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中医著作\《类证治裁》\
 《类证治裁》 > 卷之六

头痛论治

(大头痛 发颐 眉棱骨痛 眼眶痛附)

头为天象,诸阳经会焉。若六气外侵,精华内痹,郁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经曰∶风气循风府而上,为脑风。新沐中风,为首风。犯大寒,内至骨髓,为脑逆头痛。以上风寒痛。下虚上实,为肾厥头痛。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为肠胃所生,头痛甚,脑尽痛,手足青至节,不治。阳气败绝,以上虚痛。条而列之,有因风、因寒、因湿、因痰、因火、因郁热、因伏暑、因伤食、伤酒、伤怒、与气虚、血虚、及真头痛、偏头痛、内风扰巅、肾虚水泛、肾虚气逆诸症。因风者恶风,川芎茶调散。因寒者恶寒,桂枝羌活汤。因湿者头重,羌活胜湿汤。因痰者呕眩肢冷,为太阴痰厥头痛,半夏天麻白术汤。因火者齿痛,连翘、丹皮、桑叶、羚羊角、山栀、薄荷、菊叶、苦丁茶。因郁热者心烦,清空膏加麦冬、丹参,或菊花散。因伏暑者口干,荷叶、石膏、山栀、羚羊角、麦冬。因伤食者胸满,香砂枳术丸。因伤酒者气逆,葛花解酲汤。因伤怒者血逆,沉香降气汤。气虚者脉大,补中汤加川芎、细辛。血虚者脉芤,或鱼尾上攻,眉尖后近发际为鱼尾。四物汤加薄荷。真头痛,客邪犯脑,手足青至节,黑锡丹,炙百会穴。偏头痛屡发日久不痊,菊花茶调散、芎犀丸、透顶散。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三才汤加牡蛎、阿胶、白芍、茯神、炒甘菊花。肾虚水泛者,头痛如破,昏重不安,六味汤去丹皮,加沉香,更以七味丸、人参汤下。因肾虚气逆,为肾厥,玉真丸、来复丹。外如雷头风,头痛起块,或鸣如雷震,清震汤。大头痛,头面尽肿,由天行时疫,甚则溃脓,普济消毒饮。轻者发颐,肿耳前后,甘桔汤加薄荷荆芥、鼠粘子、连翘黄芩。眉棱骨痛,由风热外干,痰湿内郁,选奇汤。眼眶痛,俱属肝经,肝虚见光则痛,生熟地黄丸。肝经停饮,痛不可开,昼静夜剧,导痰汤。

东垣曰∶头痛每以风药治者,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太阳头痛,恶风寒,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黄芩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寒热,脉浮缓长实,升麻葛根白芷、石膏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腹痛,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足寒气逆,为寒厥,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厥阴头项痛,或吐涎沫厥冷,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为痛也。

此六经头痛之治也。

 

头痛脉候

寸脉紧急,或浮弦,或短,皆头痛。浮滑为风痰,易治。短涩为虚,难治。浮弦为风,浮洪为火,细或缓为湿。

 

附方

〔风痛〕川芎茶调散 见一卷伤风。

〔寒痛〕桂枝羌活汤 桂 羌 防 草

〔湿痛〕羌活胜湿汤 见一卷湿。

〔痰痛〕半夏天麻白术 夏 麻 术 参 陈 苓 姜 麦芽 神曲 苍术 泽泻

〔郁热〕清空膏 芩 连 羌 防 柴 芎 草 茶调三钱。

〔风热〕菊花 见五卷头风。

〔食积〕香砂枳术丸 木香 砂仁 枳 术 陈 夏 荷叶包,陈米煨饭为丸。

〔伤酒〕葛花解酲汤 见一卷湿。

〔伤怒〕沉香降气散 见三卷郁。

〔气虚〕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血虚〕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

〔温肾〕黑锡丹 硫黄 黑铅 加沉香 附子 肉桂 茴香 故纸 肉豆蔻 金铃子 木香 葫芦巴

〔偏痛〕菊花茶调散 即川芎茶调散,加 菊花 僵蚕

〔偏痛〕芎犀丸 川芎 犀角 参 苓 辛 栀 麦冬 草 石膏 辰砂 片脑 阿胶

〔偏痛〕透顶散 见五卷头风。

〔肝阳〕三才汤 天冬 熟地 人参

〔肾虚〕六味丸 七味丸 俱见一卷中风。

〔肾厥〕玉贞丸 见五卷厥。

〔通利〕来复丹 见三卷呕吐。

〔大头〕普济消毒饮 见一卷疫。

〔耳肿〕甘桔汤 甘草 桔梗 荆 防 杏 葛 石膏 鼠粘子 元参 前胡

〔眉棱〕选奇汤 见五卷头风。

〔肝虚〕生熟地黄 生地 熟地 甘菊 石斛 枳壳 防风 牛膝 羌活 杏仁 蜜丸。

〔涤饮〕导痰汤 见一卷中风。

〔寒厥〕麻黄附子细辛 麻 附 辛

〔厥冷〕吴茱萸汤 见三卷呕吐。

 

头痛脉案

张氏女 患头痛,每发须吐尽痰沫,痛乃止,诊其脉沉缓,知为太阴痰厥头痛。仿东垣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愈。按太阴头痛,必有痰也,苍术半夏汤主之。少阴头痛脉沉细,足寒而气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间,则气不畅而头为痛也。

侄 头右偏痛,右上牙龈迄耳根紧掣,右鼻亦窒。一医用大黄、滑石,失之沉降。一医用柴胡升麻,失之升提。予谓火郁生风,宜清凉发散,用辛以散风,苦以降火,参气味主治。内用羚羊角、山栀、甘菊(炒)、连翘、天麻(煨)、桔梗、丹皮、薄荷钩藤、青荷蒂。外用细辛白芷、羌活、川芎、当归、苏叶,煎汤熏洗。日数次,汗泄鼻通,紧痛顿减。后于内服原方去连翘,加知母(为其便燥),数服而平。

此症多由少阳风火郁遏所致,其脉或左弦右沉,至阳升巅顶,两寸必较浮大,此其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