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中医著作\《时病论歌括新编》\
 《时病论歌括新编》 > 卷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三、拟用诸法

 

(一)清宫捍疟法

『歌括』

清营捍疟治暑疟,恶寒壮热引饮渴。

芩翘竹叶青皮贼,扁衣瓜翠青蒿酌。

『药物』

连翘、竹叶、扁豆衣、青蒿、木贼草、黄苓、青皮,加西瓜翠衣。

『方解』

主治暑疟恶寒壮热,口渴引饮。暑疟,是由暑气内舍于营,故君以翘、竹清心,却其上焦之热;臣以扁豆衣解暑,青蒿祛疟;佐以木贼发汗于外,黄芩清热于内。古云:疟不离乎少阳,故使以青皮,引诸药达少阳之经,瓜翠引伏暑透肌肤之表。

 

(二)辛散太阳法

『方歌』

辛散太阳治疟风,寒少热多汗头疼。

桂枝羌防淡豆豉,前胡甘草枣姜成。

『药物』

桂枝、羌活、防风甘草、前胡、淡豆豉、生姜、红枣。

『方解』主治风疟寒少热多,头痛自汗,兼治伤寒、伤湿。盖风疟有风在表,故宜辛散之方。方中桂、羌、防、草,即成方桂枝羌活汤,本治风疟之剂也。内加前胡散太阳,复泄厥阴;淡豉解肌表,且祛疟疾。更加生姜以攘外,红枣以安内,表里俱安,而疟疾自去矣。

 

(三)宣透膜原法

『方歌』

宣透膜原病有湿,寒甚热微重四肢。

身疼有汗脘闷半,槟芩果朴草藿施。

『药物』

厚朴、槟榔、草果黄芩甘草、藿香、半夏,加生姜

『方解』

主治湿疟寒甚热微,身痛自汗,肢肿脘闷。此师吴又可达原饮之法。方中去知母之苦寒,白芍之酸敛,用朴、槟、草果达其膜原,祛其盘踞之邪,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加藿、夏畅气调脾,生姜破阴化湿。凡湿秽乘入膜原为疟者,此法必能奏效。

 

(四)和解兼攻法

『方歌』

和解兼攻寒热疟,兼有里积此方酌。

柴胡黄芩元明粉,熟军甘草枳壳

『药物』

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元明粉、熟军、枳壳

『方解』

主治寒热疟,兼治里积。方中用柴、芩、夏、草以和解,用元明、军、枳以攻里。此仿长沙大柴胡之法也。

 

(五)甘寒生津法

『方歌』

甘寒生津治疟瘅,独热无寒肢热烦。

麦地膏翘沙参竹,蔗浆梨汁生津源。

『药物』

生地、麦冬连翘、竹叶、沙参、石膏,加蔗浆、梨汁。

『方解』

主治瘅疟独热无寒,手足热而欲呕。方中首用生地、麦冬,取其甘寒滋腻以生津液。此症不离心、肺、胃三经,故以翘、竹清心,沙参清肺,膏蔗清胃,梨汁生津。

 

(六)宣阳透伏法

『方歌』

宣阳透伏牝疟缠,寒甚热微或独寒。

干姜附片蜀漆果,白蔻苍术厚朴参。

『药物』

干姜、附片、厚朴、苍术草果、蜀漆,加白豆蔻,研末冲服。

『方解』

此为治疗牝疟寒甚热微,或独寒无热之有效方。方中用干姜宣其阳气,附子制其阴胜,厚朴开其滞气,苍术化其阴湿,草果制独胜之寒,蜀漆逐盘结之疟,佐以白蔻,不惟透伏有功,抑且散寒化湿。

 

(七)补气升阳法

『方歌』

补气升阳疟气虚,寒热汗多倦食濡。

参芪陈草归升麻柴胡姜枣于潜术。

『药物』

潞党、黄芪、于术、甘草陈皮、归身、升麻柴胡,加生姜大枣

『方解』主治气虚患疟,寒热汗多,倦怠食减。此东垣补中益气汤也。首用参、芪、术、草,以补其气,陈皮以行其气,不使补而呆滞。用当归活血,使血气流畅,升、柴提其疟邪,姜枣和其营卫。以此治疗虚疟,诚为得当。

 

(八)营卫双调法

『方歌』

营卫双调脉濡弱,洒寒烘热虚劳疟。

桂枝当归黄芪皮,参竹枣姜杭白芍

『药物』

桂枝黄芪皮、当归身、潞党、白芍甘草,加姜、枣。

『方解』

昔贤云:胃者卫之源,脾者营之本。因脾胃累虚而作寒热者,宜以营卫双调法治之。方中用桂、芪护胃,归、芍养营,参草补益胃脾,枣姜调和营卫,此从源本立方,勿见寒热,便投和解。

 

(九)双甲搜邪法

『方歌』

双甲搜邪三日疟,缠绵不愈久难脱。

阴虚加归贼首乌,阳虚参桂霜鹿角。

『药物』

穿山甲、鳖甲、木贼草、桂枝、制首乌、鹿角霜、东洋参、当归身。

『方解』

主治三日疟,久缠不愈。方中穿山甲为善窜之物,主搜深踞之疟。鳖甲为爬动之物,最搜阴络之邪。木贼中空而轻,桂枝气薄而升,合而用之,不独能发其深入阴分之邪,而且能达于阳分之表。更以何首乌养其阴,鹿角霜助其阳,人参益其气,当归补其血。阴阳气血并复,则疟邪自无容身之地矣。

 

(十)清宣温化法

『方歌』

清宣温化湿温初,秋时晚发伏暑留。

翘苓瓜蒌陈半杏,甘草佩兰荷叶俦。

『药物』

连翘、杏仁、瓜蒌壳、陈皮茯苓、制半夏、佩兰叶,加荷叶引。

『方解』

此方治秋时晚发之伏暑,并治湿温初起。方中用连翘,寒而不滞,取其轻宣;杏仁温而不燥,取其温化;蒌壳宣气于上,陈皮化气而中,茯苓、夏、草,消伏暑于内;佩兰、荷叶,解新邪于外也。

 

(十一)清凉透邪法 同卷一[三---(七)]

 

(十二)清热保津法 同卷一[三---(八)]

 

(十三)宣窍导痰法 同卷二[三---(五)]

 

(十四)芳香化浊法 同卷四[三---(十五)]

 

(十五)化痰顺气法 同卷三[三---(七)]

 

(十六)楂曲平胃法 同卷三[三---(八)]

 

(十七)调中畅气法 同卷三[三---(十三)]

 

(十八)润下救津法 同卷一[三---(十)]

 

(十九)辛温解表法 同卷一[三---(一)]

 

(二十)清凉涤暑法 同卷三[三---(六)]

 

(二十一)苦温平燥法 同卷六[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