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药材\
中药材拼音导航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栗树根

目录
“栗树根”在《*辞典》
“栗树根”在《中华本草》

 

《*辞典》:栗树根

【出处】 汪颖《食物本草》

【拼音名】 Lì Shù Gēn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树根

【性味】 《四川中药志》:"味甘淡,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①汪颖《食物本草》:"治偏肾(疝)气,酒煎服之。"

②《四川中药志》:"治血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

【附方】 治红肿牙痛:板栗根、棕树根。煎水煮蛋吃。(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栗树根

【出处】 出自汪颖《食物本草》

【拼音名】 Lì Shù G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板栗的树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挖,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15-20m。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阔卵形,被茸毛。单叶互生,叶丙长0.5-2cm,被细绒毛或近无毛;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5.5-7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侧不相等,叶缘有锯齿,齿端具芒状尖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羽状侧脉10-17对,中脉上有毛;下面淡绿色,有白色绒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长9-20cm,被绒毛,淡黄褐色,雄花着生于花序上、中部,每簇具花3-5,雄蕊8-10;雌花无梗,常生于雄花序下部,外有壳斗状总,2-3(-5)朵生于总苞内,子房下位,花柱5-9,花柱5-9,花柱下部被毛。壳斗边刺直径4-6.5cm,密被紧贴星状柔毛,刺密生,每壳斗有2-3坚果,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直径1.5-3cm,深褐色,顶端被绒毛。花期4-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栽培于海拔100-2500m的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等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以南各地,除青海、新疆以外,均有栽培。以华北、西南和长江流域各地栽培最为集中,产量最大。

【化学成份】 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丙氨酸(alan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天冬酰胺(asparagine),精氨酸(arginine)等多种游离氨基酸;还含有地衣二醇(orcinol),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龙胆酸(gentis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没食子酸(gentis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

【性味】 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活血调经。主疝气偏坠;牙痛;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附方】 治红肿牙痛:板栗根、棕树根。煎水煮蛋吃。(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 汪颖《食物本草》:治偏肾(疝)气,酒煎服之。

2.《四川中药志》:治血痹。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