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正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2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及左、右颞浅动、静脉和额动、静脉的吻合网。
【功用】安神醒脑、清热消肿
【主治病症】头晕目眩,头皮肿痛,面赤肿痛,鼻渊,鼻鼽,鼻痔,鼻痈,惊悸,嗜睡,高血压,神经官能症,鼻炎,鼻息肉,额窦炎,记忆力减退。
【刺灸法】平刺0.3~0.5寸,小儿禁刺;可灸。
[出处]《灵枢·热病》:“所谓五十九刺者……囟会……”
[别名]鬼门,天窗,囟中,囟门,顶门。
[穴名解]囟会者,乃人之囟门,以与督脉会,故曰囟会。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图8-2-4)
[解剖]皮肤→皮下脂肪→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及左、右颞浅动、静脉和额动、静脉的吻合网。
[取法]仰卧位或正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处取穴。
[功用]清热开窍,镇惊熄风。
[主治]头晕目眩,头皮肿,面赤肿痛,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等。
[刺灸法]刺0.2—0.3寸,小儿禁刺;可灸。
[配穴举例]囟会配百会,主治卒暴中风,嗜卧;囟会配通谷,主治头痛,健忘;囟会配百会、前顶,主治脑冷痛。
[现代研究]现代临床用于神经官能症,小儿惊厥等症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