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体育游戏。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种运动形式,有人认为就是我国古代的足球运动,是现代足球运动的鼻祖。据说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的。
蹴鞠大概起源于战国时代,《史记》曾记载战国时山东临淄一带就流行蹴鞠。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诗就描绘了寒食节蹴鞠的习俗:“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蹴鞠”比赛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直接对抗比赛时,设鞠城即球场,周围有短墙,双方都有像座小房子似的球门,场上队员各12名,双方进行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踢鞠入对方球门多者胜。间接对抗比赛时中间隔着球门,球门中间有两尺多的“风流眼”,双方各在一侧,在球不落地的情况下,能使之穿过风流眼多者胜。白打就是无球门的散踢方式称作白打,主要是比赛花样和技巧。
至于“蹴鞠”的叫法,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淳于意以一个医生的视角,记录下了第一位因迷恋足球而丧生的球迷。当时,项处因病来到临淄求医。淳于意嘱咐他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动,否则会吐血身亡,但是项处不听吩咐,仍然外出蹴鞠,结果出现了冒冷汗、吐血等症状。到第二天傍晚,项处就死了。这是为足球而死的第一案例。而且还第一次使用了“蹴鞠”这个名称。从这以后,两千年来中国古代的这项运动,就一直被称为“蹴鞠”。
后来,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随着现代足球的发展,中国传统的蹴鞠活动被现代足球所取代。有关史籍上“蹴鞠”活动的记载,就越来越少啦。最近在发源地山东淄博,喜欢蹴鞠的人又逐渐多了起来。
古代人认为,每年的寒食节,从民间到皇宫都有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都要郊游或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以消除寒食节吃冷食所形成积滞。现代医学认为,经常运动锻炼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生理功能,增强心肺功能,增大肺活量,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机体对寒冷、高温等不良环境因素的适应性,提高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同时,适当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消化功能,增加胃肠道的供血、促进胃肠蠕动,加速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