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素问·气府论》说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小针解》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经络之渗灌节者也”。从上面的论述,足可说明经络与腧穴的密切关系。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十二经脉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了气血的通路,它们“内溉脏腑,外濡肤腠”,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就病理而言,经络与脏腑之间也是息息相关的。病起于外者,经络先起病,之后可传于脏腑;病生于内者,脏腑先病之后可反映于经络。例如:太阳伤寒,首先出现头项腰背部疼痛的经络证候,然后出现脏腑证候。又如阑尾炎、胆囊炎在腹痛、胁痛的同时,都可在其下合穴附近找到压痛点。这些病症的由来,就是因为某些致病因素导致经络脏腑的气血偏虚偏实的结果。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制,在腧穴部位进行针灸或其他治疗,取得“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排除病理因素,治愈疾病。所以《灵枢·刺节真邪》说:“用针者,必先察经络之实虚,……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解结”,就是疏通经络的意思。由此看来腧穴与经络脏腑无论在生理病理还是在治疗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穴位分布图
一、头颈部腧穴的分布
二、胸腹部腧穴的分布
三、肩背部腧穴的分布
四、上肢部腧穴的分布
五、下肢部腧穴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