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中医著作\《中医眼科备读》\
 《中医眼科备读》 > 卷二 目病条辨

水湿证

目病虽曰风证、热证、风热证居多,但水湿证亦不少见。凡眼病迁延日久,当结合目部形状,于湿证中求之,舌诊尤为重要。

按:湿乃未积之水,水乃成形之湿,水湿属性同一,仅程度之别。眼病水证,多从辨病而得,湿证则多从辨证而论。故眼病湿证,临床易被疏忽。湿属阴邪,其性粘滞,客于目不易解散,大凡外眼病久不愈者,应考虑湿之为患。眼部湿证虽有特定形证,但需按重全身辨证,腻苔的出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病日久,或痒,或痛,或胀,或涩,或视糊,黄昏至晚间尤重。分泌物白而粘,或呈白沫样。溲黄,舌淡苔腻。此湿证也,投疏风清热剂不应,藿香苡仁汤主之。若涩甚舌红,阴虚挟湿者,藿香苡仁汤减防风、川芎加生地、丹皮方主之。

按:湿邪或从外侵,或从内生,其性类水,易阻遏气机,继而影响血运,故能产生痒、痛、胀诸症。湿阻气机,碍于津液的输布则涩,与湿病口干同理。黄昏至晚间为阳中之阴,阴气始盛,湿为阴邪,盛于其时,故视糊加重。湿为阴类,其性粘滞,故分泌物白而粘。本条病证多见于慢性结膜炎,其他眼病,如浅层巩膜炎、表层点状角膜炎等,有湿证可求者,均可按本条论治,不必拘泥病位。若阴虚挟湿,治疗颇为棘手,当以滋阴不碍湿,祛湿不伤阴为则。

藿香苡仁汤

藿香5g,薏苡仁30g,泽泻10g,滑石10g,大腹皮5g,车前子10g(包),防风5g,当归10g,川芎5g,茯苓10g。 水煎服。

藿香苡仁汤减防风、川芎加生地、丹皮方

藿香5g,薏苡仁30g,滑石10g,泽泻10g,车前子10g(包),大腹皮5g,茯苓10g,当归1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 水煎服。

湿热互结胞睑,睑缘或皮肤红肿糜烂,渗出结痂,痒甚疼痛,舌红苔黄腻,当分解湿热,连朴二妙汤主之。四物澄波散外洗。

按:湿与热合,而成湿热之证,亦为眼病之所常见。本条症状可出现于溃疡型睑缘炎、眼睑湿疹、热性疱疹、带状疱疹等病的病程中,虽病种不同,但均可现湿热见证,治疗皆以清热燥湿为法。

连朴二妙汤

黄连10g,厚朴5g,苍术10g,黄柏10g,滑石10g,茯苓10g,车前子10g(包),木通5g,藿香5g,地肤子10g,白藓皮10g。水煎服。

四物澄波散(《圣济总录》)

胆矾12g(水洗去沙土),干姜15g(炮制),滑石(研),秦皮(去粗皮)各30g。

上药捣研为散,每用1g,沸汤浸泡,澄清洗。本方可用干姜、滑石、秦皮各10g,先煎,后将胆矾10g,溶于滤液中外洗。

湿与风与热相合,目奇痒,生眵乳白稠粘,沙涩疼痛。睑结膜扁平乳头,球结膜呈污棕色调,充血不鲜,角膜缘灰黄色胶质样结节。风、热、湿三者同治,银芷茵陈汤主之,防风通圣丸亦主之。

按:本条专言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混合型之证治。风、热、湿三邪并存,故合治之。银芷茵陈汤治风治热治湿力均,防风通圣丸则偏于治风治热。

银芷茵陈

金银花10g,白芷10g,茵陈10g,生甘草5g,荆芥10g,黄芩10g,滑石10g。车前子10g(包),蝉蜕5g,地肤子10g。水煎服。

防风通圣丸(《宣明论方》)

防风15g,荆芥15g,连翘15g,薄荷15g,川芎15g,当归15g 白芍药15g,白术15g,栀子15g,大黄15g,芒硝15g,生石膏30g,黄芩30g,桔梗30g,甘草60g,滑石90g(包衣用),麻黄15g。上药粉碎成细粉,水泛为丸。每服6g,1日2次。

角膜溃疡经久不愈,溃疡面大,坏死组织色晦暗,或己查出霉菌,服清热解毒剂不效,舌苔黄腻,湿热胶粘不解者,连夏茵陈汤主之。

按:本条常见于霉菌性角膜溃疡,其他类型角膜溃疡显湿热见证者,亦按本条治之。

连夏茵陈

黄连10g,制半夏10g,茵陈10g,滑石10g,栀子10g,茯苓10g,木通5g,藿香5g,黄芩10g,石菖蒲10g。 水煎服。

圆锥形角膜,后弹力膜破裂,角膜实质层高度肿胀增厚,上皮广泛水泡,头昏食减,舌淡苔腻,脾虚水湿上泛,参芪苓术汤主之。

按:本条为急性圆锥,病变虽在角膜,但现证为水湿潴留,故治疗从脾从湿,而不从肝从热。列此条证治,为示眼之各部皆有水湿之证,辨证时不要拘泥于病位。

参芪苓术汤

党参15g,黄芪30g,茯苓10g,泽泻10g,薏苡仁30g,制半夏10g,陈皮5g,苍术10g,白术10g,防风10g,防己10g,桂枝10g,山药10g。水煎服。

