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中医著作\《中医眼科备读》\
 《中医眼科备读》 > 卷四 眼科药对

解表药

 

1.麻黄

(1)麻黄、大黄

麻黄辛温解表,大黄苦寒攻下,二者相伍,共治目病风热重证。常用于白睛风热壅遏,充血水肿,眵泪交流者。麻黄宣肺以散风邪,肺与大肠相表里,大黄攻下,大肠得通,肺热得以下泄,上下分解,则肺经壅遏之邪无以存留。

(2)麻黄、石膏

为麻杏石甘汤中二味主药,辛温与辛寒相伍。麻黄散肺经之风,石膏清肺经之热,二者相合,善治白睛风热证,如急性结膜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初起皆可用之。角膜有属肺之说(参见卷一目论语摘·解剖生理·五轮),故其风热证亦可用之。若石膏配以少量麻黄,则可作清泄肺热之用,用于白睛热证,麻黄宣散,并有利于气血的流畅。

(3)麻黄、细辛

二者皆辛温之品,相须为用,增强祛风散寒功效。细辛香窜通窍,更能上行止痛。本药对常用于风寒目病,结膜、角膜病变皆可,以胞肿而浮、涕泪清稀、充血色淡、口不渴、舌淡苔薄白为用药指征。目病因火者居多,用此药对要辨证确的,中病即止。

 

2.桂枝

(1)桂枝茯苓

桂枝温阳化气,茯苓利水渗湿,阳气流通,水湿得行。内眼病水液潴留之证,如黄斑部水肿、视网膜水肿、视网膜下积液等常用之。

(2)桂枝、炙甘草

桂枝辛温,甘草甘平。《内经》云:“辛甘发散为阳”,二者相伍,能温化阳气。在眼科应用有三。其一,温心中阳气,以发越神光,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眼底病的后期,以提高视力。其二,鼓动心阳,推动血运。可用于心气不足,脉络瘀阻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其三,辛甘化阳,助气化以恢复眼内真气的正常活动,而利于神水的输布。常用于开角型青光眼初期的治疗。

(3)桂枝、阿胶

桂枝甘温,温阳通脉;阿胶甘平,补血滋阴。一者从阳,一者从阴。一者从气,一者从血。一者从动,一者从静。二药合用,能使阴阳调和,气血旺盛,脉络流畅。常用于气血不足,目失供养的眼底病;亦用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脉络瘀阻,血不循经,溢于络外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硬化出血等病。

 

3.荆芥

(1)荆芥防风

辛温发散药相须为用,善能驱目部风邪,凡外眼病痒痛、赤肿、流泪者皆可用之。睑缘及眼睑皮肤糜烂者亦常用之,风能胜湿耳。若风热目病,则与清热药对相配。

(2)荆芥、生地黄

荆芥能入血,搜血中之风,生地黄则凉血养阴,荆芥配生地黄而不燥,生地黄荆芥而不腻。二者配伍,能疏清血中风热,常用于慢性结膜炎目痒者;亦用于热性疱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等病,眼睑皮肤潮红搔痒,属风热搏于血分者。若荆芥炭合生地黄,则凉血止血,常用于内眼出血初期,属血热妄行者。

(3)荆芥黄连

荆芥辛温,黄连苦寒,二者相伍,共奏疏风清热之功,适应于目病风热证,常用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病。因黄连入心经,故对于两眦部风热病变,如眦角性结膜炎、翼状胬肉炎证等更为适宜。

 

4.羌活

(1)羌活、防风

辛温祛风药相伍,用于目病风盛,或风邪挟寒之证,作用强于荆芥防风,并有较好的止痛功效。若与清热药对相配,则治目病风热证或风热挟湿证。

(2)羌活、独活

二者皆为辛苦温之品,相伍则增强祛风胜湿止痛功效,用于风盛目病,以挟湿伴肢节疼痛者尤宜。若与清热药对合用,则治目病风热证。

(3)羌活、大黄

辛温祛风与苦寒攻下药相伍,一则散邪于外,一则泄热于内,善治风热目病,常用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病风热并重者。

 

5.防风

(1)防风白芷

辛温发散药相伍。目病风盛,胞肿而浮,发痒、流泪、疼痛者宜之;亦善治风邪目病伴阳明头痛(前额痛)。防风入脾经,白芷入胃经,二者合用,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与养血药相配,治目失荣养之睛珠疼痛。与补脾益气药相配,则治中气下陷目病,如眼睫无力,久视痠痛,上睑下垂,黑睛陷翳等证。

(2)防风、胆南星

胆南星苦凉,清热化痰,配以小剂量防风,辛以散结,鼓动顽痰行散,以治目病痰热证。化脓性角膜炎溃疡面坏死组织视为痰热胶结,可在主病方中加此药对。角膜后壁沉着物、视网膜渗出等,属痰热者亦可用之。若加大防风剂量,则为治风痰之用,常用于麻痹性斜视、眶上神经痛等病。

