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典》:檀香泥
【出处】 《纲目拾遗》
【拼音名】 Tán Xiānɡ Ní
【来源】 为檀香科植物檀香心材中的树脂。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檀香"条。
【功能主治】 《纲目拾遗》:"治胃气滞痛,肝郁不舒。"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檀香泥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纲目抬遗》:檀香泥,乃檀香心中所含脂垢,不易得。色如尘土,故以泥名。热之亦作檀香气。
【拼音名】 Tán Xiānɡ Ní
【来源】 药材基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心材中的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ntalum album L.
【原形态】 常绿小乔木,高约10m。枝具条纹,有多数皮孔和半圆形的叶痕;小枝细长,节间稍肿大。叶片椭圆状卵形,膜质,长4-8cm,宽2-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多少下延,边缘波状,稍外折,背面有白粉,中脉在背面突起,侧脉约10对;叶柄细长,长1-1.5cm。三歧聚伞式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2.5-4cm;苞片2枚,钻状披针形,长2.5-3mm,早落;总花梗长2-5cm;花梗长2-4mm;花长4-4.5mm,直径5.6mm;花被管钟状,长约2mm,淡绿色;花被4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内部初时绿黄色,后呈深棕红色;雄蕊4,外伸;花盘裂片卵圆形,长约1mm;花柱长3mm,深红色,柱头浅3(-4)裂。核果长1-1.2cm,直径约1cm,外果皮肉质多汁,成熟时深紫红色至紫黑色,先端稍平坦,宿存花枝基多少隆起,内果皮具纵棱3-4条。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等地。
我国台湾、广东、海南、云南有引种。
【性味】 苦;性温
【归经】 胃;肝经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主肝胃不和;脘胁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纲目拾遗》:治胃气滞痛,肝郁不舒。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