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中医著作\《医门法律》\
 《医门法律》 > 卷五\痢疾门

痢疾门方

《金匮》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蒌实汤(方见疟疾门) 昌按∶此方乃少阳经半表半里之的药,原用半夏之辛温,半兼乎表。今改用栝蒌实之凉苦,半兼乎里。退而从阴则可,进而从阳,不胜其任矣。然不必更求他药,但于柴胡增一倍二倍用之,允为进之之法也。

活人败毒散(方见三气门) 昌按∶活人此方,全不因病痢而出。但昌所为逆挽之法,推重此方,盖借人参之大力,而后能逆挽之耳。《金匮》治下痢,未及小柴胡汤,后来方书不用,犹曰无所祖也。至活人败毒散,夏秋疫疠诸方,莫不收用之矣。而治下痢,迥不及之者何哉?遍查方书,从无有一用表法者,惟杨子建治痢,广引运气,自逞狂能、名其方曰万全护命汤,采用活人之半,川芎、独活桔梗防风甘草,而增麻黄、官桂、 本、白芷细辛,一派辛温辛热之药,且杂牵牛峻下于内,百道方中,似此无知妄作,一方言表,不杀人哉。再阅洁古七方,虽为平淡无奇,而老成全不犯手,兹特录之。其他备用诸方,亦各有取义,以俟临病采择。

大黄(洁古) 治泻利久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上用大黄一两锉碎,好酒二大盏,浸半日许,煎至一盏半,去渣,分作二服,顿服之,痢止勿服,如未止再服,取利为度,后服芍药汤和之。痢止再服白术黄芩汤,尽撤其毒也。

芍药汤(洁古) 行血调气,《经》曰∶溲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自愈,调气则后重除。

芍药(一两) 当归 黄连 黄芩(各半两) 大黄(三钱) 肉桂(二钱半) 甘草(炒) 槟榔(各二钱) 木香(一钱) 如便后脏毒,加黄柏半两。 上九味,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痢不减,渐加大黄,食后服。

白术黄芩(洁古) 服前药痢疾虽除,更宜调和。 白术(一两) 黄芩(七钱) 甘草(三钱) 上 咀,作三服,水一盏半,煎一盏温服。

黄连阿胶丸(《和剂》) 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口燥烦渴,小便不利。 黄连(去须三两) 阿胶(碎炒一两) 茯苓(去皮二两) 上以连苓为细末,水熬阿胶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米汤下。

白头翁汤(《金匮》)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加减平胃散(洁古) 《经》云∶平时皆以胃气为本。如下血,则脾胃虚损,血水流于四肢,却入于胃,而为血痢。宜服此方,以养脾胃。 白术(一两) 浓朴 陈皮(各一两) 木香(一两) 槟榔(三钱) 甘草(七钱) 桃仁(一两) 人参 黄连 阿胶(炒) 茯苓(各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温服无时。血多加桃仁。热泄加黄连。小便涩加茯苓泽泻。气不下,后重加槟榔、木香。腹痛加官桂、芍药、甘草。脓多加阿胶。

湿多加白术。脉洪大加大黄

苍术地榆(洁古) 治脾经受湿,下血痢。 苍术(三两) 地榆(一两) 每一两,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槐花散(洁古) 青皮 槐花 荆芥穗(各等分) 上为末,水煎,空心温服。

犀角散 治热痢,下赤黄脓血,心腹困闷。 犀角屑(一两) 黄连(去须微炒一两) 地榆 黄 (各一两)当归(半两炒) 木香(二钱五分) 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渣温服无时。

黄连(一名羚羊角丸。) 治一切热痢,及休息痢,日夜频并。兼治下血,黑如鸡肝色。 黄连(去须二两半) 羚羊角(镑) 黄柏(去粗皮各一两半) 赤茯苓(去皮半两) 上为细末,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蜜汤下。暑月下痢,用之尤验。一方用白茯苓,腊茶送下。

地黄 治热利不止。 生地黄(半两) 地榆(七钱半) 甘草(二钱半炙) 上 咀,如麻豆大,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分温二服。空心,日晚再服。

郁金散 治一切热毒痢,下血不止。川郁金 槐花(炒各半两) 甘草(炙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二盏,食前用豆豉汤调下。

茜根散 治血痢,心神烦热,腹中痛,不纳饮食。 茜根(一两) 地榆(一两) 生干地黄 当归(炒各一两) 犀角(屑) 黄芩(各一两) 栀子(半两) 黄连(二两去须微炒) 上 咀,每服四钱,以水一盏,入豆豉五十粒、薤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时温服。