眼内真气怫郁,开合失度,神水输布障碍,壅滞为患。开角型青光眼早期,眼压波动幅度增大,或眼压增高,全身常无证可辨,当助气化,利水湿,逍遥五苓汤主之。服汤不效者,血水同治,化瘀疏水汤去大黄桂枝甘草方主之。

按:眼内真气具有推动和固摄神水的功能,使之有节制地输出,从而保持一定的量,维持眼压的正常水平。一旦眼内真气功能失常,即影响神水的输布,而成水液潴留之证。水之阻滞源于气之不畅,利水当先调气,五苓散中桂枝温阳以助气化,逍遥散则专事条达肝木,而调畅眼内气机。根据“血—水—膏”模式,“水外则皆血”,神水的输布,以蕴藏在球壁内的血脉为通路,眼内真气怫郁日久,致脉络瘀阻,形成血瘀水阻之病理。化瘀疏水汤乃血水同治之方,本条无火邪,故减大黄,加桂枝甘草者,从阳从气也。

逍遥五苓汤

柴胡5g,当归10g,白芍药10g,白术10g,茯苓30g,桂枝10g,猪苓10g,泽泻10g,炙甘草5g,车前子10g(包)。水煎服。

化瘀疏水汤减大黄桂枝甘草

益母草30g,当归10g,茯苓30g,猪苓10g,桃仁10g,泽兰10g,泽泻10g茺蔚子10g,车前子10g(包),红花10g,桂枝10g,炙甘草5g。 水煎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部水肿,伴渗出斑点,周围反射光晕环绕,中心反光不可见,此为水液内停,全身常无证可循,五苓桃红汤主之,治水亦当治血,血道通而水道利。

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为色素上皮的屏障功能损害,脉络膜毛细血管网渗漏液体积于黄斑部,结合眼底所见,属于水证,主以五苓散化气利水,配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调节眼部微循环,降低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渗漏液的吸收。此亦血水相关之理,盖水液停留之处,常有血液瘀滞,血液流畅,水液散布尚有出路。

五苓桃红汤

桂枝10g,白术10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0g,桃仁10g,红花10g,生地黄15g,当归尾10g,赤芍药10g,川芎10g,车前子10g(包)。水煎服。

服五苓桃红汤数十剂,黄斑部水肿消退,视力增进,邪退当须扶正,于虚证门中求之。

按:水液潴留,邪也。五苓桃红汤,祛邪之方。邪退培正,乃常法也。于虚证门中求之,循补益之法。

服五苓桃红汤数十剂,黄斑部水肿迟迟不退,视力增进缓慢,当健脾气以化水湿,参芪苓术汤主之。

按:服利水活血剂,水肿不退,示治标不效,当标本兼治。治本者从脾,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脾气健,则水湿不能化生。

参芪苓术汤(方见前)。

眼球挫伤,视网膜振盪,呈灰白色水肿,轻者仅黄斑部水肿,或伴网膜出血。此暴力冲伤眼内真气,气不布津,水液停聚。助气化,利水道,通血脉,五苓桃红汤主之。

按:目以血为本,受暴力冲击,或虽未见出血,血病必存,血水同治为当然之法。

五苓桃红汤(方见前)。

原发性视网膜浅脱离,未见裂孔,可服网脱汤,治水从虚中求之。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裂孔封闭,但网膜下积液未吸收者,先服桃红五苓汤,血水同治。网膜下积液迟迟不退者,亦主以网脱汤。

按: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应当及时手术治疗,少数病例不宜或不接受手术者,可按本条治之。视网膜下积液,当利水以除之。然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多发生于高度近视眼,发病前已存在视网膜变性、萎缩及玻璃体液化等退行性病变,这些病变发生在水轮范围,为肾虚之病理表现。故本条不单一治水,而从虚中求之。一以补肾,温阳化水。一以健脾,益气行水。乃标本同治之法。若术后网膜下积液不吸收,先活血利水以治标,不效,则标本同治。

网脱汤

肉桂6g,党参15g,黄芪30g,女贞子10g,覆盆子10g,茯苓30g,猪苓10g,白术10g,泽泻10g,车前子10g(包),当归10g,丹参10g,山药10g。水煎服。

五苓桃红汤(方见前)。

湿热客于目系,玄府阻滞,脏腑之精气不能上承,视力下降,舌红苔黄腻者,连朴菖蒲汤主之。

按:本条可见于急、慢性球后视神经炎、前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诊断要点在舌诊,如伴胸闷纳减,头重如裹,乏力嗜睡等证,则湿热之依据更为充分。

连朴菖蒲汤

黄连10g,厚朴10g,石菖蒲10g,川芎10g,郁金10g,藿香5g,茯苓10g,葛根10g。 水煎服。

服连朴菖蒲汤,湿热之邪渐解,视力增进,腻苔已宣化,当疏肝气以通利玄府,化湿浊以清除余邪,逍遥散加山栀、葛根、郁金、菖蒲方主之。

按:本条为善后之法,因湿热为患,不用阴腻及甘温之剂,而取逍遥散,方中归芍养血,苓术草健脾益气,滋而不滞,补而不壅,无碍湿热之邪。

逍遥散加山栀、郁金、菖蒲、葛根

柴胡5g,当归10g,白芍药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5g,石菖蒲10g,栀子10g,郁金10g,葛根1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