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专家王居易教授的诊室里挂着一幅中堂,上书《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一段文字:“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他解释说,这是描述上古名医“俞跗”诊病疗疾时所用的具体方法,至于如何操作,今人尚未完全明了。
最初,笔者对上述文字所述内容仅停留于“知道”的层次,对如何应用于临床未及思考。但随着跟师时日延长,逐渐深入到王居易提倡的经络医学理论中,才对这段文字慢慢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
经络是生命活动的场所及过程
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和对中医经典以及现代科学新进展的思考,王居易建立了经络学说的“缝隙理论”,认为经络是存在于身体各组织器官中的缝隙,内含气血等精微物质(包含人体内环境之体液、血液、淋巴液及流动于其中的细胞因子、递质等生命信息物质);这些精微物质在活体的生命活动中才能流动,形成各种组织器官之间、各个细胞之间以及细胞生物膜内外的电势、渗透压差,进而在人体各个组织结构间形成灌渗、流通的网状结构,完成人体基本和高级的生命活动过程。
所以说,经络就是人体的内环境,就是内环境中发生的多途径、多层次的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因此,所谓“经络”,即是人体与生俱来的生命活动的场所及其活动过程,是人体科学中最基本的科学,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伴随生命而来、亦伴随生命而逝,对它的认知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刻体悟。
王居易一直强调经络系统的结构及其气化功能是人体生理机能、病理状态的调整核心,是人体生命存在的基础。他提出的“缝隙理论”的内容之一即是指经络的结构,认为:经络的外围结构是人体不同组织之间、由不同组织外壁所围绕而成的缝隙、孔道,大至皮、脉、肉、筋、骨等组织之间的缝隙、小到单个细胞之间的间隙,人体无处不有“缝隙”、人体无处不存经络。
而人体生命存在的表现形式即是经络系统的气化功能,也就是生命体的“新陈代谢”及其调控过程,是“缝隙”中流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转输、灌渗、调配过程。
经络气化是生命的存在形式
王居易对经络气化理论有深刻的理解。他认为:经络的三阴三阳称谓来源于远古的阴阳理论,是先人对自然天气、地候和人体诸多事物内在变化过程认识的深化;经络系统内三阴三阳的气化、传变,正体现了经络系统“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生理、病理作用。
人体的脏腑乃至四肢百骸分别与相应经脉联系,这种联系除了经络的直接连属、分布外,更多地体现在功能联系上;而且阴阳六经除内调脏腑外,还外与自然界六气相接、形成“天人合一”的统一整体。
可以说,经络气化这种沟通人体内部组织与外部自然界之间的桥梁、通道、媒介作用,是中国古人在长期医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涵蕴着深刻的科学内容和实用价值。
因此,结构性的经络只是人体气血、体液进行物质交换、完成生命活动的场所;而生命体存在的真正表现形式则是经络气化——功能性经络;是在上述缝隙、孔道之中进行的营养物质交换和代谢废物的转输、生物信息的传递和体液因子的交互,更高层次上还是与自然界的六气交接、承受。
人体从内部五脏六腑而至外部皮脉肉筋骨,都由经络系统的各部组成成分所统辖、调节、营养,决定着人体的“死生、百病、虚实”,经络系统任一部分出现病理性改变,均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
经络是人体中一个无形的调度、控制系统,控制和决定着人体的健康、疾病、转归;经络异常是形成疾病的根本原因。疾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经络的结构及其功能出现了问题;疾病之所以能够治疗、转归是向愈还是恶化,也是经络调控作用的结果。
同样,生命是否存在,取决于经络的气化功能,生命终止,则“缝隙”、“孔道”中的物质和能量停止流动、生命迹象消失,人体徒留一座“死城”,这也是为什么尸体解剖一直找不到经络实体的原因吧。总之,经络不仅仅是结构性的,更是生命体功能性的体现。
调整经络不独一法
正因为经络之缝隙结构和气化功能对人体生理及疾病的调控作用具有广布性,故在治疗疾病、调整机体状态时,医者可应用的方法不会、也不应只局限于针砭、艾灸,还应该有其他调整不同组织、不同部位的手段。如上文所说的“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等。
例如,对于骨关节炎或慢性“伤筋”(软组织损伤)的病人,王居易行针刺治疗前,往往先在关节或损伤周围寻找皮下筋脉拘结之处,找到后先行局部揲法、至皮下痧出则疼痛往往即刻减轻;之后再行针刺治疗,常常有应手而瘥的神奇效果。这种操作手法或许就类似于“割皮”、“结筋”?
受此启发,笔者在临床中也开始注意患者病变部位皮肤、肌肉、肌腱、脉管等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并渐渐思考相应的对治方法。
比如,中风恢复期患者多见硬瘫,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拘急,对其肢体功能康复相当不利,现行治疗方法多无良策。但在对这些患者的经络诊察中发现,有相当比例的上肢硬瘫患者表现为手厥阴经前臂循行部位的肌肉肌腱拘挛紧硬、下肢硬瘫患者表现为足厥阴经膝上部位的肌肉肌腱拘挛紧硬,而且大多伴有局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紧滞感,故采用手足厥阴经局部刮痧、走罐、松解浅筋膜的方法治疗,以松解局部紧硬的皮下组织和肌肉肌腱为目的,竟取得了较好疗效。这也是一种“割皮”、“解肌”的方法吧。
由此,笔者认为:经络理论的应用应该不仅局限于针灸,还应包含一切调整人体各部组织的外治方法,如刮痧、拔罐、理筋、推拿、整骨甚至手术等等;而针对人体内部,如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的调理,则可能还需要其他方法,象汤药、导引、气功、意念等,如此或可达到“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的目的。至于“搦髓脑、揲荒、爪幕”,因尚无对应病例,仍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