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中医教材\《中医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 > 第十四章 其他眼病

第五节 疳积上目

本病继发于小儿疳积,是以初起时在暗处不能见物,继而眼珠干燥,黑睛混浊,甚至糜烂破损为特征的眼病。《秘传眼科龙木论》对本病记载较早。又名小儿疳眼、疳毒眼。相当于西医学之角膜软化症。如不能及早诊治,容易导致失明。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喂养不当、食有偏好等损伤脾胃,或久病虚嬴,脾胃虚弱等,皆可导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酿成疳积。脾病及肝,肝血虚少,目窍失养且阴血不足,肝热内生,上攻于目,遂发本病。此外,病中无原则地忌口的小儿,及患寄生虫病之类消耗性疾病者易患此病。

[临床表现]

双眼发病,初起症轩.多见夜盲(又称雀目),眼珠干涩羞明,频频眨目。继而白睛萎黄,眼珠转动时,白睛表层于环绕黑睛处呈晕状皱起,黑睛失泽,知觉减退。随病情发展,白睛正对睑裂两侧出现略带银灰色之三角形干燥班,基底向着黑睛边缘,不为泪液所湿润;黑睛表面枯晦。甚至混浊如毛玻璃状。严重时,羞明显著,白睛粗厚如皮肤;黑睛知觉丧失,呈灰白色胶冻样混浊,甚至表面糜烂破损,并有黄液上冲等症。愈后往往遗留翳障,影响视力。本病黑睛极易溃破,变为蟹睛、眼珠枯萎等恶候。

全身症:初起常见患儿面色萎黄,身体羸瘦,毛发枯焦,掩面而卧,或烦躁不宁。若见腹大如臌,青筋暴露,频频泄泻,胃纳全无,哭声嘶哑而低微,手足俱肿者,病属危重,除可致双眼失明外,尚有生命危险。

[诊断依据]

一、眼部干涩,羞明,频频眨目,暗处或入夜视物模糊不清。

二、白睛干燥,少泽,起皱,眦部白睛出现银白色三角斑。

三、黑睛混浊,知觉减退,重者继发凝脂翳及黄液上冲,或软腐溃陷,穿破而成蟹睛。

四、有喂养不当、营养不良或慢性腹泻病史。

[鉴别诊断]

本病早期出现之雀目,称肝虚雀目。在外眼见症不明显时,需与高风雀目相鉴别。高风雀目患者眼无不适,外观端好,眼底变化初起可不明显,随年龄的增长,病变逐渐明显,视野开始缩小,夜盲亦逐年加重,但白睛、黑睛及全身无疳积见症。

[辨证论治]

本病是疳积在眼的局部病变,内治常结合全身病情用健脾清热、杀虫消疳、养肝明目等法。同时,亦可采用针灸及捏脊疗法。此外,还应注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和改善饮食营养。

一、内治

(一)肝脾亏虚

[主证]小儿食少腹胀,面黄体瘦,夜盲初起,白睛干涩,频频眨目。

[证候分析]脾胃气虚,失于健运,内有积滞,则食少腹胀。气血生化不足,不荣头面及肌肉,故面黄体瘦。血不养目,因而在暗光下或黄昏后不辨人物,白睛干涩,频频眨目。

[治法]健脾消积,养肝明目。

[方药]八珍汤加减。原方用于本证可去川芎,加山楂、麦芽、陈皮、夜明砂、鲜猪肝,取其健睥益气消积,养肝补血明目。

(二)脾虚肝热

[主证]虫积日久,腹胀便溏,午后潮热,烦躁不宁,黑睛生翳,或糜烂。

[证候分析]虫积日久,损伤脾胃,致运化失常,则腹胀便溏。气血生化不足,肝失濡养,热自内生,故午后潮热,烦躁不宁。肝热上攻,则黑睛生翳或糜烂。

[治法]健脾清肝,杀虫消疳。

[方药]肥儿丸加减。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楂、神曲、麦芽健脾消积;黄连、胡黄连清湿热;芦荟、使君子清热杀虫消疳;诸药组方,健脾清肝,杀虫消疳。黑睛翳溃或黄液上冲者,宜选加龙胆草、栀子、蒲公英。白芍之类清肝泻热。

