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为人类抒发情感和需求的一种方式,很早就在医学上被运用了。我国古代就有将声乐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与人体的五脏(脾、肺、肝、心、肾)结合起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记载。《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五音应五脏的学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肝,在音为角;心,在音为徵;脾,在音为宫;肺,在音为商;肾,在音为羽。”将角、徵、宫、商、羽五音与“怒、喜、忧、悲、恐”五种人体情志活动密切对应在一起,故古代有“以戏代药”的说法。
如今,音乐借助现代医学科技的翅膀,发挥出独特的治疗作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临床上。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张孝娟教授认为,用音乐治疗疾病,不依赖任何药物,而是利用人与音乐的特殊关系来改善人的健康状态,是非常理想的自然疗法。
目前,音乐在临床心理学上的应用日渐广泛。对于脑挫伤、大脑性瘫痪、小儿麻痹症、肌肉萎缩症患者和盲、聋人来说,参加演奏或听音乐可以刺激和调节身体运动的节奏感,诱发自然的躯体反射,重建肢体的协调活动。吹奏管乐可帮助矫正口腔畸形,增进肺活量;唱歌则有助于深呼吸训练,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据张孝娟教授介绍,对于一些心理疾病患者,听音乐有助于其被抑制的潜意识的显现,促进患者对病因的顿悟。音乐还有助于消除心理防御,帮助唤醒已忘却的记忆和压抑的情绪,具有直接宣泄的作用。利用音乐的暗示作用,还能让患者心理放松,平定紊乱的情绪。此外,音乐非常适合集体治疗,如在病房播放合适的轻音乐可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有助于消除病房中的悲观、压抑、紧张等不良情绪。
解除忧郁的乐曲《春天来了》、《喜洋洋》、《步步高》、《采花灯》、《喜相逢》,以及西贝柳斯的《悲痛圆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苏格兰》等。
振奋精神的乐曲《娱乐生平》、《狂欢》、《解放军进行曲》、《金蛇狂舞曲》等。
舒心理气的乐曲《春风得意》、《江南好》、抒情戏曲等。
消除疲劳的乐曲《假日的海滩》、《矫健的步伐》、《锦上添花》等。
镇静安神的乐曲《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塞上曲》、《苏武牧羊》、《小桃红》,以及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门德尔松的《第四交响曲》等。
宁心催眠的乐曲《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军港之夜》、《宝贝》、《大海一样的深情》、《银河会》,以及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莫扎特的《催眠曲》,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海顿的《G大调托利奥》,舒曼的小提琴小夜曲《幻想曲》等。
促进食欲的乐曲《花好月圆》、《欢乐舞曲》等。
|
若选用家庭保健验方,不可作为治病的唯一参考,“为您开张音乐保健方”最好在老中医指导下施用,祝君早日康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