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拼音导航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常山散

目录
“常山散”在《外台秘要)卷五引《广济方》
“常山散”在《直指小儿》卷四
“常山散”在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常山散”在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
“常山散”在《外台》卷五引《广济方》
“常山散”在《外台》卷五引《备急方》
“常山散”在《外台》卷五引《崔氏方》
“常山散”在《圣惠》卷五十六
“常山散”在《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常山散”在《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常山散”在《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外台秘要)卷五引《广济方》:常山散

【处方】 常山38克 升麻15克 蜀漆7.5克

【制法】 上三味,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主疟疾。

【用法用量】 每服6克,加米15克,用井花水200毫升煎,去滓顿服,少间则吐,吐讫则愈。

【摘录】 《外台秘要)卷五引《广济方》

《直指小儿》卷四:常山散

【处方】 川常山半两,川大黄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心1分,乌梅肉1分。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小儿发疟,痰壅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井水1小盏,煎至半,候冷,未发前与之。

【摘录】 《直指小儿》卷四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常山散

【处方】 恒山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川升麻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间日疟,发作无时,寒热不止。

【用法用量】 空腹以温水调2钱服。以微吐为度,未吐再服。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常山散

【处方】 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甘草1两(生用),冬瓜汁4合,车前叶1握(无叶取于2合),恒山半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温疟。

【用法用量】 以浆水1大盏半,并冬瓜汁宿浸,欲发日五更初,以急火煎取1盏,去滓,分为2服,五更1服,取快吐3-5度;至发时又服,亦取吐3-5度。过时便得吃浆水粥补之。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二○○

《外台》卷五引《广济方》:常山散

【别名】 升麻常山

【处方】 常山5分,升麻2分,蜀漆1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疟疾。

【用法用量】 升麻常山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注意】 忌生葱、生菜及诸果子、生冷、油腻等物。

【摘录】 《外台》卷五引《广济方》

《外台》卷五引《备急方》:常山散

【处方】 常山3两,羚羊角3两(炙令焦),乌梅肉3两,黄芩2两,甘草1两半(炙)。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疟疾,连绵积日不愈。

【用法用量】 以竹叶煮饮取6-7合,饮及热用,调常山散3方寸匕,未发前1服。若愈停,不愈,临欲发又进2方寸匕。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摘录】 《外台》卷五引《备急方》

《外台》卷五引《崔氏方》:常山散

【处方】 常山3两,干漆3两(熬烟尽),牡蛎1两半(熬),桂心3两,橘皮2两,杏仁2两(去皮尖,熬)。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久疟。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先发热,饮和服;若先寒,清酒和服之,时取未发前一食顷服。

【注意】 服药日唯须晚食,7日内慎如药法,忌生葱、生菜。

【摘录】 《外台》卷五引《崔氏方》

《圣惠》卷五十六:常山散

【处方】 恒山1两,甘草半两(生用),麝香1钱(细研)。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鬼疰。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得大吐即效。

【摘录】 《圣惠》卷五十六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常山散

【处方】 常山末1两,砒霜(研)1分,丹砂(研)1钱。

【制法】 上为末,入白面糊和作饼子,油内煮焦黑为度,再研极细。

【功能主治】 诸疟,寒热往来,止而复发。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匕,夜半冷茶清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常山散

【处方】 常山、栀子仁、桂(去粗皮)、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各等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疟病。头痛发热,身面黄色,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常山散

【处方】 常山1两,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1两,升麻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栀子仁1两,人参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疟病。身黄发热,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温水调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