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内科治疗方>神经疾病>头晕>正文

吴中朝从“颈部三风穴”论治眩晕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吴中朝主任医师是 全国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丰富,尤其在治疗眩晕 方面,具有独特的选 穴 方案。从 “ 颈部 三风 穴” 论治眩晕,为吴老多年临证独特经验。笔者在运 用吴老的 “ 颈部三风穴”针刺方案治疗眩晕方面 感悟颇深。总结如下。

1  病因治法

吴中朝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眩晕的脏 腑辨证方面考虑,首先考虑外感邪风中于头面经 络,其次为肝肾不足,阴虚阳亢,肝阳化风,肝 风上扰头部经络导致眩晕。同时结合三焦的生理 功能,考虑三焦水液运行失司,痰浊内生,痰阻 血瘀,气机失调,随内风上犯头面,阻滞经络而 发眩晕。治疗采用疏通经络、平肝降逆、化痰通 经、调理三焦、畅达气机的治法 [ 1 ] 。从经络辨证方 面考虑,认为眩晕在外多为少阳经病变,在内多 为足厥阴肝经病变,提出了邪风中络、内风扰络、 痰风阻络的三风犯络的发病原理,采用散风、熄 风、化风的治法,形成了风池散风、风府熄风、 翳风化风的 “ 三风穴”针刺方案。

2 “ 三风穴”探析

《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 诸风掉眩,皆属 于肝。 ”故应从肝经论治。 《 灵枢经·大惑论》又 说:“ 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 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 ”可 见眩晕病发于头项,可循头项部取穴治疗。且足 厥阴肝经的络脉走向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的 经别会合于足少阳胆经经别,故加强了表里两经 的沟通,扩大了两经联系与主治范围。如单从肝 经论治,则无法更好散外风,熄内风,平抑肝阳, 调理阳经气血。若从足少阳胆经论治,因经气自 然由肝经渗灌于少阳胆经,故胆经穴位能更好地 聚集经气及气血,有助于更好地调节气血流通和 平抑肝阳。

结合局部取穴的优势及头项为眩晕病发之处, 故可选取足少阳胆经的头项部穴位治疗,效果较 佳。风池穴位于头项部,为诸阳经所过之处,为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可通督脉 [ 2 ] 。足少阳经及 阳维脉都循行于侧头部,督脉行于头项正中部, 三条经脉循行于头部,双侧风池穴起到了很好的 联结作用。风府穴归属督脉,为督脉与阳维脉交 会穴,同时针刺风府穴,更加强了足少阳经与督 脉的联系。阳维脉本身就可联络诸阳经以通督脉。 故风府、风池穴成为三条经脉的重要结点,针刺 风府穴及双侧风池穴,可以同时调理足少阳经、 阳维脉及督脉的气血,加强平肝熄风、外散邪风 作用。此外,进一步还可调理全身阳经气血,督 领全身阳气。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在头项部的 穴位,其与风池、风府较近,位于耳后,符合局 部取穴的特点,同时又可调理三焦气血,促进水 液运行,成为督脉、少阳胆经与三焦的重要联络 穴位,可化痰浊、促气化、平肝风。

《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中少阳病提纲证曾 说: “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其中 目眩即指头晕目眩,故直接指出眩晕为少阳经病 变所致。所以,治疗应以少阳为主,故也可选风 池、翳风。再者,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 眩晕之症病发于头项,故疏通阳经经络便可治疗 头项之病,进而眩晕症除。

