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中医著作\《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 卷第三十七

痈疽发背证候等论并法五十四首

夫二仪含象,三才贯形,五体以类于五行,六腑乃同于六吕,人之肉也,则脾之所主,人之皮肤,则肺之所管,肤肉受病,皆繇滋味而与衣服,衣服浓暖则表之呼寒,滋味失度。

则腑脏皆热,腑脏既拥,则血脉不流,血脉不流,则毒瓦斯偏注凑于俞穴,俞穴之所,阴阳会津承虚伏守,必煮其血,血败即溃肉,肉腐而成脓,实则为痈,浮则为肿也。若兼肾肝虚热,遂成疽成 矣,且疽则附骨, 则着筋,凡曰痈疽,脉皆有状,有浮有滑,有数有涩,有弱有沉,浮为阳虚,滑为阳实,数为阳燥,涩为阴寒,弱为阴虚,沉为阴坚,三阳三阴之脉也,若三部之中,脉有一阴一阳复结为失常经者,痈疽之候也,且脉法,心洪肺浮,肝弦肾沉。若肺肝心俱至,即发痈疽,何以言之,为一阴一阳水火 焉,旧论寒热客于经络,血涩不通,其理乖也,论热尽发于内而形于外,未有外热能入于内,而成其肿,皆繇表虚客寒所搏,故衣浓暖呼其寒,是其义也,凡痈发生,皆繇自召,一呼吸失度,二喜怒不调,三饮食愆时,四阴阳乖候,犯此四者,则六腑不和,营卫不利,营者血也,卫者气也,血伤寒则涩,气伤热则益,气则为火,血则为水,水火相搏,遂形痈疽,故加虚则气撮心 ,四肢颤掉,若有失而悸,此为脓不出尽之候,久即成漏,纵瘥终发,宜服排脓补养药,即无咎也,痈疽之名,大体相似,发有深浅,疗有虚盈,然摄之于药物,殊途而同归也。

凡人强壮之年,少阳气省,皮肤疏薄,滋味惬情,肠胃壅塞,因壅发热,即受其寒,寒气总至,受有深浅,随处为证,浅即内阳尚壮,中即少虚,深即虚竭,病在阳即易去,在阴即难除,其有决生死之神功,辨形色之宗旨,明刘涓之术录尔。凡痈疽脓出后,不可疗者有五,一眼白睛青黑而小,二咽药而呕,三伤痛渴甚,四膊项中不仁,五音嘶色夺,此为极也又凡食诸生果,皆召其 ,养生法云,勿食不成核之果,勿食和污粒之食,皆为疮痈,略为纲举,以晓将来耳。

千金论曰,凡发背,皆繇服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单服钟乳而发者。又有生平不服石,而自发背者,此是上代有服之者。其候率多于背两胛间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痒,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以为事。日渐长大,不过十日遂至不救,及其临困时,疮方圆径三四寸,高一寸,兼有数十孔,以手按之,诸孔之中,脓皆反出,寻即失音不言,所以养生者,小觉背上痛痒有异,即取净土水和作泥,捻作饼子,径一寸浓二分,贴着疮上,以粗艾大作炷灸之。一炷一易饼子,肿若粟米大时,可灸七饼即瘥,若如榆荚大,灸七七炷即瘥。若至钱许大,日又五香连翘汤方。

青木香 沉香 独活 连翘 升麻(各二两) 麝香(半两) 薰陆香(攻头痛不着亦得)射干(二两一法一两) 大黄(三两别渍) 淡竹沥(二升) 鸡舌香(各二两) 桑寄生(二两)通草(二两)

上十三味切,以水九升煮药,待水减半后,内竹沥更煮,取二升,分温三服甚佳。(千金本方有丁香无鸡舌香)又五香丸,疗心腹鼓胀冷泻,鬼气疰忤方。(亦名沉香丸)沉水香 青木香 丁香 朱砂(别研各一两) 麝香(别研) 犀角(错取屑) 薰陆香栀子仁 连翘 石膏(别研各二两) 芒硝(熬) 蜀升麻 大青 干蓝 栝蒌 干葛 茵陈 黄芩肉桂茯苓(各三两) 巴豆(三两去心皮熬令变色别研如脂) 大黄(二两)

上二十三味捣筛,蜜和更捣一千杵,封以油腊纸,无在有患时温热疰病,鬼疟病,心腹鼓胀,疸黄垂欲死者,可服四五丸,丸如梧子大,或至六七丸,但取三两行快利为度,利止即瘥。