(3)防风、木贼

木贼甘苦平,疏散风热以退翳,与辛甘微温之防风相伍,主以祛风退翳,宜于“翳因风生”者,常用于角膜炎早期,畏光、流泪、疼痛等风证明显者。

(4)防风、防已

防风甘辛温,祛风以胜湿;防已苦辛寒,祛风而利湿。二者相伍,寒温不偏,用于目病风邪挟湿,痒而赤烂者尤宜;亦用于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视网膜水肿等症。二者皆具止痛之效,葡萄膜炎、巩膜炎等病,属风湿热为患,伴肢体关节疼痛者亦常用之。

 

6.藁本

(1)藁本防风

此为除风益损汤中二味风药,具祛风止痛之效。主要用于眼外伤,风邪乘隙而入,头眼疼痛,畏光流泪者。藁本防风均入足太阳膀胱经,盖太阳为一身之表,二药相配,使入侵之风邪仍从皮毛肌肤而出。本药对亦用于风盛目病,头巅疼痛,涕泪交流者。

(2)藁本细辛

二者皆为辛温祛风散寒之品,相须为用,其力猛烈。藁本能上行于头巅,细辛香窜通窍,风寒目病伴脑巅疼痛者尤宜。在辛温散邪药对中,有重、中、轻之分。本药对为重剂,羌活、防风为中剂,荆芥防风为轻剂,根据病势而选用之。

 

7.薄荷

(1)薄荷黄芩

薄荷辛凉,黄芩苦寒,二者相伍,善清利头目,广泛用于目病风热证,尤其适用于病毒性感染。疏风清热药对亦有层次之分,重剂如麻黄、大黄,麻黄、石膏;中剂如荆芥黄连;轻剂则薄荷黄芩。临床应审证确的而后选用。

(2)薄荷连翘

亦辛凉与苦寒相伍,为疏风清热之轻剂,功效和应用基本同薄荷黄芩,但薄荷黄芩偏于散肺经风热,而本药对偏于散心经风热。

(3)薄荷菊花

薄荷辛凉,菊花辛寒,二者皆为疏散风热之品,相须为用,亦为轻剂。与薄荷黄芩薄荷连翘相比,本药对偏于祛风,而清热之力则逊之。常用于风热目痒流泪而症轻者。菊花能明目退翳,故角膜浅层病变亦多用之。

 

8.牛蒡子

(1)牛蒡子、天花粉

牛蒡子辛苦寒,散结消肿;花粉苦微甘寒,清热解毒。二者相伍,宜于目病热毒结聚,气血壅滞之证。眼睑化脓性感染,红肿而有结节者常用之;亦用于疱性结膜炎、巩膜炎等病。

(2)牛蒡子、白芷

二者皆具散结消肿之功效。牛蒡子为疏清风热之品,与辛温之白芷相配,则发散之力强于清热之功,常用于眼睑化脓性感染、急性泪囊炎、眼眶蜂窝组织炎等病初起,红肿焮痛,伴恶寒发热者。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沙眼等病奇痒,睑结膜乳头或滤泡累累者亦常用之。

(3)牛蒡子、蝉蜕

二者皆具宣散透发之功,风热客于眼睑皮肤,显现丘疹、疱疹瘙痒者常用之,能祛风止痒,透泄热毒。

 

9.蝉蜕

(1)蝉蜕、菊花

即《麻科活人全书》蝉菊饮,原方用于麻疹目病红赤。二者皆为轻扬之品,具疏风清热,退翳明目之功,常用于风热目痒、流泪及浅层角膜炎。

(2)蝉蜕、木贼

二者均具疏风清热退翳功效,相须为用,偏于宣散,宜于风热型角膜炎风邪较重者。现代庞赞襄氏利用本药对的轻扬宣散作用,以疏解眼部玄府郁结,用于治疗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的暴盲证,常配于疏肝活血化瘀方中。

(3)蝉蜕、蛇蜕

蝉蜕甘寒,蛇蜕甘咸平,二者相伍,具祛风清热,止痒止泪之用。二者皆为动物之蜕壳,有良好的退翳功效,可用于风热型角膜炎。二药制成针剂(双蜕注射液)作球结膜下注射,可治疗角膜薄翳[1]。

(4)蝉蜕、钩藤

二者皆甘寒之品,相须为用,增强凉肝、息风、解痉功效。常用于风热型角膜炎,能解除睑痉挛及流泪、畏光等刺激证状;亦用于小儿瞬目次数过多、眼轮匝肌肌纤维颤搐、麻痹性斜视及面神经痉挛合并睑痉挛等病,属肝经风热者。

(5)蝉蜕、苍术

蝉蜕疏清退翳,苍术健脾明目,二者相伍,标本兼治,常用于角膜炎恢复期,邪气渐退之时,无阴伤证状者,或治程中服寒凉药过多者。脾为后天之本,营血精气赖以化生,脾运健旺,则气血充足,目得所养,利于翳障的消散。苍术辛苦温,能散风燥湿,合蝉蜕之甘寒,以清余邪,且寒温相制,无助火之虞。

 

