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西医备考\《西医眼科学》\
 《西医眼科学》 > 第一章 眼的解剖生理和胚胎发育

第三节 眼附属器的解剖和生理

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

 

一、眼睑(eyelids,palpebrae)

眼睑是复盖在眼球前面能灵活运动的帘状组织,是眼球前面的屏障。主要生理功能是保护眼球,防止损伤。眼睑分为上睑和下睑,上下眼睑之间的裂隙为睑裂。眼睑外端联合处叫外眦,呈锐角。内端联合处叫内眦,钝圆。游离边缘叫睑缘。分前后两唇,前唇钝圆,有排列整齐的睫毛。睫毛的根部有毛囊,其周围有皮脂腺称为Zeis 腺及变态汗腺称Moll 腺。它们的排泄管开口于毛囊。后唇边缘较锐紧贴于眼球前部。两唇间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形成浅灰色线,,称缘间线或灰线。在灰线与后唇之间,有排成一行的细孔,为睑板腺的开口。近内眦部上下睑缘各有一乳头状隆起,中央有一小孔称上下泪小点。为泪小管的开口。在内眦角与眼球之间有一结膜形成的皱襞,呈半月状,称半月皱襞。此皱襞与内眦皮肤之间被围结成一个低陷区,此处称为泪湖。泪湖中近半月皱襞处有一肉状隆起称泪阜,泪阜上生有少数细软之毳毛。

人类的上睑较宽大,上界为眉毛下缘,有时在此处形成一浅的沟称睑沟。上睑缘之上数毫米处有一浅沟称上睑沟,形成皱襞,称重睑,国人重睑人群发生率约为60%。若睑缘上方无此皱襞者称单睑。下睑以眶下缘为界,有时在此处有一条横形的浅沟称为下睑沟,下视时较明显(图1-24)。

眼睑的组织学结构(图1-25)

眼睑示意图

图1-24 眼睑示意图

眼睑矢状切面

图1-25 眼睑矢状切面

(一)皮肤层:是人体最薄的皮肤之一,细嫩而富于弹性。因为下面的结构疏松,所以睑皮肤易滑动和形成皱褶。

(二)皮下组织:为疏松结缔组织和少量的脂肪,是人体最松软的组织之一。便于眼睑轻巧灵活的活动,最易引起水肿和皮下瘀血。

(三)肌肉层:此层包含三种肌肉。眼轮匝肌、提上睑肌系横纹肌,而Müller肌系平滑肌。

1.眼轮匝肌:肌纤维的走行是以睑裂为中心,环绕上下睑,形似一个扁环形。。范围很广,分为眶部、睑部和泪囊部。由面神经支配司眼睑闭合动作。

2.提上睑肌:起于视神经孔周围的腱环,沿眶上壁向前至眶缘呈扇形散开,一部分止于睑板前面,另一部分穿过眼轮匝肌止于上睑皮肤下。由动眼神经支配,司上睑提起。

3.Müller肌:上睑的肌肉起源于提上睑肌深面的肌纤维中,向下走行于提上睑肌和结膜之间,止于睑板上缘。下睑的肌肉较小,起源于下直肌,附着于睑板下缘,该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协助开睑。当交感神经兴奋如惊恐、愤怒或疼痛等时此肌收缩,加大睑裂开大程度。在眼轮匝肌与睑板之间有肌下组织层,使眼轮匝肌可以自由活动,此层内神经纤维特别丰富,是眼睑的感觉神经分布区。手术时应将麻药注入此层,用量少且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纤维层:由睑板和眶隔两部分组成。

1.睑板:由致密结缔组织及弹力纤维构成。质硬如软骨,是眼睑的支架。其长度和形状与眼睑相似,呈半月状,前凸后凹,两端移行于内外眦韧带上。睑板中含有高度发达与睑缘垂直、互相呈平行排列的睑板腺(Meibom腺),开口于睑缘后唇,分泌油脂状物,以润滑睑缘、减少磨擦和防止泪液从睑缘外溢。油脂也参与构成泪液膜。