又疗发背肠痈,乳痈,一切毒肿,服之脓化为水,神验方。

犀角(屑十二分) 大黄(五分) 蜀升麻 栀子仁 黄芩 防风当归 甘草(炙)干蓝 人参 黄连 黄 (各四两) 巴豆(二十颗去心皮熬别捣)

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为丸,初服十丸,取快利三两行,如不快利,更服三两丸,以快利为度,若利多,以冷酢饭止之,以后服每减丸常取溏利,肿消乃止。(一方有蓼实)又疗一切肿,初觉痛不可忍,神效方。

取面溲如十指许粗,绕肿令匝,满中布生椒,又以一片面可椒上盖之,当中以艾炷如酸枣大灸之,盖面欲焦,即换着新面,痛停止。

又疗风毒及一切肿涂散方,天后赐会稽王岑十六,遂于岭南见郭讷驸马,患肿发背,会稽与芦黄门等亲与药须臾平复,岑候因得此法。

大黄(五两) 白蔹(三大两) 寒水石 紫葛 青木香(各一大两) 硝石 黄芩(各二大两) 大青(三两) 苦参(一两)

上九味捣散,和牛乳涂故布上,拓肿上,随着即消,干复易之,若肿在骨节,即拓近骨节好肉处,移取肿拓即消。

又方汝阴灵明府说传云甚验。

水银(二斤)

上一味,以纸分为两裹,蜜系头,更以帛重裹,勿令走失,递互将拓上,觉温即易,不过十数度,热毒尽歇即消矣,神效。

又发背神验方。

狗白粪(半两)

上一味,觉欲作肿者以暖水一升绞取汁,分再服以滓敷上,每日再为之,瘥止。

又方:凡肿起于背胛中,头白如黍粟,四相连肿赤黑,令人闷乱者,名发背也,宜禁阳事酒蒜面,若不灸疗,即入内杀人,可当疮灸七八百壮,有人不识,多作杂肿疗皆乃死。

又方:取三年酢滓微火煎,和牛脂封上,日一易之。

又方:取乱发灰,酒服一方寸匕,亦治瘭疽。

又方:狗牙灰,酢和封之瘥。

又方:饮铁浆三升,下利即瘥。

又方:猪羊脂封之,亦疗乳痈妙。

又方:鹿角灰,酢和涂之佳。

又疗石气在皮肤肿热膏方。

生麦门冬(去心) 葳蕤 鼠李皮 石膏(碎) 凝水石 沙参(各一两) 青葙子 露蜂房(各一分) 竹沥(一大合) 杏仁油(一大合) 牛酥(五大两) 生地黄汁(三合)

上十二味切,内酥油沥中,微火上煎令鱼眼沸,一炊久膏成,觉有热处即摩之,瘥止。

又疗发背及痈疽溃漏,并未溃肿毒方。

栝蒌 榆皮 胡燕窠 鼠坌土 女人潮信帛(水洗取汁)

上五味等分,潮信汁和如泥,涂肿上,干即易之,溃者四面封,亦觉即封之,三五日瘥又排脓内塞散,主大疮热已退,脓血不止,疮中肉虚疼痛方。

防风 茯苓 白芷 桔梗 远志(去心) 甘草(炙) 人参当归 黄 (各一两)附子(二枚炮) 桂心(二分) 浓朴(炙二两) 赤小豆(五合熬)

上十四味捣散,酒服一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又排脓止痛,利小便散方。

瞿麦(二两) 芍药(三两) 赤小豆(微熬) 桂心 芎 麦门冬(去心) 白蔹(各二分) 黄 当归(各二两)

上九味捣筛,先食温酒服一方寸匕,日三。

又疗痈肿令自溃长肉,薏苡仁散方。

薏苡仁 桂心 白蔹 当归 肉苁蓉 干姜(各二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先食温酒服一方寸匕,日三夜再之,又疗诸虚不足,发背,及痈疽瘥后经年复发背,由太风聚结,毒瓦斯在内闭塞,得夏月出攻背,不治积聚作脓血,或为内漏,内塞排脓散方。

山茱萸 五味子 茯苓 干姜(各六分) 当归 石苇(去毛) 芎 (各四分) 附子(二分炮) 肉苁蓉 巴戟天(去心) 远志(去心) 麦门冬(去心) 干地黄(各八分) 菟丝子(酒渍) 地麦(各三分取洗者) 石斛 人参 甘草(炙) 芍药 桂心(各五分)