3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女, 5 3岁,主因 “ 反复头晕8余 年,加重1个月”于2 0 1 5年9月3 0日初诊。入院 症见:间断头晕,转动颈部及改变体位时加重, 伴耳鸣、头部沉重感,平卧休息后好转,偶有心 悸,四肢时 有 麻 木 感,时 有 乏 力、胸 闷、气 短, 饮食可,眠 可,二 便 调。舌 淡 红,苔 白,脉 细。 辅助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左侧椎动脉收缩期 血流速度3 9c m / s ,舒张期血流速度2 3c m / s ,搏 动指数1 . 1 5 ;右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 3 8c m / s , 舒张期血流速度2 2c m / s ,搏动指数1 . 1 3 ;基底动 脉收 缩 期 血 流 速 度 4 6c m / s ,舒 张 期 血 流 速 度 2 7c m / s ,搏动 指数 1 . 0 3 。西医 诊 断:后 循 环 缺 血;中医诊断:眩晕;辨证:气血不足;以补益 气血法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风池、双侧翳风、 风府、气海、双侧三阴交、双侧太白、双侧少海、 双侧神门。“ 颈部三风穴”选择泻法,气海、三阴 交、太 白、 少 海、 神 门 选 择 补 法, 每 次 留 针 2 0m i n 。每周针刺5次。共针刺1 0次。 2 0 1 5 年 1 0 月 1 5 日二诊:连续针刺 2 周后, 患者间断头晕明显减轻,每次持续数秒,数日发 作1 次,转动颈部及改变体位时加重,无耳鸣、头 沉,无心慌,四肢麻木感缓解,无乏力胸闷、气 短,饮食可,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 滑。辅助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左侧椎动脉收 缩期血流速度 4 5c m / s ,舒张期血流速度 2 8c m / s , 搏动 指 数 0 . 9 8 ; 右 侧 椎 动 脉 收 缩 期 血 流 速 度 4 7c m / s ,舒 张 期 血 流 速 度 3 0c m / s ,搏 动 指 数 0 . 9 6 ;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 5 3c m / s ,舒张期 血流速度 3 5c m / s ;搏动指数0 . 7 0 。 按:患者初诊症见头晕,伴耳鸣、头沉,考 虑为肝胆风阳上扰所致。同时患者又见心悸、四 肢时有麻木感、时有乏力胸闷、气短,多为肝气 横逆犯及脾胃,上冲心胸,脾胃气血亏虚,心气 受损所致。脾胃气血亏虚,运化无力,饮食水谷 所生之清阳无法上及头目,充实四肢,故也见头 晕、耳鸣、头沉,同时四肢时有麻木感、时有乏 力感、脉细。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亏虚,心气 亦不足,加之肝气上逆,心气受损,故见心慌、 气短、胸闷。综上所述,针刺治疗重在平肝熄风、 疏肝理气、补脾胃、补心气。首先选用双侧风池、 风府、双侧翳风穴,使用泻法,可调少阳经气血, 梳理督脉、阳维脉气机,平肝潜阳熄风止晕。翳 风穴为治疗耳鸣特效穴。在 “ 颈部三风穴 “ 基础 上加气海、双侧三阴交、双侧太白,使用补法, 可补气健脾、益气养血。气海为任脉穴位,任脉 为阴脉之海,故气海穴不仅可补气,也可养阴生血,气血双补。太白穴为脾经原穴、输穴。原穴 为脏腑原气汇聚之处,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体 现之处,故补太白可补脾胃之气,以养后天。三 阴交为三条阴经交会穴,阴血汇聚之处,补三阴 交可补阴经阴血。另加神门、少海可补受损之心 气。神门为心经原穴,补之可养心安神定惊。少 海穴为心经合穴,为经气入心所处,补之可加强 宁心安神、补益心气之效。少海穴还可兼顾止晕 之效。以 “ 颈部三风穴”为主,诸穴配合,平肝 熄风,眩晕自除,疗效显著。

