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生保健>民族医药>正文

什么是热敏灸?热敏灸的操作方法举例

什么是热敏灸?
热敏灸是选择热敏穴位悬灸,激发透热、扩热、传热,通过经气传导达到远部热、深部热、患部热,从而显著提高疗效的一种新灸法。
 
20 多年前,研究者陈日新等在临床灸疗过程中发现了一组奇异的透热、扩热、传热现象,与常见的局部热、皮肤表面热完全不同,且当这种现象出现时,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以这一发现为突破口,陈日新带领的科研团队发现了灸疗特异性穴位,即热敏穴位; 创立了辨敏施灸新技术,即热敏灸技术; 开展了热敏灸优势病症临床疗效的循证评价,证实了灸疗疗效的显著提高; 提出了灸疗新概念,丰富与发展了灸疗理论。
 
热敏灸技术荣获了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热敏灸如何提高灸疗疗效?
穴位不仅有部位,更有状态之别,包括敏化状态与静息状态,选取热敏态穴位能够显著提高灸疗疗效。
 
“辨敏选穴”技术是以经穴部位作为热敏穴位探查的高发区域,继而在这些区域进行悬灸探查,当悬灸至某一部位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透热、扩热、传热”等“热至病所”的热敏现象时,该部位就是热敏穴位的准确位置。
 
热敏态穴位的适宜刺激是艾热刺激,是灸疗的特异性穴位,热敏灸就是基于灸感检测为指导选择热敏穴位施灸的一项灸疗新技术,包括辨敏选穴技术、辨敏定量技术。
 
充足的灸量是灸疗疗效的保证。研究显示,接受灸疗时机体有3 个时相变化,即经气激发潜伏期、经气传导期、经气消退期。传统艾灸规定每穴治疗时间为10~15 min,正处在经气激发的潜伏期,灸疗疗效尚未充分发挥; 从艾灸开始至经气传导期结束,平均为40~50 min,这主要是经气传导与气至病所期,是灸疗疗效的充分发挥期,达到这个施灸时间,艾灸疗效明显提高; 此后是经气消退期,这段时间继续施灸,疗效也无明显增加。因此,“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作为充足灸疗时间的标准,突破了灸疗临床长期以来每穴10 ~ 15 min 固定灸时的固有观念。
 
热敏灸的操作方法举例
 
1)强壮穴的持续性艾热刺激
中医学认为,人体免疫力与正气相关,诸多中医古籍中记录了不少艾灸温肾壮阳、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方法和案例。1 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全身起风团样疹块,发无定处,痒甚,疹退痒消,反复发作,遇风痒甚。经热敏穴位探查后,仅双侧大肠腧稍有透热,时有时无,穴位处于低敏状态,患者素体虚弱,故易受风邪侵袭而发为瘾疹。为提高处于低敏状态穴位的敏化程度,对神阙和关元穴予以持续性艾热刺激以扶正气,连续5 次治疗后,悬灸大肠腧时患者自诉透热较前明显增强,腹部有热感,同样环境下疹块发作频率减低。继续悬灸神阙、关元穴10 次后,再悬灸大肠腧时患者透热明显,胸部有热感,说明穴位处于高敏状态,且患者瘾疹消退无复发,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证明对上述穴位的持续性艾热刺激可以起到扶正、补阳的作用,正气充足一方面可以使经气被激发出来,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经气在经络中运行的动力,从而达到激发热敏灸感的目的。
 
2)督灸
督灸疗法是施灸时沿脊柱铺敷药物、蒜泥、姜泥等介质,通过点燃的艾柱将艾热渗透至机体。姜具有良好的温通作用,加之点燃的艾柱的温热刺激,可使督灸疗法发挥更好的扶正和温通作用。督灸疗法可通过刺激协调各条经脉,以平衡阴阳、抵御疾病、调整虚实,从而起到治病、防病扶助正气的作用。例如1 例胃肠道动力不足的患者,表现为纳差、便秘,大便每周2~3 次,持续数十年,悬灸患者腹部气海、关元、中脘、天枢及腰部腰阳关、命门、大肠腧、八髎等穴无明显灸感,而后予以热敏灸督灸治疗,第1 次行热敏督灸,患者诉治疗过程中自觉督脉及两侧膀胱经温热感明显; 第2 次行热敏督灸,诉治疗过程中感觉到肠蠕动,排便日行一次; 第5 次行热敏督灸,诉治疗过程中腹部有热伴肠蠕动。5 次治疗之后大便基本正常,日行一次,后继续热敏督灸治疗2 次以巩固疗效,再改用悬灸治疗上述穴位,灸感明显。临床证实,热敏督灸可通过其温通及温补作用,激发出热敏灸感,使气至病所,以增强胃肠动力。热敏督灸具有扶正和疏通经络双重功效,从而激发热敏灸感,提高灸疗效果。
 