2.眶隔膜:由睑板向眶骨膜延伸相连续的一层很薄而富于弹性的结缔组织膜,是隔开眼睑与眼眶的一个重要屏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炎症渗出物或出血等在眶与眼睑之间蔓延。

(五)睑结膜:为眼睑的最后一层,它和睑板后面紧密贴合而不易分离,与复盖在眼球前面的球结膜及角膜直接接触。睑结膜与睑皮肤相会之处成睑缘灰线。

眼睑的血管:眼睑血液供应丰富。动脉血供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包括面动脉、颞浅动脉和眶下动脉。二是来自颈内动脉的眼动脉分支:包括鼻背动脉、眶上动脉、泪腺动脉和额动脉。眼睑的浅部组织由这些动脉分枝吻合形成的动脉网供应。深部组织则由这些动脉形成的眼睑动脉弓供应。一般下睑有二个动脉弓,即睑缘动脉弓及周围动脉弓;下睑只有一个下睑缘动脉弓。

眼睑静脉也分为两个系统。浅层位于睑板之前,回流到面前静脉和颞浅静脉;深层位于睑板之后,汇入眼眶静脉回流到海绵窦或经面深部静脉,经翼状丛再回流到海绵窦。深浅静脉系统之间有吻合,在面静脉处相遇,成为整个眼睑静脉系统的汇合点。眼睑静脉无瓣膜,因此炎症化脓时有可能蔓延到海绵窦及颅内而引起严重后果。

眼睑的淋巴管:分为内外两组引流。下睑内侧2/3和上睑内侧1/3由内侧淋巴组引流汇入颌下淋巴结;上下睑的共作部分则分深浅二组,分别由外侧淋巴组引流汇入耳前淋巴结和腮腺淋巴结(1-26)。

眼睑的神经: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三种。

1.运动神经:①面神经的分支(颞支和颧支)支配眼轮匝肌,司眼睑闭合。②动眼神经的分支(上支)支配提上睑肌,司上睑的提升。

2.感觉神经:①眼神经,由此支发出的泪腺神经,司外眦附近感觉;眶上神经为上睑的主要感觉神经。滑车上、下神经支配内眦部上下睑。②上颌神经(三叉神经的第二支)由此支发出的眶下神经,是主要的下睑感觉神经。

3.交感神经:来自颈交感神经的分支,主要支配Müller肌,并分布于血管及皮肤腺体。

眼睑的淋巴分布示意图

图1-26 眼睑的淋巴分布示意图

 

二、结膜(conjunctiva)

结膜为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组织,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分睑结膜、球结膜、穹窿部结膜。由结膜形成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睑裂相当于其开口处(图1-27)

结膜囊示意图

图1-27 结膜囊示意图

(一)睑结膜:覆贴于睑板之后,在距下睑缘后唇2毫米处,有一与睑缘平行的浅沟,叫睑板下沟。常为细小异物存留之处。

(二)球结膜:覆盖于眼球前部的巩膜表面与巩膜表面的球筋膜疏松相联,富于弹性,易推动。球结膜下注射即在此部位进行。在角膜缘处结膜上皮细胞移行为角膜上皮细胞,因而结膜病可累及角膜。

(三)穹窿部结膜:为球结膜和睑结膜的移行部分,多皱襞,便于眼球转动。是结膜中最厚、最松驰的部分。上穹窿部较深,下穹窿部较浅。穹窿部上皮细胞为复层柱状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下含有多量的淋巴细胞,有时形成滤泡。该部血管丰富。

结膜的分泌腺有:①付泪腺:结构与泪腺相似,但较小,分泌泪液。在睑板上缘者叫Wolfring腺,在穹窿部结膜下者叫Krause腺。②杯状细胞:位于结膜上皮细胞层,以穹窿部结膜最多,分泌粘液,为粘液性分泌物的来源。

结膜的血管:来自眼睑的动脉弓和睫状前动脉(图1-28)。

结膜血管走行示意图

图 1-28 结膜血管走行示意图

(1)睑缘动脉弓穿通支于睑板下沟处穿过睑板分布于睑结膜。

(2)周围动脉弓发出上行及下行支。下行支走向睑缘与睑缘动脉弓的穿通支吻合供应睑结膜。上行支走向穹窿,再下行移向球结膜即结膜后动脉。结膜后动脉向前,距角膜缘约4mm处与结膜前动脉吻合。供应睑结膜、穹窿部结膜及距角膜缘4mm以外的球结膜。此血管充血称为结膜充血。

