肝脾亏虚严重者,王绵之善用逍遥散加减四物汤疏肝养血,逍遥散有疏肝健脾之效,侧重于治疗肝脾血虚之症。王绵之以柴胡疏肝为主,又因肝体阴而用阳,加大量的当归、白芍用以养血调经,疏肝气、补肝血并重则月经通达。
•由脾肾论治月经不调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亏虚,统摄之力减弱,则导致气血运化失常,血海空虚,月经失调。脾胃虚弱时,王绵之通常采用补中益气汤等调脾胃方。补中益气汤侧重于补中气,即可使脾胃恢复正常的受纳运化,升清降浊;若脾虚出血,则需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一些收涩止血的药物。归脾汤善于治疗脾不统血证,当患者脾虚气弱不能统血,造成的经常性、少量出血,王绵之常用归脾汤进行治疗;若出血较多,甚至血崩,则还需要加大量的补气药和收涩药;当患者脾胃气虚,采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若脾虚兼有肝郁,则可用逍遥散结合四君子汤,或用六君子汤加黄芪,或香砂六君子汤。
肾藏精,精化血,故肾机能的好坏与月经能否如期来潮密切相关。肾中有真阴和真阳,真阴是指所藏之精,是气血生化的物质基础,真阳是指肾气,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是生殖繁衍的根本。肾虚作为月经不调的主要病机之一,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中医普遍认为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基本方,而王绵之却强调六味地黄丸只是一个平补方,是在虚,但并不急的情况之下使用的。王绵之治疗肾阳虚用肾气丸或右归丸,肾气亏虚严重者用大补元煎,肾阴虚常用左归丸或归肾丸。但无论是以上哪种方剂,都仅是一个基础方剂,都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加减。
辨证审因 治标不忘本
中医理论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即血是由中焦水谷之精微物质加上营气在心、肺中化生而成的。女子月经是以阴血为物质基础,阴血充盈,促使月经如期来潮,若阴血运行失常,会直接影响月经行血,导致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的发生。王绵之认为,血分异常,通常分为血虚、血瘀、血寒、血热四个方面,应严格辨证审因,对症用药。
•血虚导致月经不调
血虚是指体内阴血亏虚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女子血虚时,经常会发生月经后期,色泽变淡,甚至停经等现象。血虚需补血,但王老强调,即便单纯因血虚而产生的月经不调,也不应完全采用补血的药物进行治疗,他认为补血药一般属于味厚的药物,而味厚的药都属阴,纯阴无阳不化,因此需要在补血方中配伍芳香性温类药物,通过行气来强化药物的补血作用。
《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明代《景岳全书》有云“气和血皆为水谷精微所化,气属阳,血属阴,气为动力,血为基础,二者对立统一,不可分离”,故中医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说法。“血为气之母”,是指气是存于血液之中,即血以载气,气是依附于血的。若血虚到一定程度,必定会引发气虚,因此血虚的患者常常伴有气虚。但王绵之强调,并不是补血就必须要补气,须确诊患者气虚后再使用补气的药物,不要盲目。
四物汤作为补血的主方,可用于治疗血虚营滞,王绵之认为,此处的“滞”不同于“瘀”,仅有血行艰涩、停滞之意,补血和营,重在理气行气,而不能理解为行血。如四物汤中,当归可以行血中之气,与川芎的“上至巅顶,下行血海”的功效相结合,通过理气行气,使补血药补而不腻,阴中有阳,进而更好地达到补血的目的。同时,诊病过程中需辨证,要分清血虚和气虚的主次关系,进而对四物汤的药物配比作出相应调整。例如,若血虚为主,应以补血主之,需加重熟地和白芍的药量;如果是血虚而滞并伴有出血症状,则需增加熟地和白芍的药量,尤其是白芍,具有止血敛营的功效;若虚滞为主,应尤重补气,则考虑当归、川芎药物的增加。
•血瘀导致月经不调
上文中提到的“血滞”与血瘀不同,血瘀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停留或血行不畅。血瘀型患者常有月经后期,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等症状,血瘀主要包括气滞血瘀、血虚血瘀、肾虚血瘀、虚寒血瘀四大类。气滞血瘀型,被认为是七情受损、肝郁气滞导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损伤,引发月经不调,王绵之采用调经方结合枳实芍药散行气活血,或四物汤配伍甘草、香附,香附用以疏肝理气调经,甘草用以补气缓急,舒缓负面情绪。血虚血瘀型,王绵之强调补血和活血并重,以四物汤养血活血,配以牡丹皮、红花、桃仁、丹参等活血化瘀药,使养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伤正。肾虚血瘀型和虚寒血瘀型月经不调,王绵之采用温经汤加减治疗,温经汤具有通畅血脉、调整气虚、健脾益气等功效。腹痛冷凝者,增加制附子、炮姜、肉桂、茴香散寒止痛;肾虚气滞者,加郁金、陈皮、补骨脂、菟丝子、艾叶补肾壮阳;气虚严重者,加黄芪、白术补脾益气。若确是实证瘀血所引起的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王绵之会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在调经基础方上结合下瘀血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少腹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正如《灵枢·五音五味》中有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不能一味的求好心切,为祛瘀而活血,若活血过度必会徒伤气血,加重病情。
•血寒和血热导致月经不调
血寒常有月经先后期不定,月经不行或经行不断等表现,一般是指任冲脉寒。冲为血海,肝为藏血之脏,喜条达而主疏泄,因此常以暖肝、疏肝来治疗。行经之时,血室正开,若食生冷过多,或穿着较少,寒邪入侵冲任脉导致血瘀,气血运行受阻,行经不畅甚至闭经,王绵之采用温经汤散寒调经。因血寒导致的血行不畅或瘀血,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引起机体发热,此时患者虚寒为本,实热为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从本治,即以治疗血寒为主,采用温经汤配伍丹参、黄芪治疗;若寒热交替,则采用十全大补汤加陈皮、柴胡类。
血热有行经时间延长,甚至淋漓不止等表现,一般是由冲任气虚失约,血海不宁,血热妄行所致,王绵之常以加减四物汤来达到凉血清热,活血止血的目的。血热者,采用荆芩四物汤或知柏四物汤;血热更甚,出血过多者,采用胶艾四物汤;若出血过多伴有瘀块,采用桃红四物汤配以香附;若出血时间过长,需配伍温补类药物。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