3)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把中医经络学说与现代医学神经反射原理相结合,是在腕踝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运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扫散引起局限性病痛四周的皮下浅筋膜的治疗方法。1 例因胃脘痛剧烈只能吃少量流食的患者,胃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触诊中脘部有大片硬结,拒按,悬灸无明显感觉。予浮针治疗1 次,触诊中脘部硬度减低,触之疼痛程度减轻,隔日浮针治疗1 次,连续3 次治疗后,触诊中脘部浅筋膜硬结基本消失,此时予悬灸治疗已稍有透热感,继续多次悬灸透热感明显,患者胃脘部疼痛感减轻。
 
4) 刺络放血
刺络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等针具点刺人体某些腧穴、病灶点、触摸到的结节条索或压力较高的浅表静脉,放出少许血液而治疗疾病的方式。刺络放血法的作用原理是祛瘀血、通经脉、调气血,改善经络中气道不利、血行不畅之病变,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临床上治疗1 例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表现为膝关节行走时疼痛,无明显肿胀积液,膝关节内侧疼痛剧烈,局部触诊有明显结节与条索,予以艾热刺激时表现为惧热,局部刺络放血1 次后予艾热刺激,则不再惧热,第2 次艾热刺激后表现为局部的喜热、透热,灸后传热感可从大腿内侧到大腿根部。由此可见,局部刺络放血对于疏通经络局部的堵塞,激发病灶局部正气及病灶所在经脉的热敏灸感效果明显。
 
5)微针刀疗法
微针刀治疗可放松浅表肌筋膜,用于释放附着的软组织肌筋膜、肌肉和软组织内部压力,缓解肌肉痉挛,调节软组织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松解筋膜的作用。例如治疗1 例内踝下麻木的患者,行腰椎MRI 检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及双下肢神经检查均正常,经络诊查结果示: 小腿内侧有明显条索,质硬,压痛明显,悬灸时无热传导,无透热。行微针刀松解三阴交附近的条索后,悬灸三阴交有热传至内踝下,未行微针刀松解的病灶部位悬灸仍无灸感,待整条条索松解完毕之后,悬灸松解点时大腿内侧有热传导。结果表明,微针刀疗法可以改善因肌肉劳损而形成的条索、硬结,可改变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亦可疏通条索或结节所在的经络,使得悬灸时经气能正常运行,从而激发出热敏灸感,达到更高的疗效。
 
原文及相关研究:
 
高晓燕,欧阳希林,罗康,等. 激发热敏灸感的几种方式. 中医杂志, 2017, 58(7): 623-624.
谢丁一. 热敏灸:灸疗学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杂志, 2016, 57(11): 904-907.
万敏,周洁,周玉梅,等. 热敏灸与穴位灸量学研究概况. 中医杂志, 2017, 58(5): 432-434.
林煜芬,钟泽斌,苏燕娜. 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 2017, 58(3): 235-238.
熊俊,耿乐乐,迟振海,等. 艾灸治疗不同灸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60例疗效观察. 中医杂志, 2015, 56(21): 1836-1839.
任泓宇,钟正,杨朔,等. 脑疲劳状态下腧穴热敏化现象研究. 中医杂志, 2015, 56(1): 48-51.
龚燕,楚佳梅,陈立群. 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气阴两虚型便秘30例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 2014, 55(10): 862-864.
谢洪武,陈日新,付勇,等. 热敏灸治疗脑卒中30例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 2013, 54(12): 1021-1024.
魏巍,杨君军. 热敏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  中医杂志, 2011, 52(7): 601-603.

上一篇:激发热敏灸感的几种方式

下一篇:针药结合是中医治疗体系的核心内容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