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典》:白沙虫药
【出处】 《贵州草药》
【拼音名】 Bái Shā Chónɡ Yào
【别名】 痢药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黄花香茶菜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方形,有柔毛。叶对生;卵状心形,长6~8厘米,宽4~6.5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重圆齿,两面均被白色柔毛;叶柄长2.5,4.5厘米,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色,上唇内具紫斑。小坚果卵状三棱形。
【生境分布】 生于草坡路旁。分布陕西、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理气利湿,解毒。治痢疾,烂脚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白沙虫药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拼音名】 Bái Shā Chónɡ Yào
【英文名】 Herb of Yellowflower Rabdosia
【别名】 痢药、方茎紫苏、鸡苏、假荨麻、烂脚草、臭蒿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花香茶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sculponeata (Vaniot) Hara [Plectranthus scolponeatus Vaniot;Isodon sculponeatus (Vaniot) Kud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划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0.5-2m。茎被稀疏平展的白色糙硬毛及密的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5-7cm;叶片宽卵状心形或卵状心形,长3.5-10.5cm,上面被白色卷曲疏柔毛,下面网脉上被白色平展长柔毛,其余部分被黄色小腺点。聚伞花序具9-11花,有长0.6-1.2cm的总花梗,组成顶生、宽约2-5cm的圆锥花序,稀腋生;苞片叶状;花萼钟状,长约2.5cm,果时下部囊状增大,长约5mm;外疏被白色糙硬毛,齿5,三角状卵形,近相等,与萼筒等长;花冠黄色,上后内具紫斑,长约6mm,筒几不超出萼,檐部二唇形;雄蕊及花柱均内藏。小坚果卵状三角形,具不明显犭色小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草地或灌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
【化学成份】 茎叶中含黄花香茶菜素(sculponeatin)A、B、C,延命草素(enmein)即黄花香茶菜素D(sculponeatin D)和大萼变型甲素(macrocalyxoformin A)[1,2]。
【药理作用】 白沙虫药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大萼变型甲素、黄花香茶菜柴油B、延命革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杆菌、枯草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其中黄花午茶菜素B作用最强,对上述细菌试管法测得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μm/ml;大萼变型甲素的MIC为125μg/ml[1,2]。
白沙虫药中的黄花香茶菜素C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有效,为抗癌活性成分[3]。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理气;利湿;解毒。主痢疾腹痛;脚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绒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