10.桑叶

(1)桑叶、菊花

桑叶苦甘寒、菊花辛甘苦微寒,皆为疏风清热轻剂,相须为用,目病发痒流泪,风热邪轻者宜之。菊花有退翳功效,本药对亦常用于表层点状角膜炎。本药对可煎汤外洗,有止痒退赤作用。

(2)桑叶、黑脂麻

即桑麻丸。桑叶祛风邪,黑脂麻补精血,二者相伍,补中有散,散不伤正,补不滞腻,共治肝肾不足,风邪外侵之流泪证。本药对除具有止泪作用外,尚能明目,可用于慢性眼病(特别是眼底病)的辅助治疗。若将二者共研细末,食时加糖,为眼科食疗方。

 

11.菊花

(1)菊花、枸杞子

菊花辛甘苦微寒,清肝明目;枸杞子甘平,滋养肝肾。二者相伍,补中有清,补中有散,清散而不过,滋补而不腻,广泛用于肝肾阴虚目病。

(2)菊花、白蒺藜

二者皆为可外可内,可散可清之品,相须为用,其功有三。其一,疏风清热退翳,常用于风热型角膜炎。其二,祛风止痒,常用于沙眼、结膜炎、睑缘炎、眼睑湿疹、热性疱疹、带状疱疹等病风重痒甚者。其三,平肝息风潜阳,常用于肝阴不足,风阳上亢目病,如视神经炎、开角型青光眼、高血压病眼 底改变等病证,伴头痛、头昏者宜之。

(3)菊花、密蒙花

二者皆具清肝退翳明目之功,相须为用,治疗肝热目病。密蒙花有“消目中赤脉”(《开宝本草》)之功,故临床上习惯将本药对用于角膜血管翳的治疗。

 

12.柴胡

(1)柴胡黄芩

为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中的二味主药。柴胡辛苦微寒,散在表之邪;黄芩苦寒,清在里之热。目病伴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等少阳证状者常用之。柴胡入肝胆,黄芩亦能入胆,二者相配,善治肝胆经风热,对于角膜风热证尤为适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二味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抑毒作用,在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时,常与银花、连翘配伍使用。

(2)柴胡升麻

柴胡苦辛微寒,升麻辛甘微寒,二者皆为辛凉解表之品,相须为用,具疏风清热解毒之功,用于目病风热证,常与清热泻火药同用。本药对且具升举清阳之效,与补中益气药相配,治疗中气下陷目病。柴胡能升少阳之清气,升麻能升脾胃之清气,二者相伍,能升提脏腑精气上承于目,可作“提光”之用,视神经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视力恢复缓慢者可用之。

(3)柴胡薄荷

二者皆辛凉之品,相须为用,共治风热目赤、目痒、流泪等症。现代实验证明,二药在体外皆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常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治疗。柴胡薄荷二者亦具疏肝解郁之功,可用于肝郁气滞目病,用时剂量宜小。

(4)柴胡、石菖蒲

柴胡疏肝,石菖蒲开窍,二者相伍,能通利目部玄府,常用于肝气郁结,玄府闭塞之眼底病变,如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视神经萎缩等病。在一些眼底病的后期,本药对与补气、益精、助阳等药物相配,能疏通神光之道,有增进视力之功。

(5)柴胡香附

柴胡疏肝条达,香附理气解郁,目病因于肝郁气滞者宜之。常用于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开角型青光眼等病,全身可兼见胸闷、胁痛、善叹息等证。本药对若加入活血化瘀方中,能增强行血功能,用于目病血瘀证。

(6)柴胡、川芎

二者相配,其功有三。其一,二药味辛,皆入胆经,能祛足少阳之风,常用于目病伴颞侧头痛者。按经络辨证,凡球结膜、巩膜、角膜等部病变发生在颞侧,或由外向内发展者,病在少阳,因于风者,可用此药对。其二,二者皆具疏肝解郁之功,且川芎辛香走窜,善开目窍,故本药对能通利玄府,应用基本同柴胡、石菖蒲。其三,柴胡理气,川芎活血,能流畅气血,常用于眼底出血瘀血证。

 

13.葛根

(1)葛根升麻

二者皆为辛凉之品,入脾胃二经,善治阳明风热证,常用于风热目病而伴前额痛及眉棱骨痛者。二者又能升发清阳之气,应用基本同柴胡升麻,但葛根升麻皆入脾胃,更专于升举中气。

(2)葛根黄柏

二者常与补中益气药物相配使用。葛根辛甘轻扬,以助脏腑精气之上承; 黄柏苦寒,以防甘温补气药之助火。多用于中气虚弱目病。然葛根升清阳,黄柏泻虚火,故亦用于元气虚弱,阴火上炎目病。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葛根能促进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善,故本药对亦可用于视盘血管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病的治疗。

(3)葛根、川芎

二者均具松驰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改善视网膜微循环之作用,相须为用,增强活血功效。可用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的治疗。

(4)葛根、天花粉

葛根升清,花粉生津。二者相伍,善治口渴,常用于目病火热证、风热证兼口渴者;亦常用于糖尿病眼底改变的治疗。

【注释】

[1]《中医杂志》1980;2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