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偏方秘方>内科治疗方>神经疾病>头晕>正文

肝阳上亢眩晕 肾精不足眩晕 心脾两虚眩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志芳
 
  外内合邪,见于《素问·咳论》,是指因脏腑本身先有损伤,内疾产生,又在外感邪气牵引下发生脏腑的病变表现。
 
  “眩”是指眼花,“晕”是指视物模糊昏花,或眼前发黑,头晕旋转,站立不稳,因二者常同时出现,故合称“眩晕”。由于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而且不同疾病的病因也有所不同,其病因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失血、劳倦过度等方,而主要病机有肝阳上亢、肾精不足、心脾两虚、脾虚湿扰四个方面,所以笔者将从外内合邪方面对此做下浅谈。
 
  肝阳上亢眩晕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肝有病变则多化风,因“风善行数变”,故表现出眩晕症状。在内常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使肝阳发生偏亢。然而肝阳偏亢常因症状较轻,故表现不甚明显,但此时已有病邪内伏。到了人体内正气虚损到一定程度,再感受外来风邪或者情志刺激,如暴怒,外内合邪导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肝阳化风成生“内风”上扰清窍而致清窍不利,生成眩晕症状。然而辨证时不可单独以眩晕来判断疾病的本质,还应辨证论治。在这里眩晕为肝阳上亢所引起,故辨证时应同时考虑到肝阳上亢的症状,如面赤、烦躁易怒,甚则经脉拘急、抽搐、角弓反张等其他症候。而治疗时当以镇肝息风、平肝潜阳为原则,也可用稍加服用滋肝阴的食物或药物。
 
  肾精不足眩晕
 
  肾藏精,精生髓,髓的产生离不开肾精的作用。“脑为髓之海”,脑髓的生成和肾藏精密切相关。失血、劳倦等致使气血损耗,症状轻时可能表现不明显,但由于体内气血濡养脏腑功能不足,导致脏腑功能开始衰退,正气已伤,此为内因也。气血为体内脏腑功能的物质基础,故气血不足则脏腑功能减弱,就容易遭受外来病邪的侵袭,而久病及肾,使肾精不足,精不生髓,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则见脑转耳鸣、胫痠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此虽多为久病、正气不足时多见,亦为外内合邪所致。这类眩晕是由于脑的病变,尤其是虚性病变为主,故临床时应四诊合参,综合辨证,对于此类情况临床多以补肾、填精、扶正为主要治疗手段。
 
  心脾两虚眩晕
 
  心的生理功能为主血脉、主神志,故当心气虚,血液化生不足,则导致神失所养,而出现眩晕。脾胃虚弱,健运无力,气血生化乏源,影响到心,心主血脉的功能亦会受到影响,形成心脾两虚的症状,从而出现眩晕。在这种情况下,心脾虚,气血不足为眩晕的内因,而有内因的存在,又容易再遭受外邪的侵扰,如情志刺激、六淫邪气等,导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口问篇》)。同时在辨别眩晕的病因、病机应结合全身症状,综合判断,不可以偏概全。在对于心脾两虚引起的眩晕应以温补心脾为主。
 
  脾困湿扰眩晕
 
  脾喜燥而恶湿。当人体内有湿邪时,容易上扰清窍,使清窍不利而致眩晕症状。如果脾气健运,运化水饮机能正常,水精四布,自然无水湿的停聚。而当脾气虚衰,运化水饮机能出现障碍,痰湿内生。因为有内在脾虚原因的存在,同气相求,“内湿”容易招致“外湿”,使内外交困,外内合邪,从而导致痰湿内聚,上蒙清窍,使清窍不利,故常在食少、腹胀、便溏等脾虚症状上兼以出现眩晕的症状,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所以治疗时当以化痰祛湿,温补脾阳为主。
 
  《灵枢·百病始生》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疾病的发生并非无原因的,是由于人体的正气不足,无法抗邪,外邪乘虚而入,则生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无正气不足为内因,外邪入侵为外因,外内合邪,则疾病就不会发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眩晕症状的产生往往反应了人体脏腑已发生病变,故需重视。
 
  因疾病的发生多为外内合邪,故在疾病治疗后期应除恶务尽,不可使暗邪内伏。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做到未病先防,《素问·上古天真论》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自身正气的充足是保证不受邪气侵袭或愈后良好的重要条件。(王志芳 河北中医学院)

上一篇:眩晕 用当归补血汤加减

下一篇:肝阳上亢眩晕 肾精不足眩晕 脾困湿扰眩晕

返回首页

相关

推荐

站内直通车

首页偏方养生方剂书籍中药秘方药图疗法药方方集视频穴位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口腔喉科 鼻炎眼科耳科儿科肠胃泌尿肝胆肛肠骨科神经呼吸皮肤肿瘤美容保健延寿心脑
返回顶部