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书籍\西医备考\《普通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 第三章 腹外疝

第三节 股疝

凡经股环、股管而自卵园窝突出的疝,叫做股疝。股疝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女,右侧较多见。临床上较少见,约占腹外疝的5%。

解剖基础

股管是一个狭长形潜在性间隙,长约1.0~1.5cm。股管有上、下两口,上口为股环,椭圆形,直径约1.25cm,上覆盖有股坏隔膜。股管前界是腹股沟韧带,内界是陷窝韧带,后界是耻骨梳韧带,外界是股静脉。股管下口为卵圆窝,在耻骨结节的下外侧约2cm处,是阔筋膜的一个缺陷,呈椭圆形,上有一层薄膜覆盖,称为筛状板。大隐静脉也在此穿过筛状板而汇入股静脉。

病因

女性骨盆较宽阔,联合肌腱及陷窝韧带常发育不全或变薄,导致股环宽大松弛,加上腹内压增高的诱因,使下坠的腹腔内脏经股环进入股管,自卵圆窝突出(图2-33),故女性多见。疝内容物多为小肠和大网膜。

股疝的解剖关系

图2-33 股疝的解剖关系

由于股管几乎是垂直向下的,疝内容物似直线状下坠,但一出卵圆窝后,却突转向前,形成一锐角。加以股环本身狭小,周围韧带坚韧,因此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

临床表现

易复性腹疝的症状较轻,常为病人不注意,尤其肥胖者更易被疏忽和漏诊。股疝之疝块通常不大,主要表现为卵圆窝处有一半球形隆起,大小通常象一枚核桃或鸡旦。质地柔软,为可复性。由于囊外有丰富的脂肪组织,平卧而回纳疝内容物后,有时疝块并不完全消失。由于疝囊颈狭小,当咳嗽增加腹压时,局部咳嗽冲动感不明显,一部分病人可在久站后感到患处胀痛、下坠不适。

约半数病例,发生嵌顿,引起局部明显疼痛,出现急性肠梗阻疝状时才来就诊。故对急性肠梗阻病人,尤其是中年妇女,应注意检查有无股疝,以免漏诊。

鉴别诊断

股疝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上内方,呈梨形,而股疝则位于腹股沟韧带之下外方,多呈半球形。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内环、嘱病人站立或咳嗽,为腹股沟斜疝时疝块不再出现,而股疝则复现。腹股沟直疝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手指检查腹股沟(Hesselbach)三角,腹壁有缺损。

2.大隐静脉曲张结节:在病人站立或咳嗽时可增大,平卧时消失,可误为可复性股疝。鉴别要点在于用手指压住股静脉近侧端,可使大隐静脉曲线结节膨胀增大,而股疝则否。静脉曲张者常伴有下肢其它部位的静脉曲张,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3.淋巴结肿大:嵌顿性股疝应与急性淋巴结炎相鉴别,后者常呈椭圆形,虽有压痛,但没有剧烈腹痛等急性肠梗阻症状。常可在同侧下肢找到原发感染灶。

4.髂腰部寒性脓肿:因有咳嗽冲击感,平卧时肿块也能部分缩小,可与股疝相混淆,但它多位于腹股沟外侧,偏髂窝处,有较明显的波动征。X线片可见腰椎或骶髂关节结核。

治疗

股疝易嵌顿,又易发展为绞窄,应紧急手术治疗,最常见的手术方法是Mc Vay 修补术。有两种手术经路:腹股沟上切口和腹股沟下切口。

1.腹股沟上修补术:切口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逐层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股沟韧带。将腹内斜肌、圆韧带(在男性为精索)牵向内上方、显露腹股沟管后壁,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切开腹横筋膜,即可发现疝囊,进入股管。然后边游离,边向上提出疝囊,也可在卵圆孔处用力向上推压,直到疝囊完全游离,提出切口外,切开疝囊,回纳疝内容物,以丝线作高位缝扎,切除多余疝囊壁,按照Mc Vay术式,将腹横筋膜,腹内斜肌、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缝至耻骨梳韧带和陷窝韧带。然后还可缝合耻骨肌筋膜和腹股沟韧带,以封闭股环。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2.腹股沟下修补法:卵圆窝处直切口。切开筛筋膜,直接显露疝囊。细心推开股静脉和大隐静脉,向上分离至疝囊颈部切开疝囊,回纳疝内容物,高位贯穿缝扎疝囊颈,修去多余囊壁。然后、将腹股沟韧带、隐窝韧带与耻骨梳韧带缝合,以关闭股环。在外侧宜注意勿损伤或压紧股静脉。

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手术时,因疝环狭小,回纳疝内容物常有一定困难。遇有这种情况时,可切断腹股沟韧带以扩大股环,但在疝内容物回纳后,应仔细修复其切断的韧带。切开陷窝韧带也可扩大股环,但有损伤异位闭孔动脉的可能,应予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