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饮食,这一千古不变的话题,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日益丰富,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时代的来临,其在养生防病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指导全人类饮食的主要理论是西方营养学,然而营养学只研究了食物中七大营养要素(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粗纤维和水)的性能,对于食物中所谓“非营养要素”及其对人类生理、病理方面的作用尚知之甚少。中医学在饮食疗法方面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充分发掘其中有价值的理论与方法,并将之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必将更好地指导21世纪人类的饮食。
因时调摄
《素问·金匮真言论》提出了一个“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的命题,并为之铺陈,强调时序变化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故高濂在《遵生八笺》中特别强调食疗养生应审辨五脏,明辨五味,因时制宜。书中列《四时调摄笺》专篇讨论肝、心、脾、肺、肾五脏各旺于春、夏、长夏、秋、冬的情况,以及如何针对这种情况审辨各脏之病,利用五味调理等方法加以调摄。如高氏在《四时调摄笺·夏卷·心脏夏旺论》中谓“其声徵、其臭焦,故人有不畅事,心即焦躁。心气通则知五味,心病则舌焦卷而短,不知五味也”,“心风者,舌缩不能言也;血壅者,心悸也;舌无味者,心虚也;善忘者,心神离也;重语者,心乱也”。在《夏季摄生消息论》中云:“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三伏内腹中常冷,特忌下利,恐泻阴气,故不宜针灸,惟宜发汗。夏至后夜半一阴生,宜服热物兼服补肾汤药。”不仅如此,高氏更博引各种古籍中有关四季养生之论述,以丰富其内容。如在夏季养生中引《云笈七笺》日:“是月望后,宜食桑椹酒,治风热之疾,亦可造膏。用桑椹取汁三斗,白蜜四两,酥油一两,生姜汁二两,以罐先盛椹汁,重汤煮汁到三升,方入蜜、酥、姜汁,再加盐三钱,又煮如膏,瓷器收贮,每服一小杯,久服大治百种风疾。”
饮食有节
高氏在《遵生八笺》中强调饮食有节的重要性。如在《清修妙论笺》中强调“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终身之忌,暮常护气”,“大饱伤肺,大饥伤气”。引孙真人《养生歌》日:“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冬成瘰痢……日食须知忌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肾,大渴伤血饥伤气。”在《延年却病笺》中有“凡食先欲得食热食,次食温暖食,次冷食。春不宜食肝,夏不宜食心,秋不宜食肺,冬不宜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尤顺天理”,“凡食,皆熟胜于生,少胜于多。饱食走马成心痴,饮水勿急咽之,成气病及水癖”等论述,体现饮食当“有时有度”的养生思想。
老人饮食养生要旨
人到老年,机体衰老,脏腑机能减退。在这种情况下,饮食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氏参阅了宋人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及《千金要方》等古籍,从中汲取了有价值的内容:如其在《清修妙论笺》中引陈直言日:“常见世人治高年人之疾患,竞同少年,乱投汤药,妄行针灸,以攻其病,务期速愈。殊不知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已散……汗则泄阴气,吐则胃气逆,泻则元气脱,立致不虞,此老病大忌。更不可用市中买药,并他人闻说病源,不知药味,送来服饵,及虎狼之药,切宜仔细。若身有宿疾,或时发动,则随其症状,用温平顺气,开胃补虚,中和汤药,调停饮食,或随食物变馔治之,最为要法。”(《养老奉亲书·医药扶持》)由上可见,高氏认为治老年病,切不可投峻急之药,伤及原本衰弱之体,而应以温和之药或仅以饮食疗法治之。高氏又引《道林摄生论》日:“老人养寿之道,不令饱食便卧……食毕,少行百步,以手摩腹百遍,消食畅气,食欲少而数,恐多难化,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勿食生冷过多,勿伤五味。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数者,老人尤当加意。”上述针对老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的体质情况而特别强调应注意的饮食养生要点,至今不乏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