(3)睫状前动脉,在角膜缘外约4mm处穿入巩膜与虹膜动脉大环相吻合。尚没穿入巩膜时,其末梢细支继续向前形成结膜前动脉,并在角膜缘周围形成深层血管网,此血管充血时,为睫状充血。

结膜的静脉与相应的动脉伴行,但远较动脉为多。上下穹窿部形成明显的静脉丛。静脉回流有三。来自睑结膜、穹窿部结膜和大部球结膜静脉回流引入眼睑的静脉。相当于上睑周围动脉弓处,有一重要而明显的静脉丛,位于提上睑肌肌腱之间,其血液通过提上睑肌和上直肌的静脉,回流到眼静脉。角膜周围的静脉网,不如动脉网明显,回流于眼静脉。

结膜的淋巴:结膜淋巴发育良好,在结膜下组织内形成深浅两个淋巴管网,深层淋巴管网也引流浅层的淋巴。深层两丛淋巴管都与眼睑淋巴管会合。最后外侧者回流于耳前腮腺淋巴结,内侧者汇入颌下淋巴结。

结膜的神经:有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两种。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的第一、二分支。从第一支(眼支)起源的有泪腺神经、眶上、滑车上下神经。分别支配上睑、穹窿部、球结膜及泪阜、半月皱襞相应的结膜。靠近角膜缘的球结膜由睫状神经支配,也属三叉神经的第一支。从第二支(上颌神经)起源的眶下神经主要支配下睑结膜和下穹窿部结膜。交感神经纤维来自眼动脉的交感神经丛,是从海绵窦交感神经丛起源的。

 

三、泪器(lacrimal organs)

泪器由两部分组成(图1-29)

眼结膜囊及泪器,箭头示泪液之分泌及其排泄

图1-29 眼结膜囊及泪器,箭头示泪液之分泌及其排泄

1.分泌泪液部分:包括泪腺和付泪腺。

2.排泄泪液部分(泪道):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一)泪腺和付泪腺

泪腺位于眼眶前部外上方的泪腺窝内,被提上睑肌肌腱分隔为较大的眶部和较小的睑部泪腺,两部在后面有桥样腺组织相连接。其排泄导管约10--20根。开口于外上穹窿部结膜处。在结膜上尚有付泪腺。

血液供给来自眼动脉泪腺支。泪腺的神经复杂,为混合性神经,包括来自第Ⅴ颅神经眼支的感觉纤维和起源于颈内动脉丛的交感纤维,以及来自桥脑泪腺核的分泌纤维,司泪液的分泌(付交感神经)。

(二)泪道

1.泪小点:为泪道的起始部,位于距内眦约6mm的睑缘上。上下各一个,分别称上泪小点和下泪小点。泪点开口面向泪湖。

2.泪小管:始于泪小点,开始时垂直于睑缘,约1—2mm。然后再转水平向鼻侧进行,最后上下泪小管连合成总泪小管,再与泪囊相接。有时上下泪小管不会合而直接与泪囊连接。

3.泪囊:位于泪骨的泪囊窝内,上部在内眦韧带的后面,为一囊状结构,其顶端闭合成一盲端,下端与鼻泪管相接。正常泪囊长约12mm,管径约4~7mm。

4.鼻泪管:上与泪囊相接,位于上颌骨和泪

所形成的骨管内。向下逐渐变窄,开口于鼻道内。鼻腔疾病可引起泪道感染或鼻泪管阻塞而发生溢泪。

泪液自泪腺分泌经排泄管进入结膜囊,依靠瞬目运动和泪小管虹吸作用,向内眦汇集于泪湖,而后进入泪小点,通过泪道排出鼻腔,一部分泪液则随暴露部分而蒸发。

泪液为弱硷性透明液体,除含有少量蛋白和无机盐外,尚含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系统,β溶素和乳铁蛋白。泪液除具有湿润眼球作用外,还具有清洁和灭菌作用。当有刺激时,大量泪液分泌可冲洗和排除微小异物。在正常情况下,16小时内分泌泪液约0.5~0.6毫升。在睡眠状态下,泪液的分泌基本停止,在疼痛和情绪激动时则大量分泌。

