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药材\
中药材拼音导航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思子根

目录
“相思子根”在《*辞典》
“相思子根”在《中华本草》

 

《*辞典》:相思子根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 Xiānɡ Sī Zǐ Gēn

【来源】 豆科植物相思子

【原形态】 详"相思子"条。

【化学成份】 含相思豆考耳、相思子绕耳及二种生物碱相思子新碱和相思豆碱。

【药理作用】 醇提取物对小鼠有抗雌性激素的作用。

【性味】 《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功能主治】 ①《南宁市药物志》:"治黄疸。"

②《广西中草药》:"清热利尿。治咽喉肿痛,肝炎,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相思子根

【出处】 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 Xiānɡ Sī Zǐ Gēn

【英文名】 Root Abrus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rus precatorius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杂质,切段,晒干。

【原形态】 相思子 攀援灌木。枝细弱,有平伏短刚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8-15对,具短柄,长圆形,两端圆形,先端有极小尖头,长1-2cm,宽0.3-0.3cm,上面无乞求,下面被稀疏的伏贴细毛。总状花序很小,长3-6cm,成头状,生在短枝上,无总花梗,花序轴短而粗,肉质。花小,排列紧密,长约9mm,具短梗;花萼黄绿色,钟形,长约3mm,先端有4短齿,外侧被毛;花冠淡紫色,旗瓣阔卵形,基部有三角状的爪,翼瓣与龙骨瓣狭窄;雄蕊9,成1束;子房上位,被毛,花柱无毛,柱头具细乳头。荚果黄绿色,革质,菱状长圆形,扁平或膨胀,长2-4.5cm,宽1.2-1.4cm,先端有弯曲的喙,被刚毛状细毛。种子4-6颗,椭圆形,在脐的一端黑色,上端朱红色,长6.5mm,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地带或山间、路旁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根略呈圆柱状,直径2-5cm或更粗,表面深棕色至灰褐色,粗糙,密被横向皮孔及突起的瘤状疤痕。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不整齐,破裂状。气微,味微苦涩。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7-12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组成,内含棕色物质;木栓形成层明显,栓内层由5-9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内有草酸钙棱晶及类球形淀粉粒。中柱鞘厚壁细胞环由3-5列椭圆形或多角形的石细胞和纤维组成,其内外侧的一列细胞内均含有草酸钙棱晶。韧皮部广阔,筛管群分布密集,周围薄壁细胞内含有众多的草酸钙棱晶;韧皮射线1-5列细胞,细胞内也常含草酸钙棱晶。形成层明显。木质部近外缘的导管直径80-95(-104)μm,纵切面观多为具缘纹孔;木薄壁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或类圆形;木纤维成群散在;射线1-4列细胞,表面有细小点状壁孔,细胞内偶亦含草酸钙棱晶。

【化学成份】 相思子根中含相思豆醇(precol),相思子醇(abrol),相思子新碱(abrasine),相思豆碱(precasine)及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和相思子醌(abruquinone)A、B、C,相思子内酯(abruslactone)A,相思子原酸甲酯(methyl abrusgenate),相思子原酸(abrusgenic acid)。

【药理作用】 醇提取物对小鼠有抗雌性激素的作用。

【性味】 甘;凉

【归经】 肺;胆;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主咽喉肿痛,支气管炎,黄疸,肝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各家论述】 1.《南宁市药物志》:治黄疽。

2.《广西中草药》:清热利尿。治咽喉肿痛,肝炎,支气管炎。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