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苦木
【拼音名】 Kǔ Mù
【英文名】 RAMULUS ET FOLIUM PICRASMAE
【别名】 苦皮树、苦树皮、苦皮子、苦胆木、赶狗木、熊胆树、土樗子
【来源】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 Don)Benn. 的干燥枝及叶。夏、秋二季采收,干燥。
【性状】 本品枝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2cm;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有细密的纵纹及多数点状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淡黄色,嫩枝色较浅且髓部较大。叶为单数羽状复叶,易脱落;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近无柄,长4~16cm,宽1.5~6cm;先端锐尖,基部偏斜或稍圆,边缘具纯齿;两面通常绿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红色,沿中脉有柔毛。气微,味极苦。
【鉴别】 (1)本品粉末黄绿色。叶的上表皮细胞多边形;下表皮细胞气孔甚多,气孔不定式。叶肉细胞中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纤维成束,细长,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偶见方晶,形成晶纤维。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木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 除去杂质,枝洗净,润透,切片,晒干;叶喷淋清水,稍润,切丝,晒干。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归经】 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祛湿,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枝3~4.5g;叶1~3g。外用适量。
【贮藏】 置干燥处。
【摘录】 《中国药典》
《*辞典》:苦木
【拼音名】 Kǔ Mù
【英文名】 Indian Quassiawood Twing and Leaf
【别名】 土樗子、苦皮树、苦胆木、熊胆树
【来源】 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Benn.的枝和叶。全年可采,晒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平滑,有灰色皮孔及斑纹,小枝绿色至红褐色。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9~15,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0cm,宽2~4.5cm,先端锐尖,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沿中脉有柔毛。伞房状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异株;萼片、花瓣、雄蕊及子房心皮绵4~5出数。核果倒卵形,3~4个并生,蓝至红色,有宿萼。花期4~6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山谷及村边较潮湿处。产于黄河流域以南各地。
【性状】 枝圆柱形,直径0.5~2cm,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有细密纵纹及点状皮孔,质脆;木部段块块片状,黄色;叶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气微,味极苦。
【化学成份】 含苦木内酯A~N(nigakilactone A~N)、黄楝素C~G(picrasin C~G)、苦木半缩醛C~C,并含苦木酮(nigakinone)、甲基苦木酮、Ⅰ-羟甲基-β-卡波林(Ⅰ-hydroxymethyl-β-carboline)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抗菌消火,祛湿解毒。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肠炎、湿疹;毒蛇咬伤。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苦木
【拼音名】 Kǔ Mù
【别名】 黄楝瓣树、山熊胆、熊胆树、苦胆树、黄楝树、苦力芽、进口苦、黄檀木、苦皮树、臭辣子、苦树、鱼胆树、青鱼胆、狗胆木、苦木霜、苦胆木、赶狗木、苦弹子、土苦楝、野漆木、秤杆树、金条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木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crasnia quassioides(D.Don)Benn.[Rhus ailanthoides Bunge;Picrasma ailanthoides (Bunge) Pl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除去茎皮,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苦木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7-10m。树皮灰黑色,幼枝灰绿色,无毛,具明显的黄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常集生于枝端,长20-30cm;小叶9-15,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二歧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达12cm,密被柔毛;花杂性,黄绿色;萼片4-5,卵形,被毛;花瓣4-5,倒卵形,比萼片长约2倍;雄蕊4-5,着生于4-5裂的花盘基部;雌花较雄花小,子房卵形,4-5室,花柱4-5,彼此相拥扭转,基部连合。核果倒卵形,肉质,蓝至红色,3-4个并生,基部具宿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湿润而肥沃的山地、林缘、溪边、路旁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黄河以南各地。
