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青岛市2011年10月和11月累计确诊出血热140例。青岛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青岛市已经进入该传染病的高发期,今年已经有十余人死于出血热,发病者都是因为与老鼠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因此感染了出血热病毒(又称汉坦病毒),因此家庭一定要做好灭鼠防鼠和卫生工作。
小伙23天无法排尿
出血热的病死率比较高,多数病号十分惊险,有一个小伙子发病后23天无法排尿,腰疼、腹胀十分难受,小伙子发病初期误以为感冒,治疗后又不断发烧,感觉头疼、腰疼,而且尿量十分少,很快就进入了无尿期,转诊后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情况已经十分危险。在传染病医院治疗时,他一直靠透析“排尿”,而且医护人员分三班严密监控,这才慢慢出现好转迹象,最终康复出院。
老鼠传播疾病
在山东的各城市中,青岛一直是出血热传染病的高发区,而且主要集中在五市,以及部分城乡接合部,患者中几乎全都是农村居民。青岛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介绍,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通过老鼠传播的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呼吸、吃进和接触到老鼠的分泌物都可能感染上这种疾病,但是人和人之间不传染,所以很少存在一家之中两人以上发病的情况。
除了直接咬伤,患者接触、呼吸、食用老鼠的分泌物都可能感染该疾病,因此大多数患者是在野外劳动的青壮年,而这种疾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染。
冬春季节是高发期
据了解,青岛市从去年10月进入出血热的高发期,将一直延续到春季,但出血热的疫情表现为“高度散发”,因此个体防控十分必要。而之所以出现集中发病,是因为秋季粮食收获后,田间的老鼠没有食物,会开始向村民家中转移,排泄物增多导致出血热病毒的传播几率增大,在农忙时农民在地里干活也有可能感染此病。
专家介绍,2011年青岛市已经有10余人死于出血热传染病,都是集中在10月份之后,相比于其它多数传染病,出血热的病死率比较高。专家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分为五个病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其中少尿期最为危险,死亡病例一般出现在这个阶段。此类病症的典型表现有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和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等。
据专家介绍,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症状是发热、休克、充血出血等,是通过老鼠传播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主要发病人群是农民。出血热究竟是怎么传播的?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出血热?
出血热是怎么传播的
(1)呼吸道传播 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2)消化道传播 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3)接触传播 被鼠咬伤或破伤口接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4)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 有研究表明寄生于鼠类身上的革螨等具有传播作用。
如何预防出血热
专家指出,出血热这种疾病一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等途径传播,吸入病毒感染的灰尘、吃了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都会引起发病。因此:
1、灭鼠、防鼠,是预防该病的关键。要大力灭鼠,在灭鼠的同时做好防鼠工作,如床铺不靠墙,睡高铺,新建或改建住宅时安装防鼠设施等。
2、灭螨、防螨,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
3、搞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食具,剩饭菜必须经充分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喝生水。
4、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死鼠及其排污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5、注意个人防护,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宜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损,破损后要及时消毒包扎,在野外作业时要穿长裤、袜子,并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高危人群可接种疫苗
出血热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16~60岁的高危人群,共接种3剂次,接种第一剂后14天接种第二剂,接种第一剂后6个月至12个月接种第三剂。
什么情况下不适宜接种出血热疫苗?防疫工作人员介绍说,“抗生素过敏者;感冒、发烧、癫痫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都不适宜。”另外,凡是出现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患慢性疾病者、过敏体质者慎用;注射免疫球蛋白者至少应间隔一个月以上接种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