十宝汤 治冷痢如鱼脑者,三服见效甚捷。 黄 (四两) 熟地(酒浸) 白茯苓 人参 当归(酒浸) 白术半夏 白芍药 五味子 官桂(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煎至七分,食前温服。

芍药黄芩(东垣) 治泄利腹痛,或后重身热,久不愈,脉洪疾者,及下痢脓血稠粘。 黄芩 芍药(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盏半,煎一盏温服无时。如痛加桂少许。

香连丸(《直指》) 治下痢赤白,里急后重。 黄连(去芦二十两用吴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 木香(四两八钱八分不见火)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饭饮下。

大承气汤(方见三气门)

小承气汤(方见三气门)

进承气法,治太阴证不能食是也。当先补而后泻,乃进药法也。先锉浓朴(半两)姜制,水一盏,煎至半盏服。若二三服未已,胃有宿食不消,加枳实(二钱)同煎服。二三服,泄又未已,如不加食,尚有热毒,又加大黄(三钱)服过,泄未止者,为肠胃久有尘垢滑粘,加芒硝(半合),垢去尽则安矣。后重兼无虚证者宜之。若力倦气少,脉虚不能食者,不宜此法。盖浓朴、枳实,大泻元气也。退承气法,治阳明证能食是也。当先泻而后补,乃退药法也。先用大承气(五钱)水一盏,根据前法煎至七分,稍热服。如泻未止,去芒硝,减大黄一半,煎二服。如热气虽已,其人心腹满,又减去大黄,但与枳实浓朴汤,又煎二三服。如腹胀满退,泄亦自安,后服浓朴汤,数服则已。

地榆芍药汤(《保命》) 治泄痢脓血脱肛。 苍术(八两) 地榆 卷柏 芍药(酒炒各三两) 上 咀,每服二两,水煎温服,病退勿服。

败毒散(方见三气门) 治壮热下痢,及似痢非痢,似血非血如浊酒。 上锉,每服五钱,水煎,生姜三片,薄荷五叶煎服。热多则温服,寒多则热服。伤湿加白术。头痛加天麻。

参苓白术(《和剂》) 治久泻,及大病后痢后,调理消渴者尤宜。人参山药 莲肉(去心) 白扁豆(去皮姜汁浸炒各一斤半) 白术(于潜者二斤) 桔梗(炒令黄色) 砂仁茯苓(去皮) 薏苡仁 炙甘草(各一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或加姜枣煎服,或枣肉和药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汤送下,或炼蜜丸如弹子大,汤化下。

仓廪汤 治噤口痢有热,乃毒瓦斯冲心,食即吐出。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前胡 川芎 羌活 独活 桔梗柴胡 枳壳 陈仓米(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渣,无时热服。

蓣莲饮 莲肉 干山药(各等分) 上为细末,生姜茶煎汤调下三钱。

犀角丸 但是痢病,服之无不瘥者。 犀角屑(取黑色文理粗者产后用弥佳) 宣州黄连 苦参(多买轻捣)金州黄柏(赤色坚薄者) 川当归(五味俱取细末) 各末等分和匀,空腹,烂煮糯米饮调方寸匕服之。日再服,忌粘滑油腻生菜。

葛根 专治酒痢。 葛根 枳壳 半夏 生地 杏仁(去皮尖) 茯苓(各三钱四分) 黄芩(一钱二分)甘草(炙半钱) 上分作二帖,水二盏,黑豆百粒,生姜五片,白梅一个;煎至一盏,去渣,食前温服。

栝蒌根汤 治下痢冷热相冲,气不和顺,本因下虚,津液耗少,口干咽燥,常思饮水,毒瓦斯更增,烦躁转甚,宜服此药救之。 栝蒌根 白茯苓 甘草(炙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二钱二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渣服,不拘时。

陈米汤 治吐痢后大渴,饮水不止。 上用陈仓米二合,水淘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晚食前再煎服。

治痢后渴 上用粳米二合,以水一盏半,同煮研,绞汁空心顿服之。

泽漆汤 治痢后肿满,气急喘嗽,小便如血。 泽漆叶(微炒五两) 桑根白皮(炙黄)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熟各三两) 陈皮(去白) 白术(炒) 杏仁(汤浸去皮尖仁炒各一两) 人参(一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煎取八分,去渣温服。候半时辰再服。取下黄水数升,或小便利为度。

茯苓 治痢后遍身微肿。 赤茯苓(去黑皮) 泽漆叶(微炒) 白术(微炒各一两) 桑白皮(炙黄) 黄芩射干 防己 泽泻(各三两) 上 咀,每服五钱匕,先以水三盏煮大豆一合,取二盏,去渣,内药煎至一盏,分为二服。未瘥,频服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