 

四、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s)

眼外肌是附着于眼球外部的肌肉,与眼内肌(睫状肌、瞳孔开大肌和括约肌)系相对的名称。眼外肌是司眼球运动的横纹肌,每眼各有6条,按其走行方向分直肌和斜肌,直肌4条即上、下、内、外直肌;斜肌两条是,上斜肌和下斜肌(图1-30)。

眼外肌之起端及止端图解(左眼)

图1-30 眼外肌之起端及止端图解(左眼)

正常位置眼外肌作用之图解(右眼)

图1-31 正常位置眼外肌作用之图解(右眼)

四条直肌均起始于眶尖部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各肌的肌纤维自成一束,包围视神经分别向前展开,附着在眼球赤道前方,距角膜缘不同距离的巩膜上。

内、下、外、上直肌分别附着于角膜缘后5.5mm、6.5mm、6.9mm、7.7mm处。

上斜肌也起始于总腱环,沿眶上壁与眶内壁交角处前行,在接近眶内上缘处变为肌腱,穿过滑车的纤维环,然后转向后外方经过上直肌的下面,到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后外上部。

下斜肌起源于眶壁的内下侧,然后经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向外伸展至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的后外侧。

眼外肌的血液由眼动脉的肌支供给。

六条眼外肌的作用及神经支配如下(图1-31)

肌肉主要作用次要作用神经支配
外直肌外转  
内直肌内转  
上直肌上转内转同旋动眼神经
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动眼神经
下斜肌上转外转外旋动眼神经
上斜肌下转外转内旋滑车神经

以上各条眼外肌对眼球的作用,是指眼球向正前方时而言。当变动眼位时,各肌的作用也有所变动。眼球的每一运动,是各肌协作共同完成的,两眼的运动也必须协调一致。

 

五、眼眶(orbit)

眼眶是容纳眼球等组织的类似四边锥形的骨腔,左右各一,互相对称。成人眶深约4--5cm。眼眶除外侧壁比较坚固外,其它三壁骨质均菲薄。上壁与前颅凹,额窦;下壁与上颌窦;内侧壁与筛窦、鼻腔,后方与蝶窦相邻。

眼眶之前面观

图 1-32 眼眶之前面观

临床上眼眶病变可能损害眼球和视神经,还可引起付鼻窦和颅内病变。同样,各鼻窦及颅内的病变时也可波及眶内组织。

眼眶内容物有眼球、视神经、眼外肌、泪腺、脂肪、血管、神经等。

眼眶壁上有许多孔、裂、缝隙、窝,重要的有以下几处:(图1-32)

1.视神经孔:位于眶尖部,为视神经管之眶内开口。呈垂直椭圆形,直径约为6~6.5×4.5-~5mm。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的二根形成,长约6~8mm。视神经由此通过进入颅中窝,并有眼动脉自颅内经此管入眶。

2.眶上裂;位于视神经孔外侧,眶外壁与眶上壁分界处,与颅中窝相通。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眼静脉及交感神经纤维等由此裂通过。此处受损伤则出现眶上裂综合症。

3.眶下裂:在眶外壁与眶上壁之间,有眶下神经,三叉神经第二分支,眶下动脉及眶下静脉与翼腭静脉丛的吻合支等通过。

4.眶上切迹(或孔):在眶上缘外2/3和内1/3交界处,可触及。系眶上神经和眶上静脉通过处。

5.眶下孔:在眶下缘中部,缘下4~8mm处,有眶下神经、眶下动脉通过。

6.眼眶的窝:

眼眶外上角处有泪腺窝,容纳泪腺。

在眼眶内上角处有滑车窝,此处有滑车,供上斜肌通过。

眼眶内侧壁前方有泪囊窝,泪囊位于窝内。泪囊窝前缘为泪前嵴,后缘为泪后嵴,下方接骨性鼻泪管。为泪囊手术时重要解剖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