(三)脾虚湿困

[主证]面黄体瘦,精神萎靡,食少腹胀。大便溏泻,黑睛生翳或糜烂破溃,舌淡苔白脉濡。

[证候分析]脾胃受损,运化无力,故食少腹胀,大便溏泻。脾虚精气不得化生,形神皆失所养,则面黄肌瘦,精神萎靡,黑睛混浊,甚至糜烂破溃。舌淡苔白,脉濡均为脾虚湿困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消疳。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原方有健脾益气,升清降浊之功。用于脾虚有积滞者,可加神曲、麦芽;有虫积者,可加使君子、鹤虱、芜荑;湿郁化热者,酌加胡黄连

(四)中焦虚寒

[主证]面色苍白,大便频泻,完谷不化,肢厥脉微,黑睛糜烂或破损,形成蟹睛。

[证候分析]中焦虚寒,脾胃运化及升降失职,则自利频频,完谷不化。阳虚无以温煦,故面色苍白,肢厥脉微。精气不足,目失所养,则黑睛病变日重,甚至溃破,形成蟹睛。

[治法]温中散寒,补益脾胃。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原方以附子、干姜温中阳,散寒邪;人参大补脾胃元气,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若用于阳虚甚者,可再加肉桂

如果黑睛病变同时,症见全身枯瘦,腹大筋青,便泻不止,口干声哑,手足浮肿,当以挽救生命为要,按儿科疳积之重危症论治。

二、外治

(一)黑睛混浊糜烂或黄液上冲时,用清热解毒眼药水及扩瞳药滴眼。

(二)鱼肝油滴眼。

三、针灸疗法

针刺四缝,灸气海、足三里、脾俞、肝俞、肾俞等。

四、其他疗法

(一)捏脊疗法以两手指背横压在长强穴部位,向大椎穴推进。同时以两手拇指与食指将皮肤肌肉捏起,交替向上,直至大椎穴,作为一次,如此连续6次,在扒捏第5、6次时,每次以拇指在腰部用隐力将肌肉提起约4—5下,捏完后,再以两拇指从命门向肾俞左右推压2—3下。此疗法有调理脾胃、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功效。

(二)鲜猪肝60g剖开,夹苍术末10g以线扎定,人米汤内煮熟,然后将药肝连汤分次服用。每日1剂。年幼小者酌情减量。

(三)应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A、D制剂。

[预防调摄]

一、调摄护理

(一)患儿饮食应多进富含营养的鱼、蛋、乳、肝类食品及新鲜蔬菜,如胡萝卜、青菜、水果等,以辅助治疗。

(二)黑睛表面若已软化坏死,应约束患儿双手,防止其用手揉擦眼部;医护人员亦应注意,切勿用重力开睑,以免促成眼珠穿孔。

二、预防

(一}对惭乳期的婴儿及发育期的幼儿和儿童,以及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应适当补充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及蛋类、鱼类等食物。对婴幼儿,尤应做到合理喂养,防止饮食偏嗜和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二)小儿若有疳积见症,应及早治疗,凡患儿频频眨目,或闭睑不开,喜伏母怀者,应警惕本病的发生。对麻毒攻目者,亦需注意观察是否合并本病。

(三)讲究卫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不必要的“忌口”。

[转归预后]

本病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易致失明。全身若见腹大如臌,青筋暴露,频频泄泻,胃纳全无,哭声嘶哑而低微,手足俱肿者,病属重危,不仅可能双眼失明,而且还有生命危险。

[文献摘要]

一、《银海精微·小儿疳伤》:“小儿疳伤之症,富贵之家,多生是疾,盖由父母过爱之由也。小儿如草木之萌,难受风日寒露之欺,且小儿五脏六腑未实,气血柔弱,怎禁油腻煎炒及诸般荤腥。或一周半载,纵口味食糖甜之物,及鹅鸭鸡猪牛羊等肉,或饭方了,又哺以乳,或乳方饱又与其饭,……有是症焉。或贫贱之家,亦有是症,何也?一食诸物不消不化,先伤于脾,致腹胀,午后发热,至夜半方退,日久头发稀疏,转作泄泻频频,泻甚则渴,至伤肝胆,眼之白仁鲜红,羞明怕日,渐生翳膜,遮瞒黑珠,或突起如黑豆、如香菰之状。治法先治内,后治外。……若疳伤肝胆,眼珠突出或瞎尽,为不治之症。不独瞎眼,甚至伤命。若声哑口干,手脚俱肿,十死八九”。

二、《审视瑶函·疳伤》:“疳眼伤脾湿热薰,木盛土衰风毒生”。

三、《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小儿疳眼者,初因饮食伤脾,久则肝热上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