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普通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接近10%,40岁以上人群高达18.7%,相当一部分成年慢性肾脏病是由儿童时期的各种肾脏疾病延续而来,聚焦儿童肾脏病,和可能从儿童时期迁延而来的成人肾脏病很有必要。
常见肾病的病因
先天性及遗传性异常 如多囊肾、薄基底膜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等。
慢性肾小球肾炎 在我国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患者是因为急性肾炎迁延不愈而转为慢性。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硬化症、原发性小血管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可引起慢性肾脏病。其中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儿童期发病率很高,是儿童或成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药物性肾脏病 镇痛剂(水杨酸、对乙基氨基酚等)、中药(马兜铃)以及某些抗生素,均可引起慢性肾脏病。
代谢性疾病及血压异常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等发病率逐年增加,可引起继发性肾脏病。此外,许多传染性疾病导致的儿童死亡都与肾脏受累密切相关。
儿童肾病的常见表现
浮肿 浮肿主要出现在双眼睑和下肢,这些表现说明孩子的肾脏可能有问题了。
肉眼血尿 高烧过后,孩子突然出现血红色的尿液,也是肾脏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尿频、尿急、尿痛 小儿排尿时刺痛、烧灼感。很可能孩子患上了泌尿系感染,严重的还会发烧、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另外,发育迟缓、长期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尿增多,血压升高出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灰暗等,这些都有可能是有慢性肾脏疾病。
全方位进行预防
养成孩子正确的排尿习惯,孩子不要憋尿 憋尿容易导致细菌繁殖,细菌很可能经由输尿管上行感染到肾脏。
注意健康饮食 人体每天摄入的食物所代谢的产物需要从肾脏排泄,摄入过量,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预防和及时控制各种感染 注意保暖、适当锻炼、合理饮食,以减少孩子感染的机会,当孩子有呼吸道及皮肤等感染时,应立即根治。大部分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都和感染密切相关。
避免滥用药物 “是药三分毒”,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药物使用不当或是机体对药物敏感,会损害肾脏。尤其是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造影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更容易导致孩子的肾损伤。
儿童肾脏病治疗策略不同于成人肾脏病的治疗。首选药物是激素,在急性期时需辅以抗凝、利尿消肿、降压等对症支持治疗,以控制一些并发症,85%以上的患儿通过激素正规治疗可以获得痊愈。
目前国家已开放二胎,更要注重优生优育,儿童肾脏病需要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特别是预防方面,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关键,家长要有计划地带儿童进行尿筛查,做好预防。(常文静)
药物性肾损害,简单说就是吃药后,由于药物的原因造成的肾损害。学术说法为“暴露于具有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药物以后,造成双肾或之一损害,出现尿检异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肾脏病理结构异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水肿、坏死)和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疾病。”药物性肾损害是体现药物“双刃剑”特征的代表性事件之一。
为什么会发生药物性肾损害?这是因为,肾脏是很多药物的排泄器官,药物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如此一来,药物就要不可避免地与肾脏细胞发生交换和转运等一系列细胞活动。而肾脏细胞对于这些“外来之物”并不太熟悉,两者交流时就会发生不匹配的信息,影响肾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这就好像是在地铁出站口,很多首次乘坐地铁的乘客不会使用出站闸机,要么不会打卡,要么在错误的位置出站,导致大量乘客滞留在闸机前,就会影响地铁出站功能。根据学术界的说法,造成药物性肾损伤的原因主要分为3类,一是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二是药物作为抗原引起的超敏反应,三是药物影响肾脏正常血流量而造成损伤。
抗生素
抗生素在各类能够造成肾损伤的药物中排榜首,也就是说,由抗生素引起的肾损伤出现最为频繁。常见能够引起肾损伤的药物如下:
头孢类抗生素 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等。
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等。
其他 万古霉素、克林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即平时说的退烧药和止痛药,也属于经常引起肾损伤的一类药物。较常见引起肾损伤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等。
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也即化疗药物,也可引起肾损伤,常见的药品有鉑类烷化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丝裂霉素等。
中药
随着“马兜铃酸肾病”的曝光,中药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瞩目。一些中药诸如关木通、广防己、雷公藤、苍耳子等,也有可能引起肾损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考察用法用量,并定期监测。
药物性肾损伤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药物副作用之一,尤其当用量过大、疗程过长、老年人用药、联合用药等情况时,药物性肾损伤的发生概率会增加很多。所以,吃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阅读说明书,注意药物的肾损害。 (金锐)
我国尿毒症病人中70%以上是肾小球肾炎患者,除了象遗传性肾炎综合征、多囊肾、慢性肾盂肾炎和慢性间质性肾炎外,几乎所有影响肾脏的疾病均可在移植后复发。不过不用太担心,大多数复发的临床意义很小,由复发引起的移植物丧失不到5%。其中在移植后较易复发的是: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此病伴恶性临床过程的病人,复发的可能性比较高,约50%,且40%~50%的复发病人移植肾将会丧失;
IgA肾病肾移植后复发率很高,80%的受者移植肾有系膜区IgA沉积。但复发率虽高,有临床意义的并不常见,复发病人移植肾丧失不足10%;
新月体性肾炎 尽管循环中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的病人有肾移植成功的报道,但最好待循环中抗体降至测不到后再行移植,以减少复发;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狼疮肾炎一般在移植前采用小剂量皮质激素,待临床表现趋于静止,血清学指标(补体、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滴度)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后再行移植。移植后常规活检,发现组织学意义上的复发率高达35%左右。但有临床意义的复发率约为1%,由复发引起的移植物丧失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值得注意的是SLE患者易发生静脉或动脉血栓,手术前应注意查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抗心磷脂抗体及狼疮抗凝物等;
紫癜性肾炎易在移植前8~18个月仍有疾病活动(包括紫癜)的病人中复发,组织活检示高达75%的病人有复发,但有临床表现的复发仅占10%;
活动性的多发性骨髓瘤伴骨髓浸润和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人易发生感染和菌血症,这样的病人移植后复发的危险性高达70%。
一般来讲,如果超过50%的复发病人会丧失移植肾,采用肾移植时应审慎考虑。尽管如此,不能因此而排除再次作移植的可能,特别是最近报道如果使用大剂量环孢A或血浆置换去除I类抗HLA抗体或两者同时使用,可成功地减少复发,稳定移植肾的功能。(李学旺)
链 接
肾移植介绍
肾移植通俗的说法又叫换肾,就是将健康者的肾脏移植给有肾脏病变并丧失肾脏功能的患者。人体有左右两个肾脏,通常一个肾脏可以支持正常的代谢需求,当双侧肾脏功能均丧失时,肾移植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故凡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至终末期,均可用肾移植治疗。
1960年吴阶平院士率先实行我国第一例人体肾移植。20世纪70年代肾移植全国正式展开。自1989年以来,每年施行1000例以上,1年生存率从1984年的86.7%提高到93.7%,长期存活率也逐年上升。2009年10月,我国已累计开展器官移植超过10万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国。我国每年进行肾移植手术6000例左右,肾移植患者10年存活率已经超过60%,存活时间最长可达32年。移植存活率之所以大大提高,在移植后能够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保障移植受者和移植器官的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