例2. 患者,男, 8 7岁,主因 “ 间断头晕反复 发作3年,加重1天”于2 0 1 5年3月2 3日初诊。 入院症见:头晕,伴头沉,颈部转动时加重,偶 有恶心,伴耳鸣,晨起时有咳痰,痰色白,质黏, 量少,二便可,眠安,纳食可。舌暗红,苔白腻, 脉弦滑。辅助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左侧椎动 脉收 缩 期 血 流 速 度 3 8c m / s ,舒 张 期 血 流 速 度 2 2c m / s ,搏动指数 1 . 1 6 ;右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 速度 3 9c m / s ,舒张期血流速度 2 1c m / s ,搏动指 数 1 . 1 2 ;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4 5c m / s ,舒张 期血流速度2 8c m / s ,搏动指数1 . 0 5 。西医诊断: 后循环缺血;中医诊断:眩晕;辨证:痰浊上蒙; 以化痰开窍为法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风池、双 侧翳风、风府、双侧丰隆、中脘、双侧列缺。 “ 颈 部三风穴 “ 选择泻法,丰隆选择泻法、中脘选择补 法,列缺选择平补平泻,每次留针 2 0m i n 。每周针 刺 5 次。共针刺 1 0 次。

2 0 1 5 年 4 月 8 日二诊:连续针刺 2 周后,患 者无头晕,无头沉,无恶心,无耳鸣,晨起未再 咳痰,二 便 可,眠 安,纳 食 可。舌 暗 红,苔 薄 白,脉滑。辅助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左侧椎 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4 7c m / s ,舒张期血流速度 2 9c m / s ,搏动指数0 . 9 5 ;右侧椎动脉收缩期血 流速度4 8c m / s ,舒张期血流速度3 3c m / s ,搏动 指数0 . 9 2 ;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5 5c m / s , 舒张期血流速度3 6c m / s ,搏动指数0 . 6 8 。 按:结合患者头晕头沉、恶心、咳痰及苔白 腻,脉弦 滑。多 考 虑 为 肝 阳 上 亢,肝 气 犯 及 脾 胃,脾虚失运,痰浊内生,痰浊上蒙清窍,痰浊 上犯于肺,肺失宣肃所致。另外,从经络循行来 看,少阳及厥阴经循行于头项,故头项诸症多可 累及 肝 胆 经 络。肝 胆 经 气 上 冲 于 清 窍,故 见 头 晕、耳鸣。据此,本案考虑为肝气横逆犯脾胃, 脾胃升 降 失 常,胃 气 上 逆,故 见 恶 心。脾 胃 受 损,失于运化,痰浊内生,上蒙清窍,故见头晕 头沉。痰浊 上 犯 于 肺,肺 气 宣 降 失 常,故 见 咳 痰。舌脉亦 为佐 证。针 刺 治 疗 重 在 平 肝 潜 阳 熄 风、疏肝 理 气、健 脾 化 痰、调 理 肺 气。体 现 了 熄风、化风 治 法,选 穴 仍 以 “ 颈 部 三 风 穴” 选 择泻法,平肝潜阳熄风、疏肝理气,以少阳经、 督脉为主,调 理 三 焦 气 血,内 外 兼 治。同 时 加 丰隆穴选择泻法,以化痰浊。丰隆为胃经络穴, 不仅可以调理胃经病变,也可以调理脾经病变, 助脾运 化,从 而达到 祛 痰 功 效。选 穴 中 脘 祛 痰 化浊疗效 甚 佳。中 脘 穴 为 胃 募 穴、腑 会,为 治 疗脏腑 疾 病 的要 穴,可 整 体 调 理 脏 腑 气 血,助 脾胃运 化。列 缺穴可 起 到 缓 解 头 晕 头 沉、耳 鸣 的疗效,为 特 效 穴; 为 肺 经 络 穴, 可 散 风 邪, 调理肺气,止咳化痰;为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故经气可 与 中 脘 穴 相 通, 同 时 调 理 肺 胃 气 血, 加强通 降 顺 气之 功,缓 解 恶 心 咳 嗽,助 肝 气 下 行。本案仍 以 “ 颈 部 三 风 穴” 为 基 础 配 穴,辅 助配穴 后,加 强 了 熄 风、散 风、化 风 功 效。临 床疗效甚佳。

来源:北京中医药 作者:王骐 吴中朝

上一篇:大量黄芪治疗高血压头晕

下一篇:张允岭治疗眩晕经验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