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病人以为中医大夫看病不应该靠检查,只靠三个手指号号脉、看看舌头,就能看病了,其实不然,中医看病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需要既辨病、又辨证、还需辨人。
病是指人体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正常状态。各种疾病各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特点,每一种病都有区别于它病的特殊性,形成了各个病之间的差异与各自的特点。病是一个疾病的全过程。
辨病:就是在众多的疾病中,辨明属于哪种病,这是看病的第一步,也是医生治病的常规,只有明确诊断,根据病的特定病因、病理本质治疗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辨证:是利用中医的四诊方法,综合各种表现,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整理,认识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病变的部位、病情的寒热、正邪的盛衰,以及发病过程中的传变、转归、气血脏腑间的关系,为医生用药提供依据。
辨人:就是因人制宜。疾病的发生和形成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于人体,又随人体的特异性而呈现一系列复杂反应的结果。如人的禀赋有厚薄,体质有强弱,性情有刚柔,生长有南北,年龄有老少,性别有男女,感邪有轻重,对药物的反应有不同等等,都是产生不同见证的因素。因此,分析具体患者的情况并加以治疗必然更贴切、更准确、更有效,承认疾病的共性,又强调患者的特殊性个性,就必须辨人。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体系中最宝贵的内容,因人制宜是它的核心。因人制宜在治疗某些疑难重症上尤其具有重要价值。
记得我下乡在喇叭沟门卫生院看过的一个病人,这是一位老年女性患者,身体瘦弱,精神不振,语声低微,自述胃脘部不适20多年,只说上腹部有一种说不清楚的不适感,食欲一般,大便次数偏多,每日2~3次,有时不成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虽经多方求医问药,但效果都不明显,我看了她所有的相关检查后,建议她做一个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后来在中医院做了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提示胃下垂。有些消化系统疾病,不仅需要做胃镜检查,也有必要做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来协助诊断。结合其症舌脉表现,中医辨证为中气下陷,中药处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重用了炙黄芪、党参、炒白术和炙甘草,以补中益气;配合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并嘱咐患者不要吃完饭后马上遛弯,也不要提重物。在家人的帮助下,可以把两条腿抬高,头朝下呆一会儿。1周后患者来复诊,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面带微笑,说话声音也大了,说吃完这7服中药,上腹部那种不适感明显好转,后来又坚持吃了2周中药,胃脘不适感基本消失。
这个病例说明,在临床处理具体病人时,自始至终都要结合辨病,但具体运用时,仍需要辨证加减才能收效。辨证必须结合辨病,辨病必须结合辨证。所以中医诊病需要辨病、辨证、辨人三者紧密结合,才能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郭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