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杜松
【拼音名】 Dù Sōnɡ
【别名】 刺柏、杜松子、崩松、棒松
【来源】 柏科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 et Zucc. [J. utilis Koidz.],以球果入药。
【生境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
【化学成份】 球果及枝均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α-蒎烯(α-pinene,C10H16)、△3-蒈烯(△3-carene)等。心材含一种新的二萜羟基酸。叶含蜡。花粉含蔗糖、葡萄糖、棉子糖等。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发汗,利尿,镇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痛。配方用尚可治布氏杆菌病。
【用法用量】 球果适量捣烂外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杜松
【拼音名】 Dù Sōnɡ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杜松的枝叶及球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niperus rigida Sied .et Zucc.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球果,夏秋采枝叶,晒干备用。
【原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皮褐灰色,纵裂;枝条直展,树冠塔形或圆锥形;小枝下垂,幼枝常呈三棱形,无毛。叶条状刺形,3叶轮生,质厚,坚硬,基部不下延,有关节,先端锐尖,长12-17mm,宽约lmm,上面凹下成深槽,槽内有1条窄白粉带,下面有明显的纵脊。雌雄同株或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椭圆状或近球形,长2-3mm。球果圆球形,直径6-8mm,2-3年成熟,成熟时淡褐黑色或蓝黑色,有白粉。种子近卵形,长约6mm,先端尖,有4条不明显的棱脊。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在东北地区常生长在海拔500m以下地带,在华北、西北地区生长于海拔1400-2200m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干燥成熟球果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7-8mm,紫褐色或蓝黑色,有光泽,表面稍带白粉。内含种子2-3枚,也有1枚或4枚者。种子卵圆形,长约6mm,褐色,先端尖,有4条不显着的棱角。气芳香特殊,味甘。
【化学成份】 球果含挥发油,主要有α-蒎烯(α-pinene),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β-榄香烯(β-elem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葎草烯(humulene),γ-荜澄茄烯(γ-cadinene),松油烯-4-醇(terpinen-4-ol),龙脑(borneol),香茅醇(citronellol)和茴香醚(anethole)等。 叶含穗花衫双黄酮(amentoflavone),竹柏双黄酮(podocar-pusflavone)A,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枝、叶含挥发油,其成分与果实挥发油相似。 心材含α-和β-柏木烯(cedrene)等各种萜类化合物及有机酸。
【药理作用】 杜松种子石油醚提取物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稀释至1:1600仍能制止细菌发育。将石油醚浸膏顺次用3%碳酸氢钠、3%碳酸钠、3%氢氧化钾处理,发现由氢氧化钾液所得到的部分有抗菌作用,稀释至l:12800亦有作用,但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及志贺痢疾杆菌则无作用。将此物减压蒸馏所得之蒸馏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稀释至1 :12800时亦有抗菌作用。经化学测定此抗菌物为松香酸(abietic acid)的异构体。
【性味】 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镇痛;除湿;利尿。主风湿关节痛;痛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