上二十味捣散,服一方寸匕,日三夜一。稍加至二匕,长服终生不发痈疖。

又疗痈疽发背,妇人发乳,诸疖已溃未溃者便消,不消者速溃疾愈,内补散方。

木占斯 败酱 细辛 干姜 浓朴(炙) 桔梗 甘草(炙各一两) 人参(六分一法二两) 栝蒌子(六分) 防风(六分)

上十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间食长服去败酱又疗痈疽发背,猪蹄汤方。

猪蹄(一具) 黄 黄连 芍药 黄芩(各二两) 蔷薇根 野狼牙(各八两切)

上七味切,以水三斗煮猪蹄令熟,澄取三升,渍诸药煮,取一升洗疮,一食顷着帛拭干,着生肌膏,日二,生痂止,疮痛者加当归甘草各二两。

又蚀恶肉散方。

马齿矾石(烧研) 茹 麝香(研) 丹砂(研) 雄黄(研) 雌黄(研) 白矾(各三分烧汁尽研) 硫黄(三分研)

上八味细作散敷之,先蚀恶肉令尽,即封生肌膏。

又痈疽蚀恶肉膏方。

大黄 附子(去皮) 莽草 芎 雄黄(研) 雌黄(研) 真珠(研各一两) 白蔹矾石(烧研) 黄芩 茹(各二两)

上十一味,先以猪膏一升半煎六种草,去滓内 茹矾石末,绞之涂疮中,恶肉尽即止。

又散方。

茹(膝头者) 矾石(烧研) 雄黄(研) 硫黄(研各二分)

上四味为散,内疮孔中,恶肉尽止,勿使过好肉也。

又疗痈疽发十指,或起膀胱,及发背,去恶肉方。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 当归 大黄 芎 芍药 黄芩 独活 莽草(各一两)

上八味,以水三斗煮猪蹄,取八升汁,内药,煮取四升,去滓洗疮,两食顷拭令燥以后,麝香膏封之。

又麝香膏,主诸恶疮及痈疽发背,去恶肉方。

麝香 矾石(烧) 雄黄 真珠(各一两研作末)

上四味,以猪脂搅令如泥,涂恶肉尽即止,更敷生肌膏。

又生肌膏,主痈疽发背已溃方。

甘草 当归 白芷 椒(去目) 干地黄 细辛 续断(各三两一法无续断) 乌啄(六枚去皮) 肉苁蓉(三两) 薤白(二十茎) 蛇衔(一两)

上十一味切,以好酢半升和渍一宿取猪膏三斤微火煎之,令鱼眼沸,三上三下,候白芷黄膏成,用涂之佳。

又疗胸背游肿痈,黄 汤方。

人参 麦门冬(去心) 石膏(碎) 芎 当归(各二两) 生地黄(八两) 甘草(炙) 芍药(各三两) 生姜(五两切) 大枣(三十枚擘) 半夏(四两洗去滑) 竹叶(一握)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煮竹叶,取九升,去滓内药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又疗服石之人患疮肿等,单服牛蒡方,每吞三撮。

又方:每食讫,含生干地黄丸如胡桃大,除热补益也。

又疗年四十以上,强壮常热,发痈无定处,大小便不通,大黄汤方。

大黄 黄芩(各三两) 升麻(二两) 栀子(五枚) 芒硝(一两汤成下)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四合,去滓下芒硝,搅令调,分三服,得利为度,不过三剂即瘥。

又疗散发生疮肿赤 方。

取赤石臼一片,烧令赤,置酢中,捣作末敷之,如燥更易,以瘥为度,又取粪中蛴螬虫捣如泥涂肿上,不过三度即合口,甚妙。

又主腹内痈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三两) 芥子(半升) 硝石(三合) 桃仁(五十枚去尖皮碎切)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五合,分再服,脓即下,无脓者下血。

又若大热背肿身多生疮,下诸石方。

露蜂房(六两) 木绯帛(一尺) 乱发(二两) 升麻(三两)

上四味,先用绯帛裹蜂房等,以麻缠使遍,于炭火上烧,令烟尽,及热捣碎作黑灰,筛之取末,候热时,空腹酒和服一方寸匕,日再,服此药五六日,即常以小便及大便下青黄赤汁,及黑物极滑而腥臭者,此石下候,三五度下即休,若多恐令瘦损,若不大急困,但煮五加木汁服,亦疗疔肿。

又疗背上初欲作肿方。

大黄 升麻 甘草(炙) 黄芩(各三两) 栀子仁(百枚)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服快利便止,不下便进。

