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分院在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成立以来,通过依托地方科研力量,打造中医药科研在地方上的“国家队”。
这一年,分院在地方搭建起开放、流动的合作交流平台,整合优质资源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共同组织大项目,形成联合攻关优势。目前已有6对科室建立了院际帮扶机制,定期进行交流。
虽然分院模式与管理体制关系有时矛盾,一些合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但未来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是必由之路。以科技体制创新为抓手,项目协作为落脚点,人才为基石,才能使“地方队”逐渐强大起来。
作为基层卫生院院长,我在2014年分别参加了国家、广东省、云浮市和罗定市四次不同级别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会议,感受到了国家进一步振兴和发展中医药的决心以及政策扶持对中医药事业的促进作用。
2014年,我院中医门诊达4万人次,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30%以上,中药饮片收入224万元。
目前我院准备升级为二级中医院,希望今后能得到各级资金大力扶持,用于改造和新建中医业务用房,出台相关倾斜政策吸引中医药人才到基层机构工作;希望社会保障部门出台更加灵活的政策,使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促进中医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当前医疗市场特别是基层,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过去一年,我们优化了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委托培养的模式解决了农村、县中医院等基层的人才需求,还根据医疗市场的需要,实施保健按摩师、足部按摩师、护理员等鉴定工作,也承接了一些国家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为乡镇卫生院、农村等基层培养卫生人才。
新的一年,我们希望职业学校除了完成技能培训外,还应该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就业方向倾斜。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与职业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以便职业学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动态调控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培养学生高素质、优技能、快速到岗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服务基层。
近年来, 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陆续出台,健康产业越来越受到百姓和社会的关注。这对于县级中医院来说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提示我们要重视大健康服务,建立“防治康养”一体的健康保障体系恰逢其时。
新的一年,除进一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非药物疗法,平遥县中医院还将在骨伤科等开展康复治疗服务。同时,向更多群众推广健康管理理念。
现在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缺少中医平台、中医特色,建议国家重视考虑在人口比较多的乡镇、社区筹建有中医文化内涵、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国医馆,增加中医的服务能力,在基层建立起我们中医自己的阵地。
2014年初,“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着力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作为该年度全国中医药工作重点之一被提出,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已经上升到国与国的外交层面。
北京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优先在重点国家打造区域“中医中心”示范点、逐步扩大覆盖面,在海外搭建集中医药教育、医疗、研究、文化交流功能为一体的传播平台。这些中心成为中医药在海外各国各地发展的“桥头堡”。
希望国家对中医药走向海外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指导,我们也会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可复制的推广模式,通过不同战略谋求合作发展机会。
健康产业在过去一年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重点任务分工,正在研究制定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和措施,着力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知名品牌,形成中医药服务的产业集群。
现在社会对于健康产业的需求很大,而这种需求也渐渐趋于“奢侈化”,从而产生了很多误区。首先要从规范市场做起。近年来,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制订了《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为保健医师、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
当前,保健机构概念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同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行业参与,充分发挥各领域协作作用,对健康产业进行大胆探索。保健行业还应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以及行业自律。
医改无疑为医院的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过去一年,我院推广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通过打造健康旅游示范区,发挥医疗康复疗养、养生保健的特色,发展了健康旅游产业。
我们也在思考,在中医疗养方面,中医医院有自身的专业医疗队伍,如何让这支专业医疗队伍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我们不只注重老年人的健康疗养,也开始注重年轻人的亚健康状态。
三亚市也有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尤其是今年1月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中,将医疗养生行业列入三亚市的支柱产业,这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
三亚市在健康服务业方面还有很多优势,但是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希望政府继续加强政策引导,规范市场运行,提高健康服务业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