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瑶药“消瘤藤”的来历,有着一个被瑶族同胞干百年来传颂的美丽而神奇的故事。据说很久以前(约500年前),在大瑶山的深山老林里,居住着一户盘瑶族的猎户,丈夫勤劳,妻子贤惠,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夫妻俩相依为命,相敬如宾,勉强可以维持生活。
在不知不觉中,猎户的妻子发现自己腹部长了一个硬如磐石、而且一天一天不断增大的肿块(瑶医名为蕹豚)。为了给妻子治病,丈夫不怕山高路远,跋山涉水,带着妻子走出深山,在山外城镇里给妻子寻医觅药,但是寻遍山外方圆几百里的医生,耗尽家资,医生均说无法医治。而且妻子腹部的肿块反而越长越大,使得妻子本来粉红的脸色变暗黑色,腹胀如鼓,小便黄赤,行走不便。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猎户只好带着妻子回到深山的居住地。晚上猎户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到久病不愈的妻子即将离自己而去,心里非常内疚,感到自己愧对贤惠的妻子,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妻子在离开自己之前吃得好一些,增加一些营养,延长生命。
第二天天亮时,他告诉妻子要到山上打一种营养非常好的飞狸(又名飞虎,是生长在大瑶山里专门吃米椎果的一种飞禽,每只大约有8~10斤重),但又苦于没人照顾生病的妻子。妻子说她也不想在这个时候离开丈夫,于是猎户带上打猎的工具,扶着妻子,慢慢走到屋后一个能遮风挡雨、前面长有米椎果树的山崖上狩猎飞狸。不知是老天作怪还是运气不好,以往经常有飞狸来这里吃米椎果,而今天他们从早上守到下午还是没有发现一只飞狸吃果。带来的水已经喝完了,看着带病跟自己爬上山崖的妻子,猎户又舍不得空手而回,跟妻子商量后决定要坚持到晚上,碰碰运气,看是否有飞狸来,因为飞狸常在夜间活动。他们在石崖上互相依偎,坚守飞狸。夜里妻子口渴难忍,让丈夫找水喝,但四周一片漆黑,附近又没有水源,看着饥渴难忍、遭受病痛折磨的妻子,猎户心里十分难受。他无意中在石崖边上找到一根碗口粗、沿着岩石向上攀爬的藤条,用刀一削,砍下藤茎,发现藤茎里有水流出,于是让妻子用嘴吸取从藤茎里流出来的水,喝完后妻子便安静地入睡了。等到第二天天亮太阳出来的时候,猎户发现妻子的精神非常好,脸色没有那么黑了,妻子感觉到腹部没有那么肿胀了,而且原来硬如磐石的肿块变软了,原来黄赤的小便也变清了。妻子感到很奇怪,便问丈夫:“昨晚上您让我喝的是哪棵藤的水?”丈夫兴奋地告诉妻子:“您看,就是那棵茎粗如碗口大、叶如鹅毛大的藤。”猎户又带妻子到那棵藤边,削了一节,让妻子喝藤里的水。回家后,妻子的肿瘤病有所缓解,猎户便每天到石崖山上采这棵藤的水给妻子喝,一段时间后妻子的病竞逐渐好了起来。因不知该藤的名字,但此藤能消瘤,所以大山里的瑶族同胞便把它称为“消瘤藤”,也叫“神藤”。
“消瘤藤”为茜草科植物,长年生长在云雾缭绕、气候独特的金秀大瑶山中,是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目前全国惟一一所国家事业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瑶医药特色医院)肿瘤科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的主要瑶药。 (梁琼平冯春仁盘乘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