又凡发背为痈疽肿已溃未溃方。

香豉(三升)

上一味少着水和,熟捣如强泥,作饼子浓三分,依肿大小贴之,以艾布其上,灸其豉饼使温温热而已,勿令破肉也。若热痛急易之,或一日二日灸之,若先有疮孔,勿令豉饼盖却,但四面着灸,孔中汁出,即瘥止。

又疗恶毒肿着阴卵,或偏着一边,疼急挛痛,牵入小肠,痛不可忍,一宿杀人方。

茴香草

上一味捣取汁,饮一升,日三四服,又取滓敷肿,此外国神法,从元嘉末来用之,神效起死人。

又生鱼薄,主乳痈方。

生鲤鱼(长七寸) 大黄 莽草 灶中黄土(各六两)

上四味,别捣鱼如膏,三味下筛,更捣令调,以生地黄汁和敷肿上,日五六夜二三,即愈。

又疗动散背肿已自利,虚热不除,宜服竹叶黄 汤方。(出古今录验)竹叶(切三升) 黄 (四两) 小麦(一升)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二两研) 人参(三两) 升麻(一两) 茯苓(二两一法七分) 桂心(六分一法二分) 当归(三两) 干枣(十四枚) 五味子(三两) 生姜(三两) 干地黄(一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知母(一两)

上十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小麦,取九升,去滓内药煮,取三升,温分四服。

商陆贴诸肿方。

商陆(二两) 黄芩 黄连 白芷 白蔹 大黄 莽草(各二两) 白芨(二两)

上八味捣筛,消胶汁和如泥,涂纸贴肿,干即易之。

又有患痈破下脓讫,着兑药塞疮孔,乃疮痛,烦闷困极,有人为去兑药,以楸叶十重,以布帛裹,缓急得所。日再三易之,痛闷即止,此法大良无比,胜于众法,贴此主痈疽溃后,及冻疮有刺不出甚良。冬无楸叶,当早收之,临时以盐汤沃,令润用之亦佳,薄削楸白皮用之亦得。又栀子汤,主表里俱热,三焦壅实,身体生疮,或发痈疖,大小便不利方。

芒硝(汤成下) 甘草(炙各二两) 黄芩 知母(各三两) 大黄(四两别渍) 栀子仁(七枚)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四味,减半,下大黄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内芒硝,分三服。

又疗痈疽发背后小瘰 ,李根散方。

李根(切一升) 甘草(炙) 桔梗 黄芩(各二两) 葛根 当归(各三两) 桂心 芍药(各四两) 芎 (六分) 通草 白蔹 浓朴(炙) 附子(炮各一两) 栝蒌子(一升) 半夏(一升洗)

上十五味捣筛为散,酒服一方寸匕,日三,疮大困者,夜再,有人发背骨出十余节,服此即瘥。

又主痈疮发背方。

蜀椒(汗) 黄芩 人参(各二两) 干姜 附子(炮) 白蔹 防风 桂心 甘草(炙各一两) 芎 (二两) 赤小豆(一合半)

上十一味为散,酒服一方寸匕,日三夜再服之。

又内补散,疗痈疽发背,已溃未溃,排脓生肉方。

当归 人参(各二两) 桂心 芎 浓朴(炙) 防风 白芷 桔梗 甘草(炙各一两)

上九味为散,以酒服一方寸匕,日三夜再,疮未合,服勿停。

瞿麦散,主诸痈未溃,疮中疼痛,脓血不绝法。

瞿麦 白芷当归 细辛 芍药 芎 薏苡仁 赤小豆(末各一两)

上九味,先以清酒一升渍小豆,出铜器中熬之,干复渍,渍复熬,五遍止,然后捣诸药下筛,酒服一方寸匕,日三夜二,服三五日后,痛者痒,肌肉生,一法以春酒渍小豆。多痛倍瞿麦,痛未开倍白芷,多脓倍黄 薏苡仁芍药,甚妙。

又黄 散,主痈疽撮脓方。

黄 (五分多脓倍) 赤小豆(一分热口干倍) 芎 (二分肉不生倍) 芍药(三分痛不止倍) 白蔹(三分) 栝蒌(三分小便多倍之)

上六味捣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之。(一方有甘草三分)又疗发背及痈肿热 ,已熟者即脓出,未熟者自然消除,神验方。

牛蒡根(嫩者洗去土勿令见风细切一大升)

上一味,以水三大升煮令烂,绞去滓,更盛于瓷器中,重汤煎之,使如稀糊,以涂烂帛贴肿上热则易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