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不溜
《中药大辞典》:酸不溜
拼音Suān Bù Liū
别名分枝蓼、叉枝蓼、酸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出处《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1.5米。茎从基部开始生出很多叉状分枝,形成半圆形的丛状。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5厘米,宽3厘米,全缘,有微毛;有短柄或无柄;托叶鞘膜质,褐色,开裂,无毛。圆锥花序顶生,扩展;花小,白色或淡黄色。小坚果椭圆形,具3锐棱。种子椭圆形。
本植物的根(酸不溜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沙丘、沟谷、丘陵坡地;分布辽宁、吉林、内蒙古、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新鲜叶含异槲皮甙。
性味酸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消积,散瘿,止泻。治大小肠积热,瘿瘤,热泻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0.5~1钱。
复方治热泻腹痛:㈠酸不溜。研末。日服三次,每次一钱,开水冲服。㈡酸不溜五钱,麦冬、茜草各三钱。研末。每服一钱,日服三次,开水冲服。(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酸不溜
拼音Suān Bù Liū
别名酸姜、酸木浆、酸浆
出处出自《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divaricat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晾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1.5m。茎从基部开始生出很多叉状分枝,形成半圆形的丛状。叶互生;有短柄或近于无柄;托叶鞘膜质,褐色,开裂,无毛;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15cm,宽达3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微有毛。花序圆锥状顶生,扩展;花小,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黄色。瘦果椭圆形,具3锐棱。种子椭圆形,黄褐色,光泽,长于花被。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沙丘、沟谷、丘陵坡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化学成分叉分蓼全草含金丝桃甙(hyperoside),槲皮甙(quercitrin)[1],山柰酚(kaempferol),杨梅树皮素(myricetin)[2],其地上部分含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olgallate),左旋表茶精没食子酸酯(epicatechol gallate)[3],右旋儿茶精(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槲皮素(quercetin),萹蓄甙(avicularin),金丝桃甙(hyperin),柳皮甙和芸香甙(rutin)[4],氨基酸[5]。
性味酸;苦;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每次2-3g。
复方治热泻腹痛: 一、酸不溜。研末。 日服三次,每次一钱,开水冲服。二、酸不溜五钱,麦冬、茜草各三钱。研末。每服一钱,日服三次,开水冲服。 (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