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在季节交替时最易发生如冠心病、脑溢血、支气管哮喘、慢性肾炎、溃疡病等。据观察,58%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及80%的关节炎患者,可在三天前预感天气的变化,尤其对寒潮的入侵更为敏感。为何季节交替时容易旧病复发呢,这当然与气象条件的变化对人的生理影响有关。
就以秋天为例,由于天气阴晴无常,忽冷忽热,湿度变化也较大,常常是热几天冷几天,晴朗几天阴雨几天。即使是晴日,也是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早晚和夜间气温较低,尤其是凌晨6点左右,气温接近最低值,比中午时分要低10度以上。温度、湿度变化幅度过大,对人体健康是有影响的,常常会诱发和加重一些慢性病症,如气管炎,冠心病等。随着外界环境变化,体内某些变化也相对剧烈,如血液中酸度增加,特别是保持人体恒温的下丘脑的“工作强度”必须加大,而体内各控制系统对深秋多变气候的应变能力,至少需要几个星期才能真正调节配合好。这样,正常人也会感到不适,而有慢性病的人则容易发病,精神病、眩晕症、胆石症等都有发作和加重的可能。
“多病之秋”虽很恼人,但也决不是无法防范。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因为老年人皮肤温觉鉴别能力比青年人差,温差在2--5度才能察觉到,因此老年人要养成每天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注意天气变化,以提早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大气中的三大基本矛盾,即干湿、冷热、气压的高低,与关节痛的发作关系最明显。当日变温在3度以上,气压变化在10百帕以上,相对湿度变化大于lO%时,关节痛病人就会多起来。当通过天气预报发现近日气候有上述变化时,就可通过对关节的按摩、热敷等方法,来减少关节疼痛的发生。当日气温下降达到5度时可通过热敷来预防胃病发生,即每晚睡觉之前,将热水袋放在胃部熨10-20分钟,即可减少胃痛发作。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秋季要少食新鲜鱼虾,减少外出,降雨减少时,尤其要少在一些花草多的地方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