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医药资讯>正文

西医学习中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高潮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主席对卫生部党组“关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学习班”的批示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毛主席肯定了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殷切地希望培养出一批中西医结合医生和几个高明的理论家。从此,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5所中医学院举办了2~3年制的西医学习中医班后,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相继举办了各类型西医学习中医短期班。西医学习中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高潮。

  光辉历程 卓越成就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为了集中反映我国当代中西医结合专家的工作历程、学术成就,以及他们多年的艰辛劳动和无私奉献,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医疗、教育、科研、管理等部门推荐选拔了279名中西医结合人才。他们多年来在中西医结合医学界各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279名中西医结合各类人才中,有十几名是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他们中间有的是当代中西医结合高明的理论家和中西医结合各个领域的领军人。他们大部分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第一届和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元老。

  为了反映半个世纪以来中西医结合成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汇编出版了《279名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传》,展示了半个世纪以来中西医结合在医疗、教育、临床等领域取得的划时代成就。

  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50多年来逐步完善了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根据国家在不同建设时期需要培养各个层次知识结构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为中西医结合科学研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做出功不可没的业绩。

  20世纪50~70年代初的中西医结合办学模式主要以举办西医学习中医班为主,分别举办了3年、2年、1年等不同学制的西医学习中医班和中西医结合管理人员学习班。从70年代末以后又陆续创办了中西医结合三年制、五年制本科,以及七年制双学位教育,继后又创办了中西医结合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流动站教育,使中西医结合教育跨入最高层次,从而逐步构建了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层次的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

  中西医结合事业是建立在我国中西两种医学都很发达的基础上,这就要求中西医结合人员既要具备较高水平西医知识,又要掌握系统的中医学知识,才能综合运用两种医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以及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不断创造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人类健康、疾病与生命问题,逐步发展为新的医学体系。因此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是中西医结合事业自身发展需求。重视人才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建设,多途径、多层次地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是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关键所在。

  科研成果引人瞩目

  全国获省部级以上的中西医科研成果达2500余项。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骨折,救治多脏器衰竭,针刺镇痛原理和针麻研究,抗疟新药青蒿素研制成功,中医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及其分子水平与基因水平机制研究等,均居国际领先水平。其他如对心血管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皮肤病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的成果,以及中药研究与开发取得的研究进展,均引起国际医药界的瞩目。

  中药新药结出丰硕成果,并广泛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如从中药青黛研制出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靛玉红;从中药砒霜研制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癌灵1号”;从中药青蒿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从中药五味子研制出治肝炎新药联苯双酯,以及成功研制川芎注射液、丹参酮、丹参素、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中药新药制剂防治心脑血管病。

  临床诊断和治疗模式初步确立

  “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方法的确立和运用,包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与辅助检查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中西医病证结合诊断模式方法,以及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疾病分期(型)辨证论治相结合,同病(异证)异治、异病(同证)同治以及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施治等中西医病证结合治疗模式方法。前者促进了中医辨证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临床诊断学;后者丰富和发展了临床治疗学,提高了临床疗效。

  理论与临床研究成果集腋成裘

  在中西医结合诊疗学理论研究方面,不断产生超越中、西医学原理知识的新认识、新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新的中西医结合理论概念。如“病证结合”诊断理论、辨病析态、微观辨证、显性证与潜隐证、急虚证、生理性肾虚与病理性肾虚、急性血瘀证与陈旧性血瘀证、高原血瘀证、脑窍瘀阻、血瘀证临界状态等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概念;还有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淤滞期(蕴热期/毒热期)阑尾炎等中西医结合新病名;以及“动静结合、筋骨并治”、病证同治、菌毒并治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学新概念等。这些中西医结合理论概念由个别到一般,由点到线乃至逐步全面,预示着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正在蕴育之中。

  展望未来,创造新医药学

  思路与方法上扩大中西医结合研究途径

  中西医结合最终目标是产生新的医学伦理体系。传统中医学和现代的西方医学虽然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都旨在揭示生命现象和疾病的本质,对于发展现代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国传统的中医学有两千多年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学说,有待研究;现代医学提供了许多新知识和新技术。如何把二者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总结过去实践的基础上,扩大对中医研究的内容,突破单纯的分析方法是当前中西医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当前中西医结合欲求得新的突破,必须在思路与方法上找出路。

  从临床实践入手,从中医理论着眼,是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途径

  2008年4月20日举行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术会第六次全国委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上,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中西医结合是继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加以坚持,加以发扬壮大。他认为,50多年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西医学习中医、与中医共同开展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研究、创造新医药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医学发展规律的。

  伟大目标 光荣任务

  习近平主席今年8月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提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给全国人民和卫生界医务工作者极大鼓励。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格局形成,为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广泛地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为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两大医学优势为全人类健康保健、延年益寿的任务搭建了新的平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展示了美好的前景。时代给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事业开辟了一条灿烂辉煌的大道。中西医结合双重诊断、双重治疗,病、证、药结合,以病为基础,证为关键,药为重点,以病带证,以证带药,是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优势。

上一篇:中医的思维是福尔摩斯型

下一篇:重阳节时已近晚秋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