【性状】 性状鉴别 茎类圆形,粗达30cm,或切片厚1cm。表面灰绿色或淡棕色,散布不规则灰白色斑纹。树心处的块片呈深黄色。横切片年轮明显,射线放射状排列。质坚硬,折断面纤维状。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外为木栓细胞,栓内层有纤维,单个或2-20个成束散在,薄壁细胞内有单晶及少数簇晶,韧皮部有许多纤维束切向排列呈层状,纤维壁薄,弱木化,纵切面观长140-240μm,直径12-20μm,两端细尖;射线内有单晶或簇晶,簇晶直径16-20μm。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及木细胞组成,均木化,导管内常含黄棕色内含物。木射线1-5列细胞,具单纹孔。含淀粉粒。
【化学成份】 1.茎含苦木碱(kumujian)A即1-乙氧甲酰基-咔啉(1-carboethoxy-carbo-line),苦木碱B即1-甲氧甲酰基-咔啉(1-carbomethoxy-carbo-line),苦木碱C即1-甲酰基-咔啉(1-formyl-carboline),苦木碱D即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4,5-dimethoxy-canthin-6-one),苦木碱E即铁屎米酮(canthin-6-one),苦木碱F即4-甲氧基铁屎米酮(4-methoxy-canthin-6-one),苦木碱G即1-乙烯基-4,8-二甲氧基-咔啉(1-vinyl-4, 8-dimethoxy-carboline),苦木西碱(picrasidine)C、D、E。树干含苦木素(quassin),异苦木素(pi-crasmin),苦树素(picrasin)A、B、C、D、E、F、G,苦木半缩醛(nigakihemiacetal)A、B、C, 苦木内酯(nigakilactone)A、B、C、D、E、F、G、H、I、J、K、L、M。嫩枝含(24Z)-27-羟基-3-氧代-7,24-甘遂二烯-21-醛[(24Z)-27-hydroxy-3-oxo-7,24-tirucalladien-21-al], (24Z)-27-羟基-7,24-甘遂二烯-3-酮[(24z)-27-hydroxy-7,24-tirucalldien-3-one],(24Z)-3 -氧代-3 -高-27-羟基-7,24-甘遂二烯-3-酮[(24Z)-3 -oxo-3 -homo-27-hydroxy-7, 24-tirucalldien-3-one],(24Z)-27-羟基-3-氧代-7,24-甘遂二烯-21-酸甲酯[methyl(24Z)-27-hydroxy-3-oxo-7,24-tirucalladien-21-oate],(24Z)-7,24-甘遂二烯-3β 27-二醇[(24Z)-7,24-tirucalladiene-3β27-diol],(24Z)-3β27-二羟基-7,24-甘遂二烯-21-醛[(24Z)-3β27-dihy-droxy-7,24-tirucalladien-21-al]。含1-乙烯基-4, 9-二甲氧基-咔啉(1-vinyl-4, 9-dimethoxy-carboline),-咔啉基[3-(4,8-二甲氧基-咔啉基)-1-甲氧基丙基]甲酮[ -carbelin-1-yl-3-(4,8-dimethoxy-carbolin-1-yl)-1-methoxypropylketone],1-乙基-4-甲氧基-咔啉(1-ethyl-4-methoxy-carboline),5-甲氧基铁屎米酮(5-methoxy canthin-6-one),铁屎米酮(canthin-6-one),1-乙烯基-4-甲氧基咔啉,1-乙烯基-4,8-二甲氧基-咔啉, 1-甲酰基-咔巴啉、1-羟甲基-咔啉(1-hydroxymethyl-carboline),1-甲氧甲酰基-咔啉,苦木酮碱(nigakinone),甲基苦木酮碱(methylnigakinone),3-甲基铁屎米-5,6-二酮(3-meihyl-cantin-5,6-dione)。含苦木碱(kumujancine)H即1-甲酰基-4-甲氧基-咔啉(1-formyl-4-methoxy-carboline),苦木碱(kumujanvine)I即3-咔啉基丙酸甲酯[methyl 3( -carbolin-1-yl)propionate],1-乙烯基-4-甲氧基-咔啉和3-甲基铁屎米-2,6-二酮(3-methyl-can-thin-2,6-dione)。此外,还含有苦树素甙(picrasinoside)A、B。
【药理作用】 1.对血流的影响:苦木中的铁屎米酮给兔静注0.3mg/kg,能增加兔肠和胃的血流率,增加率各为15%、10%。而苦木碱D、5-羟基-4-甲氧基铁屎米酮(5-羟基-苦木碱)F和苦木碱B仅增加兔肠的血流率。对苦木增加血流的机制的研究发现,苦木中的生物碱对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从苦木基部分离到的1-甲氧基碳基-咔啉对牛心cAMP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其IC50为3.6 × l0(-5 )mol/L。5-羟基-4-甲氧基铁屎米酮的IC50为1.4 × l0(-5)mol/L, 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的IC50为10.4 × l0(-5)。
2.抗癌作用:从苦木中分离到的苦树素甙-B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388细胞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弱于5-氟尿嘧啶。
3.其他作用:苦木中的 -咔啉在体外有抗单纯性疱疹病毒的活性。苦木枝叶制成的注射液(2g生药/ml)给小白鼠(0.2-0.5ml/只)及犬(8ml/只)皮下注射,对银环蛇毒中毒的小白鼠和狗有非常显着的保护作用,小白鼠保护率为75.6%,狗保护率为100%。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提取,蒸去乙醇后,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再以氯仿提取,蒸干,加蒸馏水2ml溶解。取1ml溶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天蓝色荧光,滴加氢氧化铵试液后,显淡黄绿色荧光。(检查内酯)(2)取上述溶液1ml,加异羟肟酸铁试液2-3滴,溶液呈紫红色。(检查内酯)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备用。以苦木碱B、C、D、F为对照品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用氯仿为展开剂,展距18cm。以改良Dra-gendorff-Wagner(1:1)试剂为显色剂显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样品与对照品在相对应的位置处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燥湿杀虫。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胆道感染;疮疖;疥癣;湿疹;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或浸酒搽。
【注意】 本品有一定毒性,内服不宜过量。孕妇慎服。
【附方】 本品以味苦着称,故有苦木、苦树之名。"鱼胆"、"狗胆"、"苦胆"等皆